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182019学年平和一中南靖一中等五校高二年上学期第二次政治联考试卷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华安一中、长泰一中、南靖一中、平和一中、龙海二中”五校联考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政治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1、象形文字是最早产生的文字。字形来源于对实物的描摹,因此它本身就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如右图)。如马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动物之一,与马有关的字就造了许多,如驳(马的颜色不纯)、冯(疾行中的马)等。这一现象说明()A.文化是自然而然产生的B.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C.文化就是指语言文字D.文化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2、当我们站在长城脚下时,感受到的是伟大的“长城精神”和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底蕴。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文化就是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B.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两者互不影响C.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D.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3、绝大多数美国电影都在讲述一个共同的主题:个人英雄主义。从《外星人》到《指环王》,从《蜘蛛侠》到《变形金刚》,人们欣赏着美国电影,在造就高票房的同时,也在“接受”着美国的国民价值观。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告诉我们()①文化对经济、政治产生重要影响②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充满了矛盾斗争③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决定。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4、晋江是福建省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方,既有闻名全国的鞋业、食品、服装等企业,又有南音、闽南古厝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如今,晋江的多款运动鞋和时尚服装工艺,引入闽南文化元素,受到市场热捧。可见()A.民营企业的发展有赖于文化的促进作用B.民营企业对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C.文化元素在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D.文化元素本身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属性5、近期,电视节目《中国茶时间》在德国热播。该节目从德国观众身边的中国元素入手,发掘中国文化的亮点,从而更新了观众对中国形象刻板的认知。这体现了()A.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取长补短B.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能增强文化认同感C.文化传播能加深不同民族文化间的理解D.大众传媒能消除不同民族文化间的隔阂6、中国文化的精髓是“和谐”,“和谐”向世界传达了中国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只有尊重各国文明的多样性,世界才能和平发展。尊重不同文明有利于()①集中展示民族文化②消除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③发展本民族文化④促进世界文化繁荣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7、早在东汉时期,佛法东传,汉明帝就敕令仿天竺式样修建洛阳白马寺,促进了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发展。这表明()①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②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④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推动着文明发展[来源:学科网]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8、近年来,我国在世界许多国家成功举办了“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等活动,受到普遍欢迎。假如你看到了反映我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成就展后,要求你写一篇观后感,需要确定一组体现符合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政策或主张的关键词。你认为下列各组中最准确的一组是()A.相互借鉴加强融合维护我国文化安全B.和睦相处文化渗透提升文化软实力C.尊重差异理解个性维护和固守传统文化D.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9、那边“洪荒之力”的余温还未散去,这边“厉害了,我的哥”又集体刷屏。你也许要问,“‘厉害了,我的哥’是什么?”正在一头雾水时,微信、微博中已经出现“厉害了,我的国”“厉害了,word哥”等变体,而使用它们的不仅有朋友,还有媒体“大V”。这种现象佐证了()①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③人的文化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④科学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10、受“农耕文化”和“国家伦理”观念的影响你,中国人渴望“居者有其屋”,不愿租房,往往不惜几代人的力量购房,在助长高房价的同时,个人也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成为“房奴”。这说明()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②传统文化不能顺应时代变迁,应该摒弃③传统文化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④人们的传统观念应该因时而变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1、广西玉林“狗肉节”已经有几千年的传统,因为过于残忍,今年动物保护主义者和民间习俗捍卫者不出所料地再度爆发了争论,为该不该吃狗肉纷纷激烈交火。对此我们认为()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不能取消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应继承③对于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④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赋予时代内容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促进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教育工作方针。该方针旨在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国家之所以重视教育主要是因为()①教育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③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3、话剧是一种传统剧种,《万家灯火》以新的内容对其进行艺术创新而成为精品;《膏药张》《变脸》也同样是艺术创新佳作。这说明()①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②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要前提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④继承传统文化,才能推陈出新A.①④B.①②C.①③D.③④14、“智能”、“海量”成为新型手机的共同特点,一部手机几乎可以融合各种形式信息的交流,对现代社会的信息传播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体现了()A.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B.信息技术使全球范围的联系日益密切C.网络技术使传媒真正面向大众传递信息D.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15、宋代理学家朱熹在他的诗中写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它说明的道理是()A.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B.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C.实践是文化创新的途径D.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手段16、中国网载文指出,悠久的文化传统必须经过“现实”的途径,进行创新、转化,才能成为“软实力”。