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组织:企业管理新趋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提纲企业虚拟组织概说案例分析需进一步讨论的问题企业虚拟组织理论综述企业虚拟组织具体形式企业虚拟组织运行机制一、企业虚拟组织概论虚拟(virtual)其词虚拟的英文“Virtual”与个人品德和优点的英文“virtue”一词具有相同的拉丁词根,原意为“因某种天生的美德或力量从而发挥效用”。1、不是真的存在,而是彷佛存在,给人一种存在的感觉,但实际上并不存在。2、不是实体的现实表现形式存在,而是以实现团队目标这一本质形式存在,或可以理解为类似实体团队的目标实现方式而存在。3、虚拟一词用于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中,主要针对新出现的能力而言。“组织”其词“伤(饭)国人树桑麻,习组织。”——《辽史·食货志(上)》“组织”初意为纺织,其中“组”就是编织的意思,“织”是泛指织物。虚拟组织斯蒂芬·P.罗宾斯把虚拟组织定义为一种小型的核心组织,其通过外部资源提供主要的企业功能,而且虚拟组织是一种规模不大,决策集中化程度却很高的企业形态。它可以发挥企业主要商业职能,可以成为核心企业,用组织理论术语来讲,虚拟组织部门化程度很低,或根本就不曾存在。邢永杰:“虚拟组织是为了达到企业某些特定目标,经由分工与协作和不同能力与资源的整合,以及各方不同层次的权利与责任,而构成的组织的集合”。虚拟组织的产生背景(1)全球化市场竞争的格局(2)新产品研发的复杂化和生产的高技术化(3)顾客需求的复杂性(4)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虚拟组织的特征(1)组织的动态性和虚拟化(2)学习性(3)各成员核心能力的集成性(4)目标导向性(5)反应敏捷灵活性(6)对网络技术的依赖性(7)强调团队精神和系统协同性(8)产权关系的灵活性与开放性(9)企业文化的多元性二、虚拟组织理论综述(一)形成机理和理论基础企业组织变革理论(1)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2)企业内部组织团队化(3)企业组织结构网络化(4)企业组织的虚拟化(5)企业组织规模适度化(一)形成机理和理论基础交易费用理论资产专用性交易不确定性交易频率(一)形成机理和理论基础价值链理论价值链竞争取代过去的单个企业竞争竞争优势由一个价值链扩展到其他价值链(二)虚拟组织相关研究1、国外研究:虚拟组织的概念是《敏捷企业学报》(AgileEnterpriseJournal)主编,美国机械工程学会名誉理事肯尼斯·普瑞斯(KennethPreiss)与斯蒂文·L·戈德曼(StevenL.Goldman)、罗杰·N·内格尔(RogerN.Nagel)在共同完成的题为《21世纪制造企业研究:一个工业主导的观点》的研究报告中首次提出的。理论脉络:国外学者的观点(1)从组织形式界定即侧重从虚拟企业运行的组织形式对虚拟企业进行界定、研究。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最多,是当前经典、主流的概念。1993年,约翰·伯恩(JohnA.Byme)认为虚拟公司是一种依靠信息技术(IT)基于特定目标的多个企业临时组成的公司联盟,各合作伙伴都贡献出自己最擅长的能力,并共同分享成本和技能,以把握快速变化的市场机遇。1994年,普瑞斯等出版了《敏捷竞争者与虚拟组织》专著,对虚拟企业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进一步扩展了虚拟组织涵盖的范畴,并指出虚拟组织并非全新事物,而是使用了一个或多个现有的组织机制。1996年,霍奇(HodgeB.J.)等开始把虚拟企业与核心能力联系起来,认为虚拟企业是由一核心组织为中心,执行关键的功能,其余功能则由暂时或签约的人员以及由核心组织与其他组织所组成的联盟来完成。1999年,威廉(Wiliima)等认为虚拟组织为了适应环境变化,实行组织与功能相分离,主体企业只保留一两个关键功能在价值增加和核心能力上,其余功能全部虚拟化,因此,虚拟组织小于它的外壳。威廉等区分了“空”(Hollow)组织与“虚”(Virtual)组织,并详细探讨了虚拟组织结构驱动战略成功的条件。