江西省20182019学年南昌二中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有学者认为商周祭祖动机不同,前者出于对祖先神秘而伟大的神性力量的尊崇和敬畏,祈求得到祖先的保佑;而西周祭祖既是为了得到祖先福佑,也是为了敬宗睦族,张扬孝德。该学者认为从商到周祭祖动机的变化反映了()A.商代政治具有王权与神权相结合的神秘色彩B.西周的祖先崇拜具有世俗化特点C.西周的祖先崇拜已经取代了商代的神灵崇拜D.商、周两朝都崇尚对祖先的崇拜【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西周春秋祭祖既是为了得到祖先福佑,也是为了敬宗睦族,张扬孝德”,结合所学宗法制可知,西周的祖先崇拜具有显著的宗法性、道德性,这说明西周的祖先崇拜具有世俗化的特点。故B项正确。A项本身正确,但不能说明商周祭祖动机的变化本质,排除。西周的祖先崇拜是发展了商代的神灵崇拜,故C项“已经取代了”说法错误,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商周祭祖动机的不同,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本题考查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需要掌握西周宗法制的特点和影响。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西周春秋祭祖既是为了得到祖先福佑,也是为了敬宗睦族,张扬孝德”,结合宗法制的特点和影响解答即可。本题考查对宗法制特点和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秦律诉讼有“公室告”和“非公室告”之分。“贼杀伤、盗它人为公室告”,而“主擅杀、刑、髡其予、臣妾,是谓非公室告”。属于公室告的案件,官府应予受理,非公室告案件则不予受理。秦律诉讼程序存在明显差异,是因为()A.秦朝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国家B.维护君权与国家利益的现实需要C.儒家伦理贯穿法治思想的必然产物D.巩固家庭与社会稳定的理性选择【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反映的是秦朝对起诉权的限制制度--“公室告”和“非公室告”,秦朝对于起诉权限作了严格的限制,不能乱告。秦朝把控告分为“公室告”和“非公室告”,对于公室告的案件,官府必须受理;对于非公室告的案件,官府不予受理,如果控告人坚持告诉,还要追究控告者的刑事责任。由此可知,秦律“公室告”和“非公室告”集中把矛头直接指向危害封建统治秩序的盗贼,是出于维护君权与国家利益的现实需要,故B项正确。A项与材料无关,应排除。CD两项不是主要原因,应排除。故选:B。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需要掌握秦朝法律制度的特点及其原因。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本题考查对秦朝法律制度的特点及其原因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董仲舒向汉武帝进言时说:“今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居得致之位,操可致之势,又有能致之资,行高而恩厚,知明而意美,爱民而好士,可谓谊主矣。然而天地未应而美祥莫至者,何也?”按照这一思路,董仲舒最有可能给出的建议是()A.提倡“大一统”,强化君主专制B.充分认识天人感应理论的合理性C.减轻人民的负担,积极推行仁政D.以“三纲五常”的思想教化民众【答案】C【解析】董仲舒在进言的前半部分主要称赞了汉武帝的德行与功绩,后半部分是谏言的主要目的。从材料中“然而天地未应而美祥莫至者,何也?”可以看出,董仲舒认为皇帝虽然“行高而恩厚,知明而意美,爱民而好士”,但是天地没有感应,美好的祥瑞没有到来。究其原因是由于汉武帝并没有把这种德行推广到百姓身上,所以给汉武帝的建议是用伦理道德教化民众,故C项符合题意;本题前半部分说的是伦理道德的内容,以此类推后面董仲舒的建议应该是思想道德方面的内容,故排除A、D选项;材料中说天地并没有因皇帝的德政而感应,因此后面董仲舒要论述的是为什么没有感应,也就是如何“感应”的行动,而不是论证感应的合理性,所以排除B选项。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回答本题关键是要读懂这段文言材料,我们可以从材料中的关键词出发,如本题中的“行高而恩厚,知明而意美,爱民而好士”,这是对人的赞誉,所以前半部分内容是对君主的褒扬。从“天地未应而美祥莫至者”可以看出是一种转折,引起后文君主所做的不足之处,以此引发进言。把握住这个顺序很容易找出进言的内容。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董仲舒思想主张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4.据《汉书》载,海昏侯刘贺不学无术、不尊礼仪、掠取女子,终被霍光所废;近年对刘贺墓考古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给有孔子图象、载其传记的矩形铜镜。有人据此判断,刘贺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宗室贵胄,《汉书》中对刘贺的记载不足为信。据此可知()A.出土文物最接近于真实的历史B.文献记载具有主观性不足为信C.史料实证需要科学严谨的态度D.历史叙述相互印证可还原真相【答案】C【解析】“对刘贺墓考古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给有孔子图象、载其传记的矩形铜镜”说明儒家经典已进入皇家子弟的教育内容,但无法体现出“《汉书》中对刘贺的记载不足为信”,因此史料实证需要科学严谨的态度,故C正确,B错误;A错在“最接近于真实的历史”,排除;D错在“可还原真相”,排除。故选:C。本题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历史“一度性”的特点决定了在史学研究中,研究者不能直接面对研究对象,通过直接的观察进行工作,而只能依据间接的材料,即史料来从事历史研究。史料是历史学家复原和认识客观历史的“中介”。离开了史料,历史研究也就无从谈起了。因此,充分发掘史料并翔实地占有史料,是开展史学研究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由于历史文献的记录者和撰述者,受到时代性、阶级性、个人见解、见识程度等多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各种文献资料都带有不同程度的片面性。因此,在了解和认识史料的作用时需要引起注意。5.唐朝科举考试中,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其考生有两个来源,即生徒和乡贡。“生徒”是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官办学校)送往尚书省的应试者,“乡贡”是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的应试者。由此可知,唐朝的科举考试()A.注重考试资格的公平性B.承认私立教育的合法性C.排除恩荫入仕的可能性D.堵塞了门阀入仕的途径【答案】B【解析】题干中说到考生来源包括来自于官办学校的,也包括“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的应试者”可知承认了私立教育的合法性,符合题意的是B项;A项中的“公平性”不能体现;C项中的“恩荫”、D项中的“堵塞了”都没有在题干中体现。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唐朝文科的科目很多,每年都举行。