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生用书P46~P47]1.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建立数学模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①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②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③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④提出合理的假设。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④①②③D.③①②④解析:选B。建立数学模型的大致过程是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要观察研究对象并且分析、研究实际问题的对象和特点,提出问题;其次选择具有关键性作用的基本数量关系并确定其间的互相关系,提出合理假设;接下来就要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建立起数学模型;最后一般要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和修正。2.如图中,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增长的是()解析:选B。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的增长是指在空间无限、资源无限和不存在任何天敌的情况下的增长。在这样的条件下,种群会呈“J”型曲线增长,B图所示的增长状况便属于此种情况。3.(2010年高考山东卷)右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解析:选C。据图可知,K/2时种群的净补充量最大,所以控制有害动物应在其种群数量达到K/2之前,种群密度很小即该种群处于发展初期时进行控制最为有效;控制人口增长不能选择在K/2时,且控制人口不能通过控制死亡率实现,而是通过降低出生率实现;种群在K/2时净补充量最大,该图可以为实践中估算最大净补充量提供依据;在K/2时捕捞鱼类可使鱼类资源得到持续性发展,但要得到最大日捕捞量应在达到环境容纳量即K值时进行。4.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2A.100只B.200只C.300只D.400只解析:选D。本题考查了种群增长曲线的变化特点。要注意题中纵坐标为种群增长率,所以第10年时增长率最大,相当于“S”型曲线的K/2的水平,所以环境容纳量为2×200=400。5.如图为鱼塘中鱼的数量增长曲线,为了使鱼塘的总产量达到最大值,应该做到适时捕捞。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超过T4时捕捞,使剩余量保持在KB.超过T3时捕捞,使剩余量保持在3K/4C.超过T2时捕捞,使剩余量保持在K/2D.超过T1时捕捞,使剩余量保持在K/4解析:选C。一般将动植物种群的数量控制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即K/2值时,此时种群数量增长速度最快,可提供的资源数量也最多,而又不影响资源的再生,当种群数量大于K/2值时,种群增长的速度将开始下降。所以,在开发动植物资源时,种群数量大于K/2值时就可以猎取一定数量的该生物资源,而且获得最大量,当过度猎取会导致种群数量小于K/2值,种群的增长速度将减慢,获取的资源数量将减少,而且还会影响资源的再生。6.(2010年高考福建卷)棉蚜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以吸取棉花汁液为食。为了对棉蚜虫害进行监测,科研小组从某年6月10日开始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1)调查棉蚜种群数量可采用________法。据表分析,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________型,在________(日期)左右棉蚜种群增长量最大。(2)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________(增大、不变、减小)。解析:(1)种群密度的调查中对于植物以及活动范围有限的动物采取样方法,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则采取标志重捕法。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因此在自然条件下,种群增长的曲线为“S”型曲线,K/2时种群增长量最大。(2)在农药的长期选择中,只有抗药性个体才能够生存下来,并通过遗传而导致后代群体抗药性增强,即种群中抗药基因频率增大。答案:(1)样方“S”6-30(2)增大31.在一个面包上有一个霉菌,如果在其他条件都适宜的情况下,其数量变化在一天内最可能的是()A.“J”型曲线增长B.“S”型曲线增长C.“J”型或“S”型曲线增长D.无规律增长解析:选A。在一个面包上,由于营养物质丰富,霉菌可进行快速分裂,细胞数量以等比数列的形式增加,在一天内,其数量变化最可能的是以“J”型曲线增长。研究此曲线可以应用于查阅人口增长数据、分析人口增长情况、分析外来入侵物种的增长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情况、在实验室条件下培养微生物(如研究微生物培养的不同时期细胞的生长代谢特点,并应用于发酵过程)等。2.(2011年清华附中高二检测)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种群的增长率逐步降低解析:选D。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由于环境阻力,生物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当达到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值,即K值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种群的增长率为零;当种群自身密度过大时,种内斗争加剧,影响种群的增长,故前三项均正确。在种群的“S”型曲线中,种群的增长速率不是逐步降低,故D项错误。3.在种群数量变化中,若增长率为0,以下哪种情况会出现()A.种群增加,并出现激烈的食物和栖息地的竞争B.种群增加,寄生和捕食的情况增加C.种群会因为有毒废物的沉积而减少D.种群数量接近环境容纳量答案:D4.(2011年长沙雅礼中学高二检测)一个新物种进入某地后,对其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先呈“S”型增长,后呈“J”型增长B.先呈“J”型增长,后呈“S”型增长C.种群数量达到K值以后会保持稳定D.K值是环境条件允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解析:选A。一个新物种进入某地后,由于食物、空间等生活条件较丰富,往往呈“J”型增长,随着个体数量增多,食物、空间矛盾越来越明显,天敌也在增多,种群增长越来越慢,直至达到最大值而稳定下来。5.