2000年,大卫·沃特斯识别和比较了传统组织和新兴的虚拟组织的特点,认为当前知识管理,技术管理和学习型组织等新的管理方法、理念的迅速发展,使得许多组织忽略了成功所需要的基本分析。沃特斯试图在过去的工业结构中找出虚拟组织的基础,认为需要保留一个管理的责任以保证跟踪一个精确的方法以识别和评估虚拟结构。2002年,欧马·哈里等认为虚拟组织正在发展成为追求竞争优势和响应电子商务需要的新的组织范式,并把虚拟组织的管理称作元管理(Meta—managemnet),元管理基本的活动包括分析和追踪需求、定位需求的满足和调节最佳的准则三个方面。(2)从产出结果界定:即侧重从虚拟企业运行的最终结果对虚拟企业进行描述、界定。1992年,威廉·戴维陶(WiliimaH.Dvaidow)等发表了专著《虚拟公司:21世纪公司的构建与复兴》,主要从产出结果角度对虚拟公司的概念进行了阐述。戴维陶等用虚拟产品(virtualProduct)定义虚拟公司,认为新的商业革命将围绕虚拟产品或服务而展开,并把能够提供虚拟产品的经过改造的企业称为虚拟公司。1996年,阿波格特(APPlgeateL.M.)等认为虚拟公司只保留协调,控制、以及资源管理的活动,而将所有或大部分的其它活动外包(Outsourcing),并进一步认为虚拟公司将大部分的活动外包的结果是减少了销售渠道的中介和为了协调控制其关系网络所需的管理系统。2000年,安尼·米伦·波特(AnneMliiePorter)撰文指出正在进行的制造商垂直解体会继续关注他们不再生产或组装他们的产品,进而,他们将集中其资源于研发、最终产品设计、顾客化、销售与市场、服务以及供应网络的管理上;并把这种将产品制造和产品组装外包给承包制造商或推给分配渠道的做法看作是虚拟组织的运作模式。2002年,亨利·哲斯布罗夫从建立产品标准角度看虚拟组织的优点,认为当产品标准尚未建立时,虚拟组织作为一个整合公司,能够努力解决联盟网络内的冲突,能够突破复杂的陷于僵局的产品标准或工业标准之战。虚拟组织由于能够选择采用一个特别的技术,往往能够领先建立一个新标准。一旦新的标准确立,虚拟组织能够成功地进一步革新,当行业技术开始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又开始新的循环。哲斯布罗特等还指出虚拟组织的这种优点得以发挥作用离不开选择正确的组织设计和基于核心能力的联盟。(3)从网络技术界定:侧重从虚拟企业运行的网络技术对虚拟企业进行描述、界定。1995年,查勒斯·汉德撰文强调IT对虚拟空间、虚拟维度的决定作用”。在虚拟组织中,组织机制也是虚拟的,上级对下级实行虚拟领导和管理,人们通过1T进行联络沟通,并需要建立新的信任机制。1996年,雷蒙德·布尔克(RaymondR.Bkure)对传统商店与虚拟商店的购买与服务进行了分组实验测试和关联分析,认为虚拟现实模拟能够帮助管理者设计零售空间和说服顾客,虚拟商店优点是快速、低成本和高弹性。在虚拟组织中,市场人员借助计算机能够坐下来和顾客一起深思熟虑新产品的设计和市场规划,能够与顾客进行直接、个性、创造性的沟通。2000年,查里斯·鲍尔强调电脑软件的作用,认为虚拟组织必须找出什么软件对企业动作的所有领域有用。在虚拟组织中,不仅在提供实时工作追踪方面需要网络和电脑软件,而且在预订项目、订价、制定计划、执行计划、搜集数据、库存管理和评估等方面也离不开网络和电脑软件。2001年,罗伯特·卫勒认为虚拟组织的概念与Internet为基础的商业模式相共振,当网络公司成熟并且团队模式成为主要的商业结构时,虚拟团队成员需要利用Internet交流观点并与遥远的团队建立关系。卫勒认为虚拟企业的成功取决于许多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技术、人才和文化问题。2001年,赖内·麦克斯(M.LynneMkarus)等把虚拟组织定义为有着明确目标,通过互联网络把顾客和供应商加以联结的企业组织.麦克斯等特别强调外部资源软件运动,在外部资源模型中对目标、小组领导和争端解决进行了探讨,并归纳了虚拟组织运转的四大原因。韩国的刘松凤和金映瑚(SongBongYoo,YeonghoKim)提出基于网络的知识管理系统,以便于在虚拟企业内应用该系统,推动产品数据共享的无缝连接,知识管理为使用者提供了获取所需信息的方法,使得企业过程更有效。