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期中试卷南海中学20082009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20081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南海中学2008—2009学年度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2008.11.10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3.考试结束,监考人将第二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一、(15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叨.天(dāo)恓惶..(qīhuáng)夤.缘(yín)相濡.以沫(rú)B、戕.灭(qiāng)聒.噪(guō)戏谑.(xuè)蜚.声国际(fēi)C、夙.昔(sù)衣袂.(jué)云翳.(yì)含情脉脉..(màimài)D、亘.古(gèn)熨.帖(yù)肘.腋(chùn)烟波浩淼.(miǎ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仆告炒鱿鱼拂袖而去防民之口胜于防川B.战粟顺口溜恼羞成怒心有灵犀一点通C.安详破天荒怙恶不悛万变不离其宗D.惆怅拌脚石置若网闻大丈夫能曲能伸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万万没想到我还有一个我自己不知道的,牵不断、割不断的耿耿于怀....的家。B.我的挖空心思....的创意,像鸽群一般在天空翱翔,只有我才捉得住它们的羽毛。C.华罗庚看了这封大胆而又坦率的来信,没有暴跳..如雷..,也没有置若罔闻....,而是如获至宝....。D.当一名人质实在太累了太紧张了太朝三暮四....了。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耳。徒:只是、仅仅B.王曰:“何坐.?”曰:“坐盗。”坐:犯罪C.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益:更加D。臣笑邻之人有送其妻适.私家者。适:女子出嫁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乘小船,绝湘水。绝:横渡B.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是:表判断C.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劳:辛苦,辛劳D.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为治。徙:迁徙,搬迁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人品文品与欣赏心态深受欧美现代思潮影响的现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林雨堂先生在《艺术与消遣》中说:“人格伟大的艺术家产生了伟大的艺术,人格渺小的艺术家产生了渺小的艺术;心地卑劣的艺术家,纵使生命发生危险,也不能产生伟大的艺术,心胸伟大的艺术家,纵使生命发生危险,也不能产生下劣的艺术。”纵观我国历代众多的文学作品,为文与为人,文品与人品,一般说是一致的,“著作以人品为先”“人高则诗高,人俗则诗俗”。因为一切有价值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写情造文”的产物,而诗歌则更是“情动于衷而行于言”的结晶。然而由于人的感情颇为复杂,有些作家的作品并非“为情造文”,而是刘勰(南朝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自幼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所谓“为文造情”。这类作家的作品必然出现为人与为文、人品与文品相抵牾的现象。我以为这主要是由于作者在文章中有意地掩饰了其思想意识中的阴暗面