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评估题五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评估题(五)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但同时也开始出现了指导思想上的偏差。据此做1—5题:1.标志着中共开始在实践中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事件是A.中共“八大”的召开B.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C.苏共“二十大”召开D.中共中央发出整风运动指示2.中共“八大”论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时说:“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B.“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C.毛泽东提出两类矛盾论断D.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3.下列各项不属于1957年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的是A.反对官僚主义B.反对主观主义C.反对宗派主义D.反对党八股4.1957年,反右派严重扩大化的主要原因是A.知识分子和民主人士对党的工作提出批评B.党中央对当时阶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C.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向党猖狂进攻D.党修改了“八大”有关主要矛盾的正确论断5.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严重后果是A.打击和伤害了一大批知识分子B.破坏了党和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C.导致了政治上的阶级斗争扩大化D.导致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党中央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据此做6—10题:6.从右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中得出的主要教训是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B.经济建设一定要快速发展C.社会主义阶段要实行按劳分配D.经济指导方针要符合经济规律7.1958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左”倾错误的实质是A.以阶级斗争为纲B.未坚持实事求是路线C.生搬硬套苏联经验D.超越社会发展阶段8.对右下方漫画所提示的历史事件的评价准确的是A.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的创造力B.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C.未摆正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关系D.推动了国民经济迅速、全面发展9.1959年庐山会议后开展的反右倾斗争所产生的严重后果是A.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进一步升级B.党内的民主生活遭到严重损害C.个人崇拜和专断作风不断滋长D.中断了纠正“左”倾错误的进程10.1959—1961年经济严重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A.三年自然灾害严重宣传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B.中共的“左”倾错误C.苏联撕毁中苏合作协议D.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从1960年起,中共中央调整国民经济,由此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虽历经曲折,但仍取得巨大成就。据此做10—15题:11.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其中“调整”的主要含义是A.调整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B.调整党的指导思想和知识分子政策C.调整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D.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的比例关系12.中共召开的七千人大会的主要内容是A.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B.初步总结“大跃进”的经验教训C.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D.为彭德怀等被错误批判的同志评反13.1957—1966年,我国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有①建成武汉长江大桥②石油实现全部自给③建成兰新包兰铁路④合成结晶牛胰岛素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4.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涌现的英雄模范人物不包括A.王进喜B.雷锋C.向秀丽D.李顺达15.1956—1966年,我国国民经济建设过程中呈现的趋势是A.初期问题严重,后期逐渐纠正B.初期后期较好,中期问题严重C.初期中期较好,后期问题严重D.整个十年,经济处于停滞状态1966年夏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一中全会召开,标志着“文革”的全面发动,其后左倾错误从文化领域扩展到政治领域最后又扩展到经济领域。据此做16—20题:16.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A.《海瑞罢官》剧本的发表B.公布“十六条”C.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D.发布《五一六通知》17.文化大革命得以发动的根源是A.“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B.党内存在“走资派”C.党中央对国内形势的估计过于严重D.党内民主制度不健全18.中共历史上最大的冤案是A.彭德怀被打倒B.二月抗争C.刘少奇被开除出党D.邓小平被打倒19.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根本原因是A.结束红卫兵运动的必然措施B.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必要性C.广大青年的强烈要求和愿望D.迫于教育和工商业的非正常状况20.“文化大革命”对国民经济造成的严重影响有①经济工作机构瘫痪②交通运输堵塞③大批工人离岗“革命”④处于无计划状态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九·一三”事件后,人们逐渐从个人崇拜的狂热中清醒过来,一些领导人也开始逐步坠落在蒙古的林彪飞机残骸宣传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纠正左倾错误。据此回答:21.下列对右图所反映历史事件评价不正确的是A、客观上宣告“文革”理论和实践破产B.标志着林彪反革命集团已经覆灭C.是推翻党的一系列基本原则的结果D.导致了“批林批孔”运动的开展22.下表为“文革”期间部分年份工农业总产值变化的情况。这些数字表明①“文革”初期,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②“九一三”事件后,经济开始迅速回升③“文革”虽然是政治动乱,但仍促进了经济发展④在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时,经济迅速回升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3.对右图所示历史事件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反映了人们对结束“左”倾错误的强烈愿望B.反映了人们对邓小平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拥护C.