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二轮必修模块典题精练93高中生物练习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页共9页2012届高三生物二轮必修模块典题精练93一、选择题1.关于下图DNA分子片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作用于①②处B.“G”是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C.该DNA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种类和(A+G)/(C+T)的比例上D.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占3/42.农业生产上,常用人工诱导多倍体的育种方法来提高作物产量。在下列四组多倍体植物中,最有经济价值的一组是()A.玉米和高粱B.甘蔗和甜菜C.水稻和棉花D.油菜和大豆3.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有一个正常男孩和一个患某种遗传病的女孩。如果该男孩与一个母亲为该病患者的正常女子结婚,生了一个正常的儿子,问这个儿子携带致病基因的几率为()A.11/18B.5/9C.4/9D.3/54.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所作用的器官分别是()A、性腺、甲状腺、肾上腺B、垂体、甲状腺、肾上腺C、垂体、垂体、垂体D、垂体、垂体、肾上腺5.人体中的某一体细胞,如果连续分裂了60次以上还在继续分裂,此细胞很可能是发生了A.分化能力增强B.全能性增强C.衰老D.癌变6.下列关于RNA的叙述,错误的是()A.RNA催化细胞内某些生化反应B.RNA是一种遗传物质C.RNA参与构成核糖体第2页共9页D.RNA参与构成细胞膜7.下列物质中,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是①性激素②K+的载体③淀粉④消化酶⑤纤维素A.①②B.②③C.②④D.②⑤8.果蝇体细胞含4对(共8个)染色体,若每对染色体上各有一对杂合基因,且等位基因间都具有显隐性关系。在果蝇形成的卵细胞中,全部是显性基因的配子出现的几率是A.1/2B.1/4C.1/8D.1/169.H2O和乙醇等亲水性小分子物质是通过单纯扩散进出细胞膜的,这是因为细胞膜()A.具有转运这些物质的蛋白质B.基本结构是磷脂双分子层C.具有小于1.0nm的孔D.具有内吞作用10.某人不小心从高处摔下,到医院检查,下列与确定此人神经中枢受损无关的检查是()A.针刺双脚观察是否有反应B.检查血细胞的数量是否有变化C.检查膝跳反射是否正常D.要求此人复述医生的一段话1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稳态的因素是()A.温度B.酶C.pHD.渗透压12.某学习小组用水蕴草进行实验,装置如图中甲和乙,并定时记录试管顶端的气体量,下列各项中为本实验主要目的的是()A.水温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B.光照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C.水量对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第3页共9页D.试管口径大小对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二、填空题13.下图为某种真菌线粒体中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完成过程①需要等物质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2)从图中分析,核糖体的分布场所有。(3)已知溴化乙啶、氯霉素分别抑制图中过程③、④,将该真菌分别接种到含溴化乙啶、氯霉素的培养基上培养,发现线粒体中RNA聚合酶均保持很高活性。由此可推测该RNA聚合酶由中的基因指导合成。(4)用α-鹅膏蕈碱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基质中RNA含量显著减少,那么推测α-鹅膏蕈碱抑制的过程是(填序号),线粒体功能(填“会”或“不会”)受到影响。14.如图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图中上为甲岛,下为乙岛,A、B、C、D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请看图回答问题:(1)由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内因是_______,外因是_______,进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2)甲岛上的B物种迁到乙岛后,不与C物种发生基因交流,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迁到乙岛的B物种可能会______________。(4)假设种群中有一对等位基因Aa,A的基因频率为0.1,a的基因频率为0.9,那么AA、Aa、aa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__________;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a的频率逐渐下降,A的频率逐渐上升,则后代中aa基因型个体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第4页共9页A组B组C组P高秆抗病×矮秆易感病P高秆抗病×矮秆易感病P高秆抗病↓↓↓γ射线F1高秆抗病高秆抗病矮秆抗病Ⅲ↓↓花药离体培养F2矮秆抗病I矮秆抗病Ⅱ请分析回答:(1)A组由F1获得F2的方法是________,F2矮秆抗病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2)Ⅰ、Ⅱ、Ⅲ三类矮秆抗病植株中,最可能产生不育配子的是________类。(3)A、B、C三组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秆抗病小麦品种的是________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通过矮秆抗病Ⅱ获得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__________。获得的矮秆抗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5)在一块高秆(纯合体)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秆小麦。