如图为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阴影部分表示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②a为“J”型曲线,b为“S”型曲线③阴影部分的个体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④K值为环境容纳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选D。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为“J”型曲线;一般在自然环境中,种群数量增长为“S”型曲线;两线之间的数量差异就是由于环境阻力而淘汰掉的个体数。在“S”型曲线中,随种群数量的增长,资源、空间的有限,种内斗争加剧,出生率=死亡率,种群个体数达到环境的最大承载量即为环境容纳量(K值),并维持相对稳定。6.如果将雌雄成鼠各若干只放在大小一定的笼内饲养,让它们交配繁殖,且供给足够的饲料和水,则笼内鼠数量变化和饲养时间的关系应为图中哪条曲线()4解析:选D。虽然供给足够的饲料和水,但由于笼子大小一定,即空间有限,所以笼内鼠的种群数量应为“S”型增长。7.对某地区新引入的一种鸟进行种群数量的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单位:只)年份种群数量捕捉标志数第二天重捕数重捕个体中的标志数1970501971801972400197380019741500197515015013那么,1970年至1975年该鸟种群的增长曲线是()解析:选C。应用标志重捕法的相关计算:设1975年的种群数量为X,则有X/150=150/13,X=1730,所以比1974年略有增加,种群曲线应为“S”型增长。8.太平洋一个小岛上的某野兔种群的数量变化如下表:年份(年)1920192519301935194019451950数量(百只)130200398990135012901190该种群变化率最大的时期为()A.1925年—1930年B.1930年—1935年C.1940年—1945年D.1945年—1950年解析:选B。从表可知该种群的数量变化呈“S”型曲线,变化率最大的年份为1930年~1935年。9.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支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试管号ⅠⅡⅢⅣ培养液体积(mL)105105起始酵母菌数(103个)105510A.4支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B.4支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5解析:选B。当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环境的时候,若环境适宜种群生存,由于这时种群数量不多,环境中的食物、空间等适宜,没有环境阻力,因此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然后环境阻力慢慢增大,种群开始呈“S”型增长,K值指的是环境容纳量,到达K值的时间是由环境阻力的大小决定的,因此B项中4支试管内的种群达到K值的时间不同。Ⅳ号试管内的环境阻力最大,因此最先达到K值并有有毒物质的积累,最先开始下降。10.(2010年高考浙江卷)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逻辑斯谛增长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b点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解析:选A。a点时,若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可影响种群的个体数量,但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仍符合逻辑斯谛增长。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但因存在生存斗争,死亡率也将会随之升高,故种群个体数量不会大幅超过b点。天敌的大量捕食会使种群个体数量减少,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年龄结构变动会使种群个体数量发生变动,但无论增加还是减少,其种群个体数量始终会在K值上下波动,变化过程与c~d段相似。11.下图所示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系统中增长曲线模式图:(1)如果种群生活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种群数量是按a曲线增长,但实际上,在自然环境中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都是有限的,种群达到一定数量后势必加剧________,使种群数量增长受到影响,不能按a曲线方式增长。(2)在一定环境中,除上述影响外,种群数量还受其他环境因素的限制。如无机环境方面主要是受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在与其他种群之间受限制的因素有________和________等。因此,种群数量按b曲线方式增长,种群数量最多达到K值为止,此时种群增长率为________。(3)此外,还有直接影响种群兴衰的两对变量是该种群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________________而间接对种群动态变化起作用的。解析:随着种群数量的增长,环境中制约因素的作用也在增大。环境中制约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称为环境阻力,它包括同种个体之间对食物和空间的竞争加剧、疾病蔓延、捕食者因捕食对象的增多而增多等,从而导致死亡率增长、出生率降低,最终趋向平衡。研究“S”型曲线,可以在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害虫的防治、渔业的捕捞等方面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因此应该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也是今后高考命题的趋势。答案:(1)生活资源(食物)空间种内斗争(2)阳光、温度、水分捕食竞争零(3)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12.某研究所调查发现: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某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请分析回答:(1)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________;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____,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________。(2)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________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