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对“四人帮”的抵制D.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24.下列经济建设成就属于“文革”期间的是①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建成②南京长江大桥通车③成昆铁路建成④沈阳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25.“文革”给我们的启示不包括A.要正确认识、处理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B.要把发展生产力放在党的工作的首位C.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党的集体领导D.要注重经济建设的综合平衡和稳步发展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二、材料解析及问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积累是24.2%;1958年到1960年三年,积累率分别达到33.9%、43.9%、39.6%。从1957年到1960年,重工业增长2.3倍。工业内部钢铁生产挤占大量能源.原料和运输,使其他部门无法正常生产。——摘自《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天安门广场上悼念周恩来和控诉“四人帮”的人们材料二:三年困难时期粮食生产状况时间粮食产量比上一年减少1958年20000万吨1959年17000万吨3000万吨1960年14350万吨2650万吨1961年14750万吨材料三:1962年工农业生产简表农产总产值粮棉工业总产值钢煤原计划比上年增长8.5%3216亿斤2200万担比上年增长5.7%670万吨2亿吨实际数比上年增长11.6%3400亿斤2400万担比上年增长5.7%720万吨2.17亿吨——均摘自《中国近现代史》回答:(1)对比材料一、材料二,国民经济的发展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4分)(2)根据材料三,国民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什么现象?其原因何在?(4分)(3)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在经济建设上应注意哪些问题?(4分)27.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我国1966年——1968年国民经济状况(部分)工业总产值国家财政收入1966年2534亿元558.7亿元1967年2104.5亿元419.4亿元1968年2015.3亿元361.3亿元材料二:1973年国民经济计划完成情况工农业总产值3967亿元比上年增加9.2%国家财政总收入809.7亿元比上年增加5.6%国民收入2318亿元比上年增加8.3%材料三:1975年国民经济回升情况工农业工业农业总产值或收入4505亿元3219亿元1285亿元比上年增加11.9%15.1%4.6%材料四:“文革”十年我国国民经济损失估计总计5000亿元,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建设投资的80%,超过建国30年全部固定资产的总合。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三中各项数据上升的原因分别是什么?(3)四则材料给了我们什么教训?(4)结合材料指出,国民经济与政治局面存在何种关系?28.中共八大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决策,但最终未能贯彻实施。据此回答:(13分)(1)中共八大都制定了哪些正确的决策?(3分)(2)后来的实践中是怎样违背“八大”路线的?(4分)(3)为此中共中央采取了哪些调整措施?你从中得到的经验教训是什么?(6分)29.抗日战争时期、1950—1953年的建国初期、人民公社化时期我党在农村实行过不同的土地政策。据此回答:(13分)(1)三个时期的土地政策各是什么所有制(3分)(2)它们各自的突出特点是什么?为何会形成这些特点?(6分)(3)这些土地政策分别产生了怎样不同的作用?(4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BADBCDBCABDBC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DBCACDADCCBD26.(1)国民经济比重严重失调,其中重工业畸形发展,农业生产严重下降。原因是当时“左”的错误仍在发展,再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造成农业生产的极大破坏。(4分)(2)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工农业产值都有的提高,尤以农业产值提高幅度更大。原因是中央努力纠正经济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召开七千人大会等。(4分)(3)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尊重客观规律,正确处理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发展关系,使国民经济保持高效的、持续的发展。(4分)27.(1)1967——1968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国家财政总收入持续下降。“文革”动乱扩大到经济领域,造成了严重影响。(4分)(2)材料二中上升的原因主要是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时批判极左思潮,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积极进行解放干部。材料三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全面整顿。(4分)(3)必须实事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分)(4)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它又靠经济发展才能持久。(2分)28.(1)①主要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③总任务:大会提出了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④经济建设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3分,答出三点即可)(2)违背及后果:①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修改了八大关于主要矛盾的论断。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八大的经济建设方针。③“反右倾”斗争,使“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④“文化大革命”指导思想上“以阶级斗争为纲”更是背离了经济这一中心。(4分,相应表述即可得分)(3)调整措施:①从1960年冬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②1962年初,召开七千人大会,总结“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③为“反右倾”运动中被错批的大多数人平反。④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完成工作工作重心转移。(4分)经验教训: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2分,言之成理即可)29.(1)分别是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集体土地所有制。(3分)(2)特点和成因:①抗战期间实行双减双交的政策,兼顾地主和农民的利益;原因是为了团结各种力量共同抗日,维护和巩固抗日统一战线。②建国初期的特点是采取保存富农经济的做法;原因是为了恢复经济,减少土改阻力,同时也为了在政治上稳定资产阶级。③人民公社化时期的突出特点是提高公有化的的规模和程度;原因是毛泽东和党的一些领导人,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的发展。(6分)(3)作用:抗战时期的双减双交政策团结了地主阶级一同抗日(1分);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农民翻身成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