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3页物态变化中的能量转换同步测试【知识梳理】1.熔化热(1)熔化热:某种晶体熔化过程中所需的_______________之比,称做熔化热。(2)不同晶体熔化热一般_______不同,非晶体_______________熔化热。2.汽化热(1)汽化热:某种液体汽化成同温度气体时所需______________之比,称做这种物质在这个温度下的汽化热。(2)汽化热与物质种类、温度和压强都_______关系。3.进行物质吸放热的运算时,若无物态变化,只有温度改变,使用公式Q=Cm△t;若有物态变化,还须考虑运用熔化热或汽化热的相关知识进行运算。【基础达标】1、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跟空气摩擦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能起到防止烧坏火箭头作用,这是因为()A.熔化和汽化都放热B.熔化和汽化都吸热C.熔化吸热,汽化放热D.熔化放热,汽化吸热2、生活中常有“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说法。“扬汤止沸”是把锅里沸腾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烧的木柴,应用热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扬场止沸”和“釜底抽薪”都只能暂时止沸B.“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能彻底止沸C.“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釜底抽薪”能彻底止沸D.“扬汤止沸”能彻底止沸,“釜底抽薪”只能暂时止沸3、在通常情况,已知液态氧的沸点是-183°C,液态氮的沸点是-196°C,液态氦的沸点是-268°C,利用液态空气提取这些气体,随温度升高而先后分离出来的次序是()A.氧、氦、氮B.氧、氮、氦C.氦、氧、氮D.氦、氮、氧4、深秋的早晨起床时可看到房间玻璃窗上有许多小水珠,这些水珠在()A.窗玻璃朝房内的一面B.窗玻璃朝房外的一面C.窗玻璃的里外两面D.不能断定在哪一面5、用飞机向云层喷洒干冰(固体的二氧化碳)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以下列出几个物态变化过程:a.干冰迅速吸热升华。b.干冰吸热熔化。c.云层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雨滴。d.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e.水蒸气以干冰为核心凝结成雨滴。f.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熔化雨滴。在这种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为()A.a、cB.a、d、fC.b、cD.e6、我国研制一种聚乙烯材料,可在15°C-40°C范围内熔化和凝固。把这种材料制成小颗粒,掺在水泥中制成储热地板或墙板,来调节室温,其道理是什么?第2页共3页7、滑冰运动员为什么能在光滑而且较硬的冰面上溜滑自如而不跌倒呢?8、一块冰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根细铁丝压在冰块上,铁丝的两端各悬挂5kg的钩码,如图所示,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铁丝切入冰块,但铁丝穿过的地方没有留下切口,铁丝穿过整块冰后,发现冰仍然是完整的一块,这叫“覆冰现象”。请解释铁丝为什么能切进冰块?铁丝穿过后,冰为什么仍是完整的一块?【能力提升】9、容器里装有0°C的冰和水各0.5kg,向里面通入100°C的水蒸气后,容器里水升高了30°C,假设容器吸收热量可忽略不计,并且容器是绝热的。计算一下通入水蒸气有多少?(已知此状态水汽化热L=2.26×106J/kg,冰的熔解热λ=3.35×105J/kg,水的比热容c=4.2×103J/kg·°C)10、图所示为提高酒精纯度的蒸馏装置,请分析其工作原理,并说明工作流程。物态变化中的能量转换1、B2、C3、D4、A5、B6、当室温在15°C-40°C内温度升高时,这种材料要熔化,从而吸收部分热量;在15°C-40°C内温度降低时,材料开始凝固要放出热量。7、滑冰运动员滑冰时,通过冰刀与冰面接触,减小了人体与冰面的接触面积,增大了人对冰面的压强,降低了冰的熔点。当冰刀切开冰面时,使刀口下的冰熔点降低而熔化成水,这水就成了润滑剂,使运动员能够溜滑自如。8、冰压强变大,熔点降低。铁丝下方的冰承受的压强非常大,冰的熔点将降至0°C以下,于是在铁丝下方的冰熔化为水,铁丝就能切入冰中。上面的水又结成冰,因而冰还是完整的一块。【能力提升】第3页共3页9、100°C的水蒸气放出汽化热成为100°C的水,再从100°C的水放出热量温度降到30°C,放出热量为Q放=Lm+cm(100-30)=2.554×106m(J)0.5kg的0°C冰吸收热量熔解为0°C的水,再从0°C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30°C。还有0°C水0.5kg从0°C升高到30°C需吸收热量,总共吸收热量Q吸=λm冰+cm冰(30-0)+cm水(30-0)=2.935×105(J)因为Q放=Q吸,即2.554×106m=2.935×105所以m=0.115kg10、原理是利用酒精与水的沸点不同,其工作流程是用酒精灯对酒精与水的混合液体加热。当混合液的温度升至78°C时,酒精沸腾急剧汽化,而水没有沸腾只有蒸发,经导管将蒸气引入冷凝管,放出热量,使蒸气液化,滴入容器。因为蒸气中大部分是酒精,所以冷却液化后的酒精含量高于蒸馏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