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城市总体规划XXXX-2020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文本1第一章总则第1条修编目的抓住国家推动区域发展的战略机遇,借助区域交通等条件变化带来的城市发展动力,适应城市快速增长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指导泰州“又好又快”的发展。第2条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积极融入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一体化进程,大力促进要素集聚,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区域地位,构建适应城市长远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空间结构体系、基础设施保障体系和生态安全体系。第3条规划原则1、交通引导。以完善的区域交通体系引导市域差别化发展,以多层次的公共交通体系引导城镇集聚发展,以交通走廊和枢纽体系引导土地高效利用与现代服务业发展。2、集聚发展。整合产业园区布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城市服务功能,全面提升泰州区域战略地位,加快推进中心城市建设。3、特色发展。保护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城市文化内涵,提升沿江和里下河湿地生态环境,彰显水乡城市特色,建设富有文化内涵的生态宜居城市。4、和谐发展。统筹城乡,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低碳生态,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关注民生,全面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第4条修编重点1、区域协调与联动发展研究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符合泰州发展要求的区域合作形式与内容,提升泰州区域地位与综合竞争力,为泰州在新时期发展实现重大跨越奠定基础。2、城市化战略与统筹发展制定新时期促进泰州市域集聚发展的城市化战略,全面提升城市化质量,形成互补共进、协调发展的格局。加强泰州中心城区与姜堰、泰兴等邻近县(市)的统筹发展。3、交通体系构建与空间引导构建畅达、高效、安全、生态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实现交通的有效整合、优化与转型,促进新时期泰州城市空间总体布局的形成与土地开发的集约经营。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文本24、文化资源保护与特色彰显充分挖掘旅游资源潜力,突出生态城市与历史文化名城特色,构建具有地域特征的城市景观框架,引导泰州向旅游大市、旅游强市发展。5、民生改善与可持续发展重点研究住房、公共服务设施、能源与基础设施等事关民生的问题,强调社会公平,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泰州新时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第5条规划基本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5、《关于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6]12号);6、《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2008);7、《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8、《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9、《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6条规划期限近期:2010—2015年;远期:2016—2020年;远景:展望至本世纪中叶。第7条规划范围1、市域泰州市市域行政范围,面积5797平方公里。2、规划区泰州市区行政范围,包括海陵区与高港区,总面积639平方公里。3、中心城区北到启扬高速公路和市区界线,南到长江,西到引江河与市区界线,东到泰镇高速,总面积358平方公里。该范围也是城市增长边界。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文本3第8条强制性内容文本中下划线标示的内容及特别注明的内容为强制性内容。第二章发展目标与策略第9条总体发展目标顺应区域转型,呼应外部变化,实施交通引导,推进集聚发展、特色发展与和谐发展,积极打造“区域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城市、生态宜居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第10条城市发展目标针对总体发展目标要求,确定经济、社会、交通、资源与生态环境5个发展分目标。表1:泰州市城市发展目标体系类别指标名称单位2015年目标值2020年目标值经济发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85000120000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94.096.0城市化水平%62.367.9城镇登记失业率%3.03.0社会发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3000043000农民人均纯收入元1300020000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M23535农村人均住房面积M24545百户家庭电话拥有量部290300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台6070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2025恩格尔系数%3533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2.52.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8≥98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100100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99100城镇失业保险覆盖面%99100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99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100100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98100城镇社区居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9899农村村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100100交通发展城镇居民人均拥有道路面积M22020出行时间指标(中心城区任意两点公交出行时间)分钟≤50≤40公交方式出行比例%1025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文本4公交专用道占城市主干路长度的比例%515公交站点覆盖率(300米半径)%6590资源利用单位GDP能耗吨标煤/万元≤0.68≤0.52单位GDP用水量立方米/万元2018人均综合用电量千瓦时/人6130805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758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9100中心城区工业用地地均投入亩/万元≥160≥300中心城区工业用地平均容积率%1.21.5生态环境城市绿化覆盖率%4547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分9092第11条经济发展策略坚持开放、创新的双轮驱动策略,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发展。