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练习第二单元一王好战请以战喻Word版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孟子》选读一、王好战,请以战喻孟子,是光照千古的儒学圣人,是塑造中华民族灵魂的思想巨匠,是描绘盛世宏图的设计大师。从诸葛亮高卧隆中到纵横天下的人生轨迹中,我们能看到孟子设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蓝图的巨大意义。美字体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赏美文孟子:我们的文化宝藏鹿义霞带着一颗朝拜的心,我又一次走近经典聆听孟子。书香扑面的时候,心被虔诚塞得满满的。沿着岁月的河道溯源,不觉间仿佛已走过千年。作为一代儒家宗师的孟子并没有走远,他是一座解读不尽的文化宝藏,依然穿越时空给后人启迪,给后人震撼!在字里行间中寻访,在故事寓言里感叹,在会意共鸣中缅怀,在体味博大时礼赞——折服我的,是他的思想、他的学识、他的襟怀、他的文采。这是一个秉持忧患、心怀天下的孟子——生于乱世,勇于济世;游于列国,长途跋涉;晓之以理,苦口婆心:他奔走在游说的路上,执着而坚定,焦灼而真诚。倡导仁政,反对战争,主张以德服人,抨击暴力治国,纵然屡屡碰壁却依然不失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人皆可以为尧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行仁政而王天下”……这是一个满怀智慧、为民呼号的孟子——民生的艰辛与百姓的困苦触动着他的心灵。他重视民心的向背,深谙人民与天下的载舟覆舟关系;他向往理想社会图景,规劝统治者安定人民,善待民生。听:“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的话精辟而深情。锲而不舍地宣扬民本思想,持之以恒地做百姓代言人,他那份深刻,他那份执着,他那份大爱,让千年后的我们读到岁月的回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每当读到孟子这段话,心里就会猛然升腾起大片温暖,大片美好。这是一个气节超然、卓然出众的孟子——呼唤高尚人格,是《孟子》不变的主题;追求气节超然,是孟子永恒的追求;注重人格修养,是孟子真挚的宣言。“养心莫善于寡欲”“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样的语言烙在心灵深处,指导着我们做人,影响着我们做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成了很多人的精神坐标,对中华民族的精神性格塑造,尤其对中国历代优秀知识分子的性格塑造,起到了重大作用。想到孟子,常常想到这样四个字:浩然正气。他在文字中说到了,他在生活中做到了。孟子是中国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被尊为“亚圣”,儒家文化亦被称为“孔孟之道”。孟子在修身养性、治国安民、教育学习、交友处世、孝亲敬老等方面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警世名言,警醒后人反刍,引发后人思考。作为思想家的孟子,作为教育家的孟子,作为政治家的孟子,作为文学家的孟子,是一座解读不尽的文化宝藏。忽然想起有本书上这样说过:阅读孟子,让经典进入民间,让传统回归现实,让历史告诉未来。【课内挖掘】课内素材中国古代的“和谐观”《孟子·梁惠王上》中有一句非常经典、被许许多多人引用过的名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许多人引用孟子的这句名言,注意的常常只是前半部分,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对于后半部分,“天下可运于掌”,通常都疏忽了。其实,孟子这句话是对社会的管理者的献言。你要“天下可运于掌”,就必须“及人之老”和“及人之幼”,舍此无他。古今中外,任何管理者,都不会不想“天下可运于掌”,但是并非都懂得因此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周礼·卷十》:“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保息”的意思是保护人民,让其赡养生息。《南齐书》就提出,政治家和管理者想得到人民的支持拥护,想“天下可运于掌”,必须实行“富民”“裕民”的政策方针,也就是“共富”。《南齐书·卷五十七》:“不务先富民,而唯言益国。岂有民贫而下,而国富于上耶?”运用角度【课外应用】丹麦人去钓鱼常会随身带一把尺子,将钓到的鱼量一量,然后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这样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细节背后却蕴含着丹麦人的智慧,他们明白若是将河中的鱼无论大小全都捕回家,那么河流将会变成一潭死水;相反,若让小鱼在水中慢慢长大,那么河流将永远繁衍生息,充满活力。其实,这种有远见的智慧在两千多年前就已诞生。孟子曰:“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这句话用捕鱼的道理生动形象地提醒了人们:只有有远见的人,才能收获更多;贪图眼前利益,只会得不偿失。生活中总是会有人汲汲于眼前的名利,以至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而懊悔不已;而真正成功的人往往在别人鼠目寸光之时就看到了远方美景,然后向前迈进。一、基础达标1.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或五十步而.后止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请以.