理论脉络:国内学者研究●陈志祥、陈荣秋、马士华,虚拟组织管理模式研究,科学管理研究,1998,(6)●候剑,虚拟经营:企业的弹性运作,经济与管理,1998,(1)●郑英隆,虚拟企业:一种新的经济组织形式,江西社会科学,1999(7)●林秀群、杨槐、杨肖鸳,虚拟组织的收益概念的探讨,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2,(12)●王学东、易明,虚拟组织及其性质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10)●申俊喜,虚拟组织产生的动因分析,现代管理科学,2002,(4)●扶庆华、冯东,基于信息网络的虚拟组织若干问题研究,情报方法,2004,(3)●杨学兵,结构驱动战略下的虚拟组织:演化、条件和影响,企业改革与发展,2004,(2)●可星,面向世纪的虚拟企业,经济问题探索,1999,(1)●付临芳,虚拟企业:信息时代的新型企业网络研究,南开管理评论,1999(2)●李永,未来企业经营的主流模式:虚拟企业,北京商学院学报,1991,(1)●史吉宝、凌云、费玉莲,虚拟组织在企业战略选择中的作用,科技管理研究,2004,(4)●李冀、宫新生、陈志浩等,解析虚拟企业,ChinaMarket,1999,(11)●叶丹,动态联盟企业的模型化及其工具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1999,(5)●石春生、李向阳、方淑芳,动态联盟组织模式及系统设计,管理科学学报,2000,(6)●陈国权,企业实施敏捷制造的过程框架,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邢永杰、张世英,虚拟组织的相关均衡研究,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4,(3)●叶飞,孙东川,面向全生命周期的虚拟企业组建与运作,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虚拟组织的内涵界定陈志祥认为虚拟组织是指为了完成具体的顾客订单而和若干在法律上独立的公司或自由职业者之间的有时间限制的合作关系。候剑认为这种企业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的界限,虽有生产、行销、设计、财务等功能,但企业体内却没有完整的执行这些功能的组织,就是说,企业在有限的资源下,为了取得竞争中的最大优势,仅保留企业中最关键的功能,而将其它功能虚拟化,其目的是在竞争中最大效率地发挥企业有限资源。郑英隆从信息网络的角度认为,虚拟组织是指依存于互联网络的新型企业组织形式,它是当代高新信息技术与企业模式的“化合物”。它有地址和门牌号码,但不是标示在街道上或某一具体地点上,而是遵循预定信息规则登录上互联网络上,它有办公场地,但不在人们常常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建筑物内,而只存在于由电脑按一定的软件程序虚拟的,却又是逼真的“信息空间”中。从此角度出发,可以很容易地导出电子商务企业即是虚拟组织的形式。林秀群从收益角度出发,认为虚拟组织是具有互补优势的两个或更多的组织为了响应市场需求而建立的非股权型的、以协议或合同作为联结纽带的没有固定组织边界和层次的企业联盟,其组建目的是创造比成员企业单独响应市场更多的收益即超额收益。王学东认为,虚拟组织就是一种资源通过网络技术虚拟组合、创新并转换成符合社会个性化需求的产品或服务的新机制。浙江大学李波和王志坚《外国经济与管理》也对虚拟组织进行了深入研究,在“虚拟组织的生命周期”的这篇文章里,超越了以往的研究范式,他们指出了虚拟组织不仅仅是一个企业,而是由若干独立的企业实体组成的企业群,是一个全新的劳动组织形式,对“虚拟企业”的界定给出了一个新的解释。在2002年第5期《中国软科学》杂志,刘建清在“战略联盟:资源学说的解释”一文中,从资源学的角度,对战略联盟形成的原因、结构和对联盟的绩效的影响方面进行了解释。。骆品亮于2005年他的专著《虚拟研发组织的治理结构》中,运用了创新动力学、创新组织学、产业组织理论、虚拟企业理论以及动态博弈论的理论方法,对“虚拟研发组织”的关系契约设计、利益分配机制设计、知识转移框架和绩效评价机制进行了比较集中的研究。(2)虚拟组织产生的原因申俊喜认为,新经济背景

1 / 9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