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2、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3、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第12条社会发展策略坚持以人为本与民生优先,提升和谐社会的发展水平。1、提高人口素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2、大力发展文教体卫等社会事业。3、扩大就业,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第13条交通发展策略树立绿色交通发展理念,促进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的形成。1、强化区位优势,建设区域交通枢纽。2、重视交通引导,构建和谐交通城市。3、发展绿色交通方式,打造公交城市。第14条资源利用与保护策略树立低碳发展理念,打造资源节约型社会。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节约集约利用资源。2、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推进节能减排,加强新技术、新材料与新能源利用。第15条生态环境保护策略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文本5坚持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同步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1、完善治理体系,发展循环经济。2、保护湖荡湿地、沿江滩涂、引水水源和清水通道。3、建设生态文明,增强资源环境承载力。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节区域协调第16条与区域核心城市关系1、与上海关系①接轨上海:加强与上海方向高速公路、城际轨道交通的衔接;泰州港主动参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力争成为上海港重要的集装箱喂给港。②借力上海:做好对沪产业的承接工作,使泰州成为上海产业转移的承接基地;借助上海技术、人才方面的专业化优势,推动泰州医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③服务上海:将泰州建成为上海重要的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做好生态休闲旅游、特色饮食文化的品牌塑造,将泰州打造成为上海重要的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2、与南京关系①吸引南京智力资源,加快产学研合作步伐。将南京高校的技术、研发优势与泰州医药高新产业、先进制造产业的生产优势相结合,推动产业高端化、先进化。②积极融入南京都市圈,推进市场一体化政策、优惠产业政策、环境治理政策等。3、与杭州关系①加强与杭州在旅游资源整合、线路组织、旅游品牌塑造等方面的合作,力争使杭州及其周边地区成为泰州重要的旅游客源地。②加强与杭州之间的交通联系,成为杭州北上与苏中、苏北等地联系的枢纽转换地。第17条与苏南城市关系跨江联动发展、互补共赢、融入苏南板块。①空间协调:重点包括沿江两岸地区、泰镇高速与京沪高速沿线地区。②产业协作:重点加强泰州与苏南的沿江地区产业协作,共同推进跨江大型产业集群的形成以及产业园区的共建。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文本6③重大区域性设施建设:重点规划、建设和预控过江通道,发挥过江通道辐射作用;合理分配长江两岸的港口功能,与苏南长江沿线地区的物流和港口形成互动发展格局;加强区域性水源的共同保护。第18条与沿江城市关系沿江协调发展、错位竞争、带动苏中崛起。①空间协调:统一空间管制政策,实现城镇、产业、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②产业协作:实施错位发展、联合发展,突出泰州在医药、生态农业方面的独特优势,加强在装备制造、机械、旅游等产业方面的联合发展,形成规模效应。③重大区域性设施建设:与扬州共建苏中机场,协调好与苏中机场的快速交通联系;共建综合性的沿江港口群;协调预控城际轨道交通沿线用地;协调区域性水源、取水口的保护及生态、生活、工业岸线的布置,避免上游布局对下游饮水安全造成影响。第19条与沿海城市关系加强交通衔接,对接出海港口,共同培育跨区域产业集群。①交通衔接:预留控制宁扬盐高速公路及至盐城城际轨道沿线用地。②出海港口对接:加强与江苏沿海港口的对接,将连云港港、盐城港作为泰州参与东北亚经济圈合作的出海港口,将南通港作为泰州进行江海联运的出海港口之一。③产业协作:加强泰州北部地区与盐城南部地区在不锈钢产业集群方面的合作力度,共同培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跨区域大型不锈钢产业集群基地。第20条与苏北城市关系加强交通衔接,推动产业合作,整合旅游资源。①交通衔接:加强与苏北枢纽城市交通体系的衔接及与苏北内陆城市的联系。②产业协作:加强与苏北地区在产业、技术、园区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增强泰州对苏北地区的辐射带动力,强化泰州作为江苏省长江南北联动枢纽城市的职能。③整合旅游资源:整合泰州与苏北地区红色旅游资源,联合打造泰州--盐城--淮安--徐州的红色旅游线,使其成为具有国内较高影响力的红色旅游线路品牌。第二节市域人口与城市化水平第21条市域总人口近期2015年总人口530万人,远期2020年总人口560万人。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文本7第22条市域城镇人口近期2015年城镇人口330万人,远期2020年城镇人口380万人。第23条城市化水平近期2015年城市化水平62.3%,远期2020年城市化水平67.9%。第三节市域城镇规模与职能第24条城市化战略1、大力发展中心城市以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做强、做大中心城市,优化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提升中心城区整体功能,增强中心城区对市域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2、积极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大城市建设投入,扩大城市规模,增强城市辐射力,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结构协调的新型城区。3、择优培育重点中心镇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有选择地发展一批重点中心镇,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强重点中心镇对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聚能力。4、全面提高城镇发展质量以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创造良好人居环境、促进城镇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为主要目标,不断提高城镇发展质量,走外延扩张与内涵同步提升的城市化发展道路。第25条市域中心城市泰州中心城区,市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规划期末人口规模100万人。第26条市域二级中心城市1、兴化城区:市域北部的中心城市,里下河地区富有水乡特色的生态城市;2、姜堰城区:长江三角洲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之一,泰州市域中部次中心城市,现代化的工贸生态宜居旅游城市;3、泰兴城区:江苏沿江重要的精细化工基地之一,泰州市域中南部次中心城市,以现代制造业为主导的新兴滨江工贸城市;4、靖江城区:长江三角洲北翼区域性的物流基地之一,以现代制造业为主导的新兴滨江工贸城市。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文本8第27条重点中心镇规划期末,重点中心镇镇区城镇人口规模应达到5~15万人,总人口规模55万人左右。1、黄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泰兴市域副中心,交通与工贸发达的城镇;2、戴南:兴化市域副中心,里下河水乡古镇,以不锈钢产业为主导的工贸型城镇;3、溱潼: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以湖荡湿地为

1 / 10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