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8页◎第2页共8页绝密★启用前泰安四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模拟题高一语文学校: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简单并可预料的故事情节、眼花撩乱的视觉效果、很少需要用字幕的单字对白,成为好莱坞影片走向世界的“通行证”。B.厂家应多样开发自行车,应针对退休群体开发代步、锻炼身体、购物甚至娱乐型自行车。C.如果所有人都能够认清自己的位置,肩负自己的责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认认真真,那么,我们这个社会想不繁荣、不昌盛都难。D.经过隋唐五代民间作者和文人作者的共同努力,词业已由发源时仅可滥觞的一泓清浅,嬗变为初具波澜,力能浮舟的溶溶流川。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蓼.蓝(liǎo)靛.青(diàn)跂.望(zhì)驽.马十驾(nú)B.鳝.鱼(shàn)舟楫.(jí)锲.刻(qiè)木直中.绳(zhònɡ)C.须臾.(yú)跬.步(ɡuǐ)骐骥.(jì)D.槁暴.(pù)参省.(shěnɡ)蟹螯.(áo)金石可镂.(lòu)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两靥推崇寒喧应酬雕梁画栋B.遐想潦倒指手画脚随声附和C.斑斓竣工年青气盛珠连璧合D.起用草巢穷形尽相峥嵘崔嵬4、下列词语书写全正确的一组是()A.惊涛拍岸名正言顺料峭春寒舞榭歌台B.彤云密布天理昭然恪尽职守高朋满坐C.掎角之势怙恶不悛情投意合涣然一新D.不识事务举案其眉涣然冰释坐贻聋瞽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世故天燃气沸反盈天明枪易躲,暗箭难防B.漫溯前奏曲共商国是二人同心,其力断金C.通牒长春藤责无旁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D.商榷敲竹杠义愤填膺言者无罪,闻者足戒6、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奏效张灯结采因缘突如其来B.慰藉弱不禁风整饬推心至腹C.体恤提纲挈领端倪以逸待劳D.祗侯霄壤之别株连举步为艰二、语言综合运用()7、阅读下面一则文字,根据所提供的语句为文中的横线处选择恰当的语句,使语意连贯。(只填序号)中华五千年悠悠文明,可以____A____,可以触发深沉的思索,可以____B____。你看,长城横亘万里,何其雄伟,熔铸了无数人的智慧与血汗;_____C____。①圆明园断壁残垣,矗立斜阳,饱含了多少历史的耻辱与辛酸②激起无限的赞叹③增强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8、日常生活中常见以“人体部位”为喻的词语,取义各不相同,使用恰当可以增加表达的情趣。请参照下面提供的示例,再仿写两个句子(不能用“眉睫”)。示例:期末考试已经迫在“眉睫”。句中“眉睫”,取眉毛和睫毛距离眼睛极近之义,形容事情已经到了极紧急的关头。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2月19日,市教育局召开市直学校德育工作会议,全面部署2011年市直学校德育工作,并仔细解读了市直班主任的职级评定。B.广州亚运会开幕之前,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历时一年,精心打造了纪录片《亚运在中国》,回顾和梳理了亚运与中国的这二十年。C.本次“瘦肉精”中毒事件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外省个别不良生猪养殖户使用违禁“瘦肉精”喂养生猪,生猪经销者伪造检疫合格证逃避检验所造成的。D.近三十年来,广州发生了巨大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成就令人惊喜,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发展是伴随着环境污染,特别是水污染这一惨重代价的。10、下面语段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几百字的文章也有好些是繁冗的,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倒有不少是简洁的。内容丰富,波澜壮阔,当然使用的文字多;内容简单,讲的是一枝一叶的事,自然使用的文字可少。A.中国古代有许多小品文写得非常简洁优美,也有不少长篇下了异常惊人的锤炼工夫。B.繁冗与简洁,并不是单纯以字数多少来判断,而是要看那作品究竟有多少内容。C.不论古今中外,卓越的作家,在锤炼语言,力求文字明快简洁这一点,都是花尽了气力的。D.掌握语言文字,有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简洁。人们喜欢看人以较少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而不喜欢看人以大量言语表达一点儿东西。11、以“溪”“海”和“潭”为意象写一段文字,要求表达某种感悟,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第3页共8页◎第4页共8页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阅读下面一段新闻,按要求对新闻内容进行点评。荆楚网消息(楚天金报)?⊙o⊙(译:目瞪口呆);⊙﹏⊙(译:傻眼);1切斗4幻j,↓b倒挖d!(译:一切都是幻觉,吓不倒我的!)……如今,在不少学生的作业、日记中,信手一翻就能看见几处“火星文”。近年来,“火星文”汹涌而至,平时学生们在网上交流用的“火星文”,居然也出现在了课堂笔记、作业,甚至是考卷中。初中生喜欢“火星文”这种新鲜事物,就像是喜欢流行歌曲一样,如果谁不知道就等于落伍。