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东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渝东六校高二下语文答案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1.答案:D【解析】(A有两处错:第一处错在文献资料表明错,文中没有相关表述;第二处错在唐代后期已经是大规模输出了B“直接输往欧洲错”“直接”在文中没有依据C“于是”前后强加因果)2.答案:B【解析】(文中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是为了证明“从某种意义上说,瓷器输出就是一种中国式审美文化的输出”而中外贵族事例是证明“有关瓷的审美已然成为一种世界性审美。”)3.答案:C【解析】(A说明经济在当时领先无中生有;B标志着海上丝绸之路开启曲解原意D“必不可少”太绝对,原文说是重要方式)(二)文学类文本4.答案:C【解析】C项,作者的故乡和《呼兰河传》中的村庄相似的地方是自由、落寞的气息,并不是说村庄本身相似。《小窗絮语》中的村庄和《呼兰河传》中的村庄更是不同的。C项错误。5.答案:“呼兰河传”四个字向我闪烁着急盼盼的眼神,这句运用拟人手法将无生命的封面题字人格化,(2分),十分传神而有趣地表现了“我”急于阅读《呼兰河传》的心情,(2分)引出下文对有关《呼兰河传》内容的描述。(2分)6.答案:1986年,萧红《呼兰河传》里对于农村的描写唤醒了“我”对故乡村庄的爱,让“我不再厌恶村庄。(2分)让“我”在城市中的压抑得到释放,获得了心灵的自由。(2分)使作者懂得自己原本就是村庄里的人,自己的故乡是村庄。(2分)(三)实用类文本7.答案:C【解析】高中认可度最高的不是“使用文具、棍棒、刀子等攻击同学”,而是“威胁、恐吓同学”,达到9.2%8.答案:A【解析】B项错在太绝对,由材料三可知影响校园欺凌现象的原因有学生自身成长问题、家庭环境及社会大环境影响等方方面面的因素。C项“间接欺凌的伤害远大于直接欺凌”属于无中生有,材料并没有将两种欺凌类型的伤害程度进行比较。D错在“这反映了我国政府在此方面的不作为”,由材料四“他们与政府合作,给学校派驻社工……”来看政府并不是不作为。9.答案:①政府要出台制裁校园欺凌的有效法律法规,从立法层面加大干预力度。②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价值观和心理健康教育,高度重视并加强对学生应对校园欺凌的预防性教育。③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要广泛参与,通力合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优良环境。④要积极鼓励诸如广州“青年地带”类的民间机构广泛参与校园欺凌的防范工作中来。⑤借鉴别国较好的应对校园欺凌的办法。(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四点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10.答案:B【解析】句中两个“也”都为句末语气词,故排除C和D;“甚当”形容的小人的“学识”其前不可以断开,排除A。11.答案:C【解析】荀子是儒家代表人物。12.答案:C。【解析】“秦行暴政是君主自身的原因”错误,由文章最后一段“行其学而有害秦者,商鞅也……”可知,秦行暴政也有臣子的原因。13.答案:(1)况且小人虽然明知世道将会出现混乱,然而终究不因此而改变眼前的富贵,而因为谋求富贵,招致天下的混乱。(“且夫”,况且;“易”,改变;“贻”,招致。)(2)荀子称颂先王并且赞扬儒学治世的功效,虽然其中有所偏失,但大体上还是找到了治理国家的关键。(“述”,称颂;“间”,其中;“得失”,偏失;“要”,关键。)(二)古诗词14.答案:B【解析】(雨后是蕭条的景象,无主之马和十室九空的荒村)15.答案:(1)诗歌描绘的是一幅暴雨倾盆,江水翻涌,古木蔽日,满目疮痍,凄凉萧索的秋原荒村图。(描绘画面即可,2分)(2)诗以白帝的急风暴雨,喻唐代社会的战乱动荡;以荒村的萧条凄凉,喻“安史乱后”国家的疮痍满目,这正是安史之乱后唐代社会的缩影。(挖掘其深层义,2分)(3)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沉郁的忧愁与哀思。(言之有理即可,2分)(三)默写16.(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2)小楼昨夜又东风,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一肌一容,尽态极妍三、语言文字运用1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根据后文的“在中国,长篇小说也是最早滥觞于演述民族历史的说书”可知文中的陈述对象是“长篇小说”,陈述的内容应该是起源,故选D。