战喻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D.则无如寡人之.用心者民归之,由水之.就下解析:D项,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B项,介词,比/介词,在。C项,介词,用/连词,表目的,来。答案:D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C.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D.什一,去关市之征解析:A项,“颁”通“斑”;B项,“反”通“返”;C项,“蚤”通“早”“施”通“迤”。答案:D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B.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C.养生..丧死无憾D.无如寡人之用心..者解析:A项,古义:依靠;今义:指头向远处看或敬仰而有所期望。B项,古义:伸长脖子;今义:引导、带领。C项,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答案:D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七十者衣.帛食肉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孰能一.之解析:A、B、C三项均是名词用作动词,D项是数词用作动词。答案:D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夫子当路于齐公孙丑[注]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蹙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曰:“以齐王,由反手也。”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有删改)注:公孙丑:孟子弟子,齐国人。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B.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C.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D.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解析:根据关键词“如彼”可断,注意强调管仲“专权”“行政之久”“功烈之卑”。答案:B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把“执政、掌权”或者“掌握政权的人”称为“当路”,文段中的“当路于齐”,其中“当路”应为动词,意为在齐国执政。B.“诸侯”源自分封制,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贵族,让他们建立自己的领地,护卫王室。封国的面积大小不一,封国国君的爵位也有高低。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室,按期纳贡,并随同作战,保卫王室。C.“先子”是对死去的人的尊称,如“先烈”“先考”“先妣”。D.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崩”。如:崩驾,崩殂。解析:“先”是对死去的人的尊称,“先子”是称亡父,意思与“先考”相同。答案:C7.下列有关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文中的相关文字可以看出,曾西对管仲与晏子是持否定态度的,而孟子却认为管仲与晏子的行为值得推崇。B.孟子强调虽有聪明智慧,不如利用形势时机;虽有锄头工具,不如等待节气农时。即:要行王道,时机也很重要。C.孟子认为,齐国有广阔的疆土,有众多的百姓,若能采取“行王道”的方针来治理国家,那就没有谁能抵御得了。D.本文以对话体的形式,通过公孙丑与孟子之间的问答,阐明了孟子行“仁政”的主张。解析:A项中“孟子却认为管仲与晏子的行为值得推崇”于文无据。答案:A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翻译时注意关键词语“为”的不同用法及判断句式。(2)翻译时注意关键词语“改”“辟”“王”的准确翻译,对宾语前置句“莫之能御也”要进行调序。答案:(1)管仲是曾西都不愿意与他相比的人,而你认为我愿意与他相比较吗?(2)国土不用再开辟,百姓不用再聚集增多,只要认真施行仁政而称王天下,没有人能阻止得了。参考译文:公孙丑问道:“如果您在齐国当政,管仲和晏子的功业可以再度得到振兴吗?”孟子回答说:“你真是一个齐国人,只知道管仲和晏子。有的人问曾西说:‘你和子路相比,谁更贤德?’曾西不安地回答:‘子路是我父亲所敬畏的人。(我怎敢与他相比?)’问者又说:‘那么你与管仲相比,谁更贤德呢?’曾西听了显出很恼怒的样子,不高兴地说:‘你为什么拿我和管仲相比呢?管仲得到君主的信任是那样专权;执掌国家大政的时间,又是那样长久;而功绩却那样卑小。你为什么拿我和他相比?’”孟子说:“管仲是曾西都不愿意与他相比的人,而你认为我愿意与他相比较吗?”(公孙丑)说:“管仲使齐桓公称霸诸侯,晏子使齐景公名声显扬于诸侯。(难道)管仲、晏子还不值得学习吗?”孟子回答:“像齐国来称霸诸侯,如同翻转手掌一样容易。”公孙丑说:“如果是这样,那么我就更不明白了。像周文王那样的德行,将近百岁才寿终,(他的教化影响)也还没有润泽(遍及)天下;周武王、周公继承文王的事业,才逐步使仁政广泛推行。如今您把王道说得这样容易,那么岂不是连周文王也不值得效法吗?”孟子说:“怎么能同周文王相比较呢?从商朝的汤到武丁,圣贤的君主出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