另外,不少学生在来往信件或日记中使用“火星文”,不愿老师、家长看懂,以此捍卫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点评:(1)从纯洁祖国文字的角度:(2)从教育主客体沟通的角度: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节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14.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①袅娜()③霎时()③参差()④倩影()15.请仿照下面给出的例句,概括选文第二小节描写的内容。月色下的荷塘,绿叶田田,荷花点点,清香缕缕,如歌如诉;16.下列诗句中的意境和选文相似的一项是()A.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唐]王昌龄《从军行》)B.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唐]戴叔伦《兰溪棹歌》)C,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宋]晏殊《寓意》)D.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宋]苏轼《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17.选文在营造情景交融的意境时运用了动静结合、虚实交融的手法,请结合作品分别对这两种手法作简要分析。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鹢首徐回,兼传羽杯;櫂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1.文中画线处“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作者两次都联想到了有关采莲的内容,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3.作者在文中对“妻”着墨不多,却集中在开头和结尾。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妻”?谈谈你的看法。四、论述类文本阅读()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尽管庄子所主张的“道通为一”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庄子对普遍、统一、整体的关注,但同时庄子也充分肯定事物存在形态的多样性和独特性,这从他关于“德”的论述即可看出。《庄子》中“德”的含义不同于儒家以仁义为主要内容的品德、德行之德,而是继承了老子关于德的基本规定。一方面指淳朴的自然本性,例如《人间世》说:“且若亦知夫德之所荡而知之所为出乎哉?德荡乎名,知出乎争。”认为如果世人一味追名逐利,争强好胜,便会使真德即淳朴的自然本性遭到破坏而荡散流失。另一方面,《庄子》的“德”是指具体事物的特殊规定性而言,庄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特定的规定,这种规定构成了具体事物之“德”,而此种意义的“德”来源于具有普遍性的“道”。所以庄子很重视德,强调“通于天地者,德也”。人有人之德,物有物之德,是无法相等同的,认为庄子将人等同于物的观点是没有理论依据的。庄子的齐物不是在客观上抹杀个体的差异性和特殊性,而是“分而齐之”,即首先以事物之“德”作为现实的出发点,充分肯定事物间的差异,即所谓“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齐物论》)。即万物各有其本然,各有其值得肯定的方面,没有哪一种事物无本然之态,无值得肯定之处。庄子承认世间纷繁复杂的事物各有其存在的内在根据与合理因素,正视分化的多样的现实世界,然后再通过人的主观视域的转换和境界的提升来实现“齐”,这视域便是“以道观之”。道作为终极依据和普遍法则,不仅在于统摄现象的杂多,赋予其内在的秩序性,还在于作为人的视角和态度发挥作用,即是一种“观法”。站在物的角度,莛与楹,厉与西施,是如此的不同;泰山之大与秋毫之小是如此的显明。但若从道的角度看,把此物和彼物分隔起来的种种不同,都可被打通。在这里,通不意味着等同,而是意味着不执着于不同。“道通为一”不是指道可以在客观上将万物多种多样的存在形态改造为一个模式,而是说当人体悟了道,遥契于道,便会突破“成心”的困扰,沉浸在游于道的逍遥和恬静之中,此时,万物的差别便不会萦怀了。可见,庄子的齐物主张不是认识论意义上的,而是关乎人的生存态度与生命境界。如此一来,齐物与物物之间便不再构成一对矛盾,二者的关系转变成了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庄子之所以强调齐物,是因为物若不齐,欲则不止。若无齐物为前提,是非之争永远不会平息,物欲横流的状况也永远不会休止。人深陷于是非与物欲,惶惶不可终日,心灵便不会轻松,生命便不会充盈。只有齐物,才可以让人从物的世界中超拔出来,做到物物而不物于物。所以,庄子主张齐物的真正用心是淡化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逐与贪求,避免世间更多的纷争,使人从被物所累的困顿状态下解脱出来,故齐物是为了物物。(摘编自陶悦《从“齐物”与“物物”昀矛盾化解看庄子哲学的主体性思想》)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德”在儒家和道家眼中具有不同的内涵,儒家认为的“德”是以仁义为主要内容的品德、德行之第5页共8页◎第6页共8页德。B.庄子认为“德”既指淳朴的自然本性,又指具体事物的特殊规定性,老子基本上也是这样看待“德”的。C.在庄子看来,“名”是“德”的天敌,一个人若一味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