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都匀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开学质检3月历史试卷含解析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贵州省都匀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开学质检(3月)历史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1、正在热播的《芈月传》讲述战国晚期,楚国公主芈姝与其同父异母的妹妹芈月嫁给秦惠王为后为妃。惠王死后,芈姝儿子武王即位,武王死后,芈姝准备立幼子继位。芈月却依靠弟弟、将军魏冉等人支持拥立自己的儿子为昭襄王。这表明()A、秦国宗法制较早的崩溃B、秦楚不受礼制约束C、王位交接受多因素影响D、秦国初具皇帝制度2、据《周礼》记载,诸侯见到周天子要行稽首礼,稽首就是先拜后跪,然后双手合抱按地,头伏于手前触地,停留片刻再起身,动作很大,相对缓慢。这种礼节只用于见天子。由此可见稽首礼()A、开创了周的礼乐制度B、强化了周天子的权威C、削弱了诸侯的自主权D、加强了周对地方的控制3、“至于秦以一皇帝高出乎公、卿、守、令百僚之上,固若王室益尊,异乎前轨,然亦事势推迁所必至,非秦君臣处心积虑欲为此以便专制也。秦廷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材料认为秦朝政治制度()A、强化了君主个人独裁B、顺应了时代的趋势要求C、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D、削弱了三公九卿的权力4、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所谓“汉朝的革命”主要是指()A、“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B、血缘国家到地域国家的转变C、世卿世禄到选贤举能的转变D、分裂割据到中央集权的转变5、东汉时期“郡国举孝廉,率取年少能报恩者。耆宿大贤,多见废弃”。举荐人与被举荐人在政治上建立君臣关系,在私人感情上建立父子关系,被推荐的人如果对荐主不表现臣子的情分,就算忘恩负义,将为士人所不齿。这种现象()A、为士人入仕提供了便捷的途径B、放宽了对士人入仕年龄的限制C、反映了选官中浓厚的儒学伦理观D、使伦理关系成为官员联系的纽带6、刘建国先生在对中国古代政治总结时说,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建设中,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的治国智慧和法则,但也留下了许多的无奈。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它是一个统治性政权,不是个发展性政权,更不是一个为国民共享的服务性政权,可见中国古代所有制度设计都围绕的一个核心是()A、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B、维护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C、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维护以“家天下”为核心的专制统治7、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元史学会会长李治安先生说:“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即使上述演化完成以后,行省仍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某些原有性质……并非纯粹的地方官府”。这表明()A、行省具有二元化特点B、行省是临时性机构C、行省不是地方政府D、行省与郡县无异8、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9、吴晓波在其《游荡两千年》一书中评论某种制度:“造成知识阶层对国家权力的绝对依赖,从这一制度确立之日起,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知识分子阶层在中国历史上完全的消失了。”这一制度()A、扩大了知识阶层的活动舞台B、推动了古代科技的发展C、导致了知识阶层队伍的消失D、压制了古代教育的发展10、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11、《汉书·食货志》认为,“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东汉王充提出了“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南宋陈旁认为,对待不同土壤只要对症下药,可使土地更加精熟肥美,这反映了古代农业()A、需要大量劳力B、适时增加肥力C、提倡精耕细作D、善于积累经验12、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13、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14、南宋官营铜镜上的铭文格式通常是“铸鉴局监督某官营作坊工匠制造”,如“湖州铸鉴局乾道七年铸铜监(押)铸造工匠石八乙”;偶有带私人作坊名号的官营作品,如“湖州铸鉴局乾道八年铸炼铜监伟,石家”。这说明南宋官营手工业()A、受到民间手工业强势冲击B、管理较为松散C、完全垄断手工业品的生产D、控制商业经营15、明代以后,陕西各地县志对城乡庙会的记载多附于“市集”之后。以下是根据资料整理的《清末大茘县城乡庙会分月统计》表,这反映出城乡商业()A、注重保障农时B、以季度为周期C、受到时间限制D、以农业为基础16、宋代欧阳修诗句“南方精饮食,菌笋鄙羔羊。饭以玉粒粳,调之甘露浆。一馔费千金,百品罗成行”描绘了当时人们对口腹之欲、享乐意识的追求。这反映了当时()A、理学丧失了社会影响力B、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人们的观念C、政府鼓励人们扩大消费D、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显17、唐代笔记小说集《朝野佥载》中记载,“定州何明远,大富…..家有绫机五百张”。有人据此认为唐代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对此,下列解释最为合理的是()A、《朝野佥载》只是本小说,不足为信B、必须进行相应的考古发掘才能定性C、应该先界定资本主义萌芽的概念才能科学判断D、我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明清,这个观点错误18、明朝《四方斋丛说》称“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乾隆《元和县志》“(安徽)歙人阮弼在芜湖创立染局,招来‘染人’,分工操作,费用省而获利多,其产品行销于全国各地。”