1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患难与共: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指彼此关系密切,利害一致。息息相关:形容彼此关系非常密切。第一处是“长篇小说的兴起与发展,总是与民族的历史”用“息息相关”。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绘声绘色:把人物的声音、神色都描绘出来了。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第二处用来修饰“人物”,用“栩栩如生”。风雨如晦:原指白天风雨交加,天色昏暗。后用以形容局势严重,社会黑暗。风云际会:比喻有能力的人遇上好机会。根据文中的“长篇小说则通常被称为民族的史诗”,第三处选取修饰“历史”的词语,应该用“风云际会”。意味深长:意思含蓄深远,耐人寻味。语重心长:形容对人真诚的劝告或忠告。第四处是“民族生活风俗图画”,用“意味深长”。故选B。19.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从前后衔接连贯看,选项A和B的“民族某段历史、某个时代”的顺序与前文的“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一段历史的风俗人情”不衔接,可以排除A和B;其次从词语辨析的角度看,“掌控”是掌握控制的意思,“掌握”是熟知并能运用和把握控制的意思,“掌控”和“掌握”与后面的”心理活动”都不搭配,故B和C都不恰当;再次从关联词的搭配来看,句子前面有“不仅”,后面要有与之照应的词语“而且”。故选D。20.示例①“莘莘学子”改为“同学”;②“你校”改为“贵校”;③“夙愿”改为“梦想”;④“造诣”改为“特长”⑤“本着”改为“遵循”;21.表例:第一副:一带一路引领潮流互信互惠百国百族创新局面共荣共赢或:一带一路共荣共赢创新局面百国百族互信互惠引领潮流第二副:千年丝路中欧班列风驰电掣万里海疆经贸巨轮东往西来22.作文【写作提示】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材料选的是一首当代哲理短诗。写作的关键是先读懂诗歌含义。审题时一要抓住“阳光”和“黑暗”两个意象的理解,“阳光”,可以理解为顺境、快乐、幸福、成功等,“黑暗”可以理解为逆境、悲伤、痛苦、失败等,阳光和黑暗并存乃是生活的常态,是人生的常态。二要抓住两个对象“每个人”和“我”,说明上帝是公平的,阳光和黑暗每人均占。三要抓住两个关键行为“看见”和“忘了”的理解,如果我只看到别人的阳光而看不到自己的阳光,可能会产生羡慕、妒忌、恨而对自己的人生悲观失望;如果我只看到别人的黑暗,可能会嘲笑、讽刺、幸灾乐祸而对自己的人生自以为是,忽略潜在的危险。关键看人的心态。要能看到生活中的阳光,更要能勇于正视生活中的黑暗,处阳光中而不傲又能警惕黑暗的到来,处黑暗中而不馁又能看到阳光的到来,才能直面人生,品出生活的滋味,活出精彩的人生。这就是人生的智慧。从立德树人角度考虑,题目促使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品出生活的滋味,活出精彩的人生。从技术层面讲,是要考查学生的思辨思维能力,思考人生的阳光于黑暗,思考他人与自己,思考自然与人生。等级类别一等(20~16分)二等(15~11分)三等(10~6分)四等(5~0分)基础等级内容20分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实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思想基本健康感情基本真实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当思想不健康感情虚假表达20分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迹工整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迹清楚基本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迹基本清楚不符合文体要求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字迹潦草难辨发展等级特征20分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较深刻较丰富较有文采较有创意略显深刻略显丰富略显文采略显创意个别语句有深意个别例子较好个别语句较精彩个别地方有新意说明:(一)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级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所选文体的要求。