唐朝时期,科举制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调动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提高了官员素质,有利于社会进步,以积极影响为主。武科考骑射、举重等武艺。武则天时设立武举,即是武状元。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唐朝科举制的了解,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唐代科举及第之后,只是取得了做官的资格身份,必须经过吏部的铨试或科目选,考试及格,才能真正步入仕途。官职较优升迁快。以进士和明经为主。6.“(宋)国初未尝务虚外郡以实京师。……虽创方镇专赋之弊,以天下留州钱物尽名系省,然非尽取之也。故边将皆养士足以得死力,用间足以得敌情,以居则安,以动则胜,此可谓富之以财矣。”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A.中央对地方的财政监控趋向松弛B.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C.分权基础上的集权消除边疆隐患D.集权制度下的地方自主维护统一【答案】C【解析】A、由材料中得“虚外郡实京师”可以看出对地方财政控制加强,故错误;B、材料中未涉及地方政府自主性的有关信息点,故错误;C、宋朝在对边疆实施抑制武人,收兵权的措施之后,又给予材料中描述的各种经济特权,使得边疆将领“皆富与财”,是在分权的过程中,又授予特权,消除边疆隐患,故正确;D、材料中主要描述的是财政政策,与统一无关,故排除;故选:C。本题以宋朝的财政赋税政策为考查切入点,考查了对宋朝加强君主专制措施知识点的掌握。本题考查宋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应当了解,宋太祖时期实施的收精兵措施,与材料中论述的“皆富于财”的措施,二者相辅相成。7.宋代某理学家说:“治道亦有从本而言,亦有从事而言。从本而言,惟从格君心之非,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由此可知。该理学家()A.强调培养个人社会责任感B.主张强化封建等级秩序C.认为君主德行是治国根本D.吸收了道家的治国思想【答案】C【解析】“从本而言,惟从格君心之非,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表明该理学家认为君主德行是治国根本,故C正确;AB材料未体现,排除;D材料未涉及,排除。故选:C。本题考查宋明理学,解题的关键是“治道亦有从本而言,亦有从事而言。从本而言,惟从格君心之非,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宋明理学,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调节,发愤图强,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凸现人性。8.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故先王弗为之禁。非为弗禁,且从而恤之。建国亲侯,胙土命氏,画井分田,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顾炎武的上述主张意在()A.鼓励发展私欲B.突出个性自由C.主张实行分封D.反对理学禁欲【答案】D【解析】“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故先王弗为之禁。非为弗禁,且从而恤之。建国亲侯,胙土命氏,画井分田,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表明顾炎武的上述主张意在反对理学禁欲,故D正确;ABC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D。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解题的关键是“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故先王弗为之禁。非为弗禁,且从而恤之。建国亲侯,胙土命氏,画井分田,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是当时没有形成一股思想解放潮流。9.雍正年间制定了“冲繁疲难”制度,根据各州县所处地理位置的冲或僻、政务的繁或简、赋税的完或欠、命盗案件的多或寡等四方面情况,分定全国州县为冲、繁、疲、难四类来选用官吏。四要素俱全,或一项突出者,由该省督抚于属员中拣选补授。而四项俱无者,官员由吏部补授。此制度()A.促进各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B.将地方行政机构划分为四个等级C.不利于德才兼备人才的选拔D.打破州县官吏都由吏部选用格局【答案】D【解析】A.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国家首先对地方的具体情况特征进行分析,然后来规定官吏的任用,材料没有体现出他对经济平衡发展的效果。B.材料中的全国州县为冲、繁、疲、难四类并不是等级划分。C.材料是对官员任用的制度规定,而不是选拔官员的规定。D.从材料可以看出,有一些地方官可以由地方督抚来补授,这就打破了州县官吏由吏部统一选用的格局。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求学生结合清朝时期政治制度的特征来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清朝中央和地方官吏的任免制度特征,其次,要对材料内容认真分析,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结合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10.以天文历算之学而论,“中国先哲们对于天文学的要求只是‘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易•贲卦传》)和‘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尚书•尧典》)。至于宇宙的性质怎样,日月星辰为何东升西落。则以‘天道渊微,非人力所能窥测,故但言其所然,而不复求其所以然’。”这主要体现出中国古代天文学()A.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B.存在浓厚的神学和迷信色彩C.具有明显的实用性特征D.和算学整合为统一研究领域【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材料“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天道渊微,非人力所能窥测”可知,说明对于宇宙的探索很少,体现了中国古代天文学实用性特征,故C项正确。儒家思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神学和迷信色彩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材料只涉及天文,没有涉及算学,故D项错误。故选:C。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需要掌握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天道渊微,非人力所能窥测”的分析理解。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特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11.有学者认为专制君主集权始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