这说明()A.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B.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C.文化创新必须着眼于文化继承D.不同民族文化之间需要交流、借鉴和融合17、启功是当代文人书风的代表人物,曾荣获“中国书法艺术终身成就奖”。他的书法既传承董其昌文人“书卷气”一脉,又典雅挺拔,秀而不俗,在当代书坛独树一帜,为中国的书法艺术增添了新的气息和活力,被书画界奉为“启体”。由此可见文化创新()①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②是社会实践发展的根本目的③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④是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的重要源泉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8、“正能量”不再是简简单单的三个字,而是成为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与我们的情感深深相连,表达着我们的渴望和期待。热词“正能量”的出现表明()A.文化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B.文化创新来源于作者的灵感C.文化创新的动力是推陈出新D.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需要19、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我们要主动吸收异域文化的积极成分,但也绝不能失掉民族固有的文化血脉,丧失自己的主体性。材料表明()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学习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③异域文化日渐成为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根基④文化发展要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20、齐白石的一位朋友曾给他写信说:“无论作诗作文,或作画刻印,均须于游历中求进境,作画尤应多游历,实地考察方能得其中之真谛……”这一观点启示我们()①艺术创作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②艺术创作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③要充分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④要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创新文化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21、徐悲鸿是我国著名的现代绘画大师。他继承了我国绘画优秀传统,吸取西画之长,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可采者融之。”这表明()①文化继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文化在推陈出新中实现传承③博采众长就能实现文化创新④文化创新能增加传统文化的价值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22、中国原创的文化题材最大热门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受到了全国各界人士的喜爱与鼓励。2014年汉字听写大会的口号是“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这个口号是基于汉字()①是中华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②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③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④是人类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3、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中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被誉为“茶的祖国”。它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A.博大精深B.源远流长C.民族性D.世界性24、青瓷是中国著名传统瓷器的一种,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世。精美绝伦的青瓷体现了中华文化()A.源远流长,唯我独尊B.独树一帜,独领风骚C.求同存异,兼收并蓄D.体现时代,摒弃传统25、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的“围村”、陕西的“窑洞”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民俗民风息息相关,特色鲜明、异中有同,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这说明()A.文化的差异性是由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决定的B.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C.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D.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渐趋融合26、《记住乡愁》开篇之作《培田村——敬畏之心不可无》呈现了连城培田深厚的客家文化传统,片中展示的对天地、祖先、圣贤的敬畏之心和浓浓的乡愁,引发了海内外华人观众强烈的共鸣。这种共鸣()A.显示了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B.是推动中华文化发展的动力C.是对中华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的反映D.彰显了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27、孙中山的“吾志所在地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所表现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下列与之一致的是()A.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B.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C.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D.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28、一篇题为《没有了祖国你将什么都不是》的帖文曾在互联网上广为传播,文中观点引发网民的共鸣。之所以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是因为爱国主义()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②是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③在任何时候均以爱社会主义为主题④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29、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芦山,那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那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那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砥砺我们奋力前行。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①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②作为精神力量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③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④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0、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70多年过去了,那场伟大远征的亲历者,正带着他们的红色记忆一个个离去。但他们所创造的伟大精神,早已融进中华民族的血液。从延安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到三峡精神、青藏铁路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这表明()①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②中华民族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③发扬中华民族精神必须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④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结晶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0分31、材料一:调查显示我国人均图书消费量20年来几乎没变,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