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凌源第一高级中学高一月考历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考帮——帮你实现大学梦想!1/6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34x1.5=51分)1.中国古籍中曾出现下列人名:殷孝祖、刘敬先、汤显祖、蔡兴宗等。下列制度中,对这些人的起名影响比较大的是()A.宗法制B.分封制C.刺史制D.禅让制2.据《史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由此可见该制度()A.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B.使土地和政治权力层层分割C.确立了中央集权制D.扩大了国家疆域3.族谱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族谱)之一,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的特殊图书体裁,“隐恶扬善”是修纂族谱的基本原则之一。族谱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明灿烂的具体体现。这表明族谱()①有利于凝聚宗族②不利于弘扬正统观念③有利于规范社会人际关系④有利于传承中华文明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韩非子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君主)独制四海之内”。下列制度中,最符合这一思想的是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中央集权制5.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种“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A.从分封制到郡县制B.从奴隶制度到封建制度C.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D.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6.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C.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7.唐朝元和年间,中书省丞相皇甫镈奏请减少内外官俸钱,门下省官员崔祐认为此法不妥封还诏书,皇帝采纳了崔祐的意见,皇甫镈的建议作罢。由此可见()A.唐朝时期的丞相权力大于皇权B唐朝门下省权限高于中书省C.唐朝三省制有互相制衡和分散相权作用D.唐朝的中枢机构具备君主立宪制特征8.中国古代某大臣上书皇帝言:“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这位大臣最有可能生活在()A.西周B.秦朝C.清朝D.宋朝9.《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序主要体现了()A.皇权的独尊B.中央集权的强化C.等级制度的森严D.文化专制的扩展10.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高考帮——帮你实现大学梦想!2/6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C.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D.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11.马克斯·韦伯说“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因而使得他们无法联合起来形成封建官吏贵族。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这一制度是()A.世官制度B.察举制度C.科举制度D.九品中正制12.某学者研究了古代中国政治从“三公九卿”发展到“三省六部”的历史认为古代中国政治有了一定的“现代属性”。其主要依据是()A.部门有所精简、名称得到更改B.三省体制下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C.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提高行政效率D.皇室事务逐渐从政府部门剥离13.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材料表明元代设置行省制是为了()A.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B.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C.管辖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14.自汉朝到明清“中朝、内阁、军机处”三个机构的共同特点是()①始终没有实权②由皇帝近臣取代重臣③最初是临时机构④始终由高官任职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④D.③④15.汉朝初期,丞相位高权重。汉武帝为限制宰相权力而采取的措施有()①频繁更换丞相②扩大三省的权力,削夺三公权限③形成“中朝”决策机构④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16.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丞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里的真正领袖”是因为()A.唐朝设政事堂B.元朝设中书省C.清朝设军机处D.明朝废除丞相制17.恩格斯指出国家是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构成这种权力的不仅有武装的人而且还有物质的附属物如监狱和各种强制机关”。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公共权力”的特征是()A.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B.皇权加强、相权削弱C.对地方的监督不断加强D.外儒内法18.历史教研组的老师们在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发现秦汉三公九卿、隋唐三省六部、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以一贯之的理念那就是()A.制度的良善在于不断的改革B.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D.弥合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选择19、汉武帝统治时期,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名。当时刺史的主要职责是()A.管理地方行政B.征收地方赋税C.监察地方政治D.掌管地方军事20、实行郡县制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中国古代政治形成了长久的影响。下列有关秦朝郡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高考帮——帮你实现大学梦想!3/6A.由皇帝任免调动B.是郡的最高地方行政长官C.在其辖区内没有自己的封国D.职位世袭并有权直接任免县令21.我国丞相一职的设立与废除体现了()A.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B.国家统一安定的需要C.权力互相制约的需要D.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22.下列措施中,使专制皇权得到不断加强的是()①三省六部制的建立②丞相制度的废除③“中朝”的设置④清朝的军机处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23.与分封制相比秦朝中央集权制的主要特点是()A.皇位世代相传,以稳固家天下的基础B.统治机构呈金字塔形C.皇帝掌握中央到地方的人事大权D.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4.秦朝制定的法律细密严苛,实行“轻罪重罚””;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以上材料说明二者()A.对犯罪的界定不同B.都依法治国形成法制社会C.打击犯罪的效果不同D.立法的出发点不同25.古代中西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都出现过贵族政治逐渐削弱的现象。下列事件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是()A.嫡长子继承制度确立B.“解负令”颁布C.雅典陪审法庭设立D.《十二铜表法》颁布26.公元116年的一天,罗马街头:长期定居罗马的小亚细亚(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商人艾哈迈德遭到当地一群无赖的哄抢,艾哈迈德立即投诉法庭。法庭很快开庭审理了此案,无赖们受到严惩。这一事件表明当时的罗马法①承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不可侵犯②注重维护帝国的社会稳定③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④被称为公民法()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27.关于雅典民主制,有人认为,“就是这种民主政治才是灭亡古希腊的真正的罪魁祸首”.以下对雅典民主制的叙述,能证明上述观点的是()A.雅典的民主,只是城邦公民内部之间的民主B.直接民主,使不同素养的人享有相同的政治权利C.轮番而治与抽签选举,导致权力的滥用与误用D.妇女与奴隶被排除在民主之外,激化了社会矛盾28.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轮番而治”的含义是()A.由几个执政官轮流上台执政B.由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轮流执掌政权C.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交替实行D.公民既是统治者,又是被统治者,角色轮换29.古代雅典民主制实行抽签选举、轮番而治,这一做法()①有利于全体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②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③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④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A.②④B.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30.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下列各项属于雅典民主政治确立原因的是①工商业者的政治要求②山多地少封闭式的农耕经济③平民与贵族间的斗争④小国高考帮——帮你实现大学梦想!4/6寡民和独立的城邦制度()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31.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一个体导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A.希腊的自然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B.希腊的自然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C.强调自然环境对文明的影响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32.《十二铜表法》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仍是平民的胜利。其表现在()A.在平民的强烈要求和斗争下颁布B.法典给平民一定好处C.法典中的家庭法给予家长对其家庭成员的绝对权力D.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33.罗马帝国的建立者屋大维的顾问叫苦不迭: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各族和能力上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之极。罗马帝国于是通过了一系列司法实践,形成了A.《十二铜表法》B.自然法C.万民法D.公民法34.“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材料所体现罗马法的主要原则是A.保护弱者B.人人平等C.注重证据D.公正合理二.问答题:(共三道题计49分)35.(24分)阅读下列材料: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礼记》材料二:“虽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墨子》材料三:(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卫青少时尝为平阳公主家骑奴……元光六年(前129年),拜车骑将军北击匈奴有功,赐爵关内侯。——《史记》材料四:观察下面一幅图片九品中正制材料五:(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日:“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一《唐摭言》材料六: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高考帮——帮你实现大学梦想!5/6《日知录》材料七:明朝规定,科举专取“四书”“五经”命题,并以宋儒朱熹的《四书集注》为依据,不能随意发表自己的见解,所谓“代圣贤立言”。行文格式有严格规定,文章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体用排偶,谓之八股文。请回答:(1)材料一中反映的是什么制度?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中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4分)(2)根据材料二,墨子有关官员选拔的观点是什么?在材料三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什么?(4分)(3)根据材料四中的图片,分析图片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主要弊端是什么?(4分)(4)材料五中的制度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选拔官员的?与材料三相比,如何理解这种方式更有利于公正、公平地选拔真正的人才?(4分)(5)据材料六,分析明朝实行科举制带来了怎样的影响?(4分)(6)综合上述材料,选官制度的发展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36、(25分)民主与法制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是优秀的政治文化遗产。希腊民主政治与罗马法律制度,集中代表了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杰出成就。它与近现代的政治法律有着历史的传承关系。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梭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规定:根据每年的谷物收入,雅典公民被分为四个等级,并担任相应官职。第一等级:500麦斗以上称为“五百麦斗级”,可担任执政官、司库及其他一切官职。第二等级:300麦斗以上称为“骑士级”,可以担任执政官及其他一切官职(司库除外)。第三等级:200麦斗以上称为“牛扼级”,只能担任低级官职。材料二:下图为古代雅典“通往公民大会会场路途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