两段史料包含的相同信息是()A、地域性商人群体较为活跃B、新的生产关系迅速发展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D、商品经济获得较快发展19、士曾经是底层贵族,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由武士而蜕化成了文士,他们中不少人授徒讲学、著书立说、互相辩驳,并且成为当时推进社会变化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士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A、急剧的社会变革,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与嬗变B、官学与私学界限被打破,士是文化的主要传播者C、诸侯争雄,为人才作用的发挥提供了历史契机D、技术进步,改变了士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20、明代中后期,有越来越多的读书人通过诗文、书面、民歌时曲、通俗小说,不少能工巧匠、名医名卜等则通过技艺,获得了社会地位、政治身份或经济收益。这反映了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松弛B、社会价值体系多元化C、市民阶层队伍壮大D、社会文化的高度繁荣21、南宋朱熹认为“礼”是伦理纲常的集中体现,对日常生活中的礼仪作了相当全面、细致的规定,并且为“建祠堂”、“祭祖先”等旨在巩固伦理纲常的宗族活动制定了行为规范。同时,他还专从儿童教育方面讲述“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这反映出的实质是()A、注重儒家伦理世俗化、普及化B、坚持三纲五常与封建统治结合C、维护宣扬周代以来的礼乐纲常D、高度重视宗族和儿童教育工作22、梁启超曾自述道:“梨洲有一部怪书,名曰《明夷待访录》……这部书是他的政治理想。从今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像平平无奇,但在三百年前——卢梭《民约论》出世钱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明夷待访录》和《民约论》有何相同之处()A、都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都主张实行法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C、都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D、都主张以民为本,实行君主立宪23、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有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到句式灵活,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A、大一统的时代背景B、多元化的创作风格C、理性化的思想诉求D、世俗化的发展趋势24、文人画是士大夫思想、才情与德行的自然表露,文人画审美以悟道、体进、践道为终极理想。下列各项与文人画体现的“精神境界”相通的是()A、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浸上B、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C、大道无形,生育天地D、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二、非选择题25、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政治观念与政治理论,偏重在政府的职分与责任,要求政府能尽职胜任,选贤举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到战国之世,世变益亟……古代的贵族,其地位,是与君主相逼的,起于孤寒之士则不然,君主要整顿政治,扩充自己的权力,都不得不用游士。……于是君主与游士结合,以打击贵族,贵族中较为有用的,亦不可不引用游士。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材料二: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这样由教育与行政服务之实地观察,与选举与考试四项手续,而始获正式进入政府。——钱穆《中国传统政治》材料三:魏、晋时代……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钱穆《中国传统政治》材料四:(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樊树志《国史概要》(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的时代背景。(2)结合材料二,三,比较西汉与魏晋时代选官制度的相同点。(3)据材料四,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4)综合上述材料,战国至隋朝选官制度的演变体现了哪一历史趋势?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刘奭,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汉书》材料二: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材料三: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因素。(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有何趋势。对此你有何认识?27、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请回答:概述上表反映的县城数量及分布的变化,阐释导致变化的历史原因。答案解析部分一、b选择题/b1、【答案】C【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解析】【分析】材料信息包含宗法制的沿用(嫡长子武王继位),也有宗法制的破坏(庶子昭襄王继位),前者普遍,后者特殊,因此选C.2、【答案】B【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宗法制的影响。材料反映了诸侯见周天子时要行表示臣下的大礼,这实际上是在强化周天子的权威性,B项正确。“稽首”礼虽属于周代的礼制,但并不能说明这开创了礼乐制度,A项错误;材料信息与诸侯的自主权及周对地方的控制无关,C、D项不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