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矮秆性状出现的可能的原因(简要写出所用方法、结果和结论)第5页共9页0.2012届高三生物二轮必修模块典题精练93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B解析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能识别双链DNA分子中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切割特定的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图示②处不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作用位点;所有DNA分子都具有相同的碱基种类,不具有分子的特异性;DNA复制两代后,得到4个子二代DNA分子,均含有15N,其中含有亲代DNA的两条单链的有两个DNA分子2.解析:本题考查多倍体的特点。多倍体一般表现为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高,但发育迟缓、结实率低。因此最有经济价值的一组是甘蔗和甜菜。答案:B3.D4.C5.D6.D解析RNA普遍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及某些病毒和噬菌体内,在RNA病毒和某些噬菌体内,R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RNA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的有3类:转移核糖核酸(tRNA)、信使核糖核酸(mRNA)和核糖体核糖核酸(rRNA),其中rRNA是核糖体的组成成分,在细胞核中的核仁处合成,而mRNA、tRNA在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中分别执行着不同功能。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7.C8.D9.C解析:单纯扩散叫自由扩散。因为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所以很多物质通过膜的扩散都和它们在脂肪中的溶解度成正比。脂质分子优先通过膜,疏水性分子较易扩散,而亲水性分子和离子主要通过膜上的小孔进行扩散,这种小孔的直径小于1nm,膜蛋白的亲水基团嵌在小孔表面,因此直径小于1nm的分子就可穿膜扩散。10.B第6页共9页解析:考查神经调节的有关知识。A项中针刺双脚观察有无反应,检查的是此人的躯体感觉中枢;C项通过膝跳反射是否正常可以判断此人脊髓的腰骶部是否损伤;D项通过复述医生的一段话,可以判断此人的语言中枢是否正常。而B项,血细胞数量的变化则与神经中枢是否受损无关。11.B12.A二、填空题13.(1)ATP、核糖核苷酸、酶(2)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3)核DNA(细胞核)(4)①会解析图中①过程是DNA转录出RNA,需要细胞质提供能量(ATP)、原料(核糖核苷酸)和酶。由图示知,细胞质基质中有核糖体,线粒体中也有核糖体。由材料知,线粒体中的RNA聚合酶是由细胞核控制合成的。-鹅膏蕈碱可抑制转录过程,进而影响线粒体的功能。14.【解析】本题以物理模型的形式综合考查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1)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内因是遗传变异,外因是甲、乙两岛环境条件的不同,并且有地理隔离,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两种群在同一环境中,其基因不能进行交流,说明这两个种群间已经出现了生殖隔离,成为两个物种。(3)根据遗传平衡原理,AA=0.1×0.1=0.01;Aa=2×0.1×0.9=0.18;aa=0.9×0.9=0.81。答案:(1)遗传变异甲、乙两岛环境不同且有地理隔离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已形成生殖隔离(3)形成新的物种(答案合理即可)(4)1%、18%、81%逐渐下降15.解析:(1)将F1高秆抗病类型自交,在F2中可获得高秆抗病、矮秆抗病、高秆易感病和矮秆易感病四种类型,从四种类型中选择矮秆抗病Ⅰ。该矮秆抗病类型的基因组成为ttRR或ttRr,其中,不能稳定遗传的(ttRr)在矮秆抗病植株中占2/3。(2)B组中矮秆抗病类型Ⅱ是由F1高秆抗病类型的花药离体培养直接获得,其基因组成为tR,属单倍体,高度不育。(3)由题干信息可知,A为杂交育种,B为单倍体育种,C为诱变育种,因诱变育种具有突变率低且不定向等特点,所以C组最不易获得矮秆抗病品种。(4)矮秆抗病Ⅱ是单倍体,要经过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才能得到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基因型ttRR,全部第7页共9页为纯合体。(5)一块高秆(纯合体)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秆小麦,属于变异。导致变异的原因有两种:环境条件导致的不可遗传的变异和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可遗传的变异,所以探究该矮秆性状出现可能原因的实验思路是通过判断该变异性状能否遗传来获得结论,若该变异性状能遗传,则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若该变异性状不能遗传,则是环境引起的。实验方法有两种,其一将矮秆小麦与高秆小麦杂交,如果子二代:高秆∶矮秆=3∶1(或出现性状分离),则矮秆性状是基因突变造成的,否则,矮秆性状是环境引起的。其二,将矮秆小麦与高秆小麦种植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如果两者未出现明显差异,则矮秆性状由环境引起,否则是基因突变的结果。答案:(1)自交2/3(2)Ⅱ(3)C基因突变频率低且不定向(4)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100%(5)将矮秆小麦与高秆小麦杂交;如果子一代为高秆,子二代:高秆∶矮秆=3∶1(或出现性状分离),则矮秆性状是基因突变造成的;否则,矮秆性状是环境引起的。或将矮秆小麦与高秆小麦种植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如果两者未出现明显差异,则矮秆性状由环境引起;否则,矮秆性状是基因突变的结果。第8页共9页第9页共9页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