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散文练习22王何必曰利Word版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二、王何必曰利一、夯基训练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利:使……得到利益B.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指:意旨、意向C.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遗:遗留D.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孳孳:勤勉、努力不懈的样子答案:C解析:C项,遗:遗弃。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孟子遇于.石丘②秦、楚之王悦于.利B.①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②怀利以.相接C.①先生之志则.大矣②先生之号则.不可D.①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②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答案:D解析:A项,①介词,在;②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对。B项,①介词,用,拿;②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C项,①连词,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倒是”;②连词,表转折关系。D项,①②两个“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关系。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A.上下..交征利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先生之号则不可..D.鸡鸣..而起答案:B解析:B项,古义:这样而。今义:连词,用在句子的开头,表示转折。其他三项,古今义相同。4.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50730017)例句:先生将何之A.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B.孟子遇于石丘C.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D.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答案:D解析:例句和D项均为宾语前置句;A项和C项是判断句;B项既是状语后置句,也是省略句。二、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梁惠王上》)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何以利吾家.家:家庭B.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危:处境危险C.万乘.之国乘:一车四马为一乘D.不夺不餍.餍:满足答案:A解析:A项,家:卿大夫的采地食邑。6.与“苟为后义而先利”一句中的“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B.名门之后.C.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D.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答案:C解析:A项,……之后;B项,后代;C项与例句同,以……为后,把……放在后面;D项,后世。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2)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参考答案:(1)王为什么张口说利呢?只要讲仁义就行了。(2)没有一个有仁心却遗弃父母的人,没有一个讲道义却把君王摆在次要位置上的人。解析:(1)何必,为什么;而已,行了。(2)遗,遗弃;后,摆在次要位置上。(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0题。(导学号50730018)曰:“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不可。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仁义,而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仁义也。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孟子·告子下》)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生之号.则不可号:号召B.秦、楚之王悦.于利悦:高兴、喜欢C.怀利以相接.接:交接、交往D.而罢三军之师.师:军队答案:A解析:A项,号:名词,名号,指所用的提法。9.下列各句中加点“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先生之.志则大矣B.秦、楚之.王悦于利C.未之.有也D.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答案:C解析:A、B、D三项是助词,的,C项是代词,代指“这种情况”。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参考答案:这样君与臣、父与子、兄与弟舍弃私利,怀着仁义之心来互相交往,这样却不能成就王业的,还从未有过。解析:是,这样;去,舍弃;接,交往;王,成王业、做王;未之有,即“未有之”,没有这样的事。三、延伸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5题。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徯.我后,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下》)1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诛其君而吊.其民吊:慰问、安慰B.徯.我后,后来其苏徯:等待C.天下固.畏齐之强也固:通“故”,所以D.反其旄倪.倪:小孩答案:C解析:固:本来。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指代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齐人伐燕,取之.A.《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B.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C.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D.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答案:B解析:例句与B项均指代燕国,A、D两项均指代商汤;C项指代诸侯。13.孟子反对不义的战争,他主张如果进行战争也应“解民倒悬”,文中能体现这种思想的一组是()①东面而征,西夷怨②南面而征,北狄怨③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④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⑤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⑥是动天下之兵也A.①②③B.②③⑤C.④⑤⑥D.③④⑥答案:A解析:①②③④从不同侧面写出正义战争是人民渴望并拥护的;⑤齐宣王伐燕的本意并不是救民于水火,而是想称霸天下;⑥是孟子对这次战争后果的分析。1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齐国攻打燕国,占领了它之后,却要面对一些诸侯联合抗齐的局面,齐宣王与孟子的对话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B.孟子肯定了齐宣王发动战争是以救民于水火为目的的,因此老百姓才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C.孟子认为诸侯本来就害怕齐国,如今齐国战胜了燕国,扩大了疆土,增强了国力,因此不用担心诸侯的反应。D.文章中把齐国占领燕国比作一场及时雨,肯定了它是“谋于燕众”的正义之举。答案:A解析:B项,文中“民以为”说明老百姓误以为齐王是来拯救自己的,因而表示欢迎,实际并非如此;C项,孟子认为天下的人本来就害怕齐国的强大,如今地盘扩大而不施仁政,会激怒天下人兴兵问罪;D项,文中“及时雨”是比喻商汤伐桀,“谋于燕众”是孟子为齐王指出的解决眼前危机的途径之一。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2)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参考答案:(1)有很多诸侯将要谋划攻打我,该怎么对付他们呢?(2)百姓都以为您会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所以用竹筐盛了饭,用瓦壶装了水,迎接大王的军队。解析:(1)谋,谋划;何以,怎么;待,对待,对付。(2)“于水火之中”是状语后置句;箪、壶,名词作动词,用筐子盛、用瓦壶装;师,军队。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