(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依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1.深刻:①透过现象看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2.丰富:④材料丰富⑤论据充实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⑨句式灵活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⑪文句有表现力4.有创意:⑫见解新颖⑬材料新鲜⑭构思新巧⑮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⑯有个性特征(三)缺题目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四)抄袭的文章,“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五)关于字数: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50个字扣1分);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300字以下的文章,15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只写标题的,给1分;完全空白的,评0分。参考译文苏东坡说李斯用荀子的学问扰乱天下,这是不对的。秦朝扰乱天下的方法,不需要等到李斯,李斯也不曾用他的学问来侍奉秦国。在秦的中期,秦孝公即位,得到了商鞅并任用了他。商鞅教秦孝公烧了《诗经》《尚书》,明确法家治国理念,设置藏奸不告之罪和连坐之罪,并且禁止他国来游以求仕进的人。凭借秦国的便利地形,采用他的治国方法,富强了几代,兼并了诸侯,一直到秦始皇。始皇的时候,完全釆用商鞅已有的法令罢了,虽然李斯协助他,说明使用已有法令的便利,更加促成了秦朝的混乱,然而假使李斯不说已有法令的便利,秦始皇本来就会自己去做而不厌倦。为什么呢?秦朝满足于刻薄寡恩并享受严峻的刑法带来方便已经很久了,秦国的后世便习以为常,认为它是好的了。李斯猜测试探秦始皇和秦二世的心,除了这不足以投合那残暴放纵的君主而扩大自己获得的恩宠。因此他完全舍弃了自己的老师荀子的学说,而实施了商鞅的学说;扫除去掉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先王的仁政,而所有一切都取自恣意妄为来实施统治,焚烧《诗》《书》,坑杀有学问的人,毁灭三代的仁政之治而崇尚督察之法来责罚众人,李斯不是实行他的学说啊,不过是趋奉现时的主子罢了。假若他所经历正好不是秦始皇和秦二世,李斯的治国之法将不会出自于商鞅之法,这不是因为他要做仁爱之事,也只是因为他趋奉现时的主子罢了。君子做官,升官不遮蔽有才能的人;小人做官,不要说他们的学问见识是错误肤浅的,就算学问见识很好,他们看见自己的国君做事,不合常理、不讲正义,(他们)在自己的家中痛心不已,叹息皱眉,却在朝堂之上夸耀、迎合君王以追求声誉,明知他不讲正义却勉励他去做,认为天下人将原谅我对国君这样是无可奈何的,因而不会怪罪我;明知他将失去国家而去做的,是认为轮到我自己或许可以免于惩罚啊。况且小人虽然明知世道将会出现混乱,然而终究不因此而改变眼前的富贵,而因为谋求富贵,招致天下的混乱。本来就有终身安享富贵欢乐,而将祸患留给后人,他自己却安闲得像没有制造祸患一样的人。唉!秦朝还没有灭亡李斯先遭受五刑、被灭了三族,这是上天要诛杀恶人,也有一定的时候并且是报应可靠的啊!况且人有做善事从别人那里接受教诲的,没听说做坏事也一定要从别人那里学来的。荀子称颂先王并且赞扬儒学治世的功效,虽然其中有所偏失,但大体上还是找到了治理国家的关键。而苏轼把李斯的祸患怪罪到荀卿,不是(离真相)太远了吗?实行他的学说而为害秦朝的,是商鞅啊;舍弃他的学说而为害秦朝的,是李斯啊。商君禁止游学世族的游历,而李斯劝谏秦王不要驱逐客卿,他们开始的时候采用的是不同的治国方略,然而最终做法与商鞅相同,难道那还是他本来的心志吗!宋代的时候,王安石用平生所学,设置熙宁新法,他之后章敦、曾布、张商英、蔡京这些人,何尝学习过王安石的学说呢?因而认为王安石的新政促使了宋朝的灭亡,这和李斯的事情很类似。世人说法家和权术的理论足以使别人的国家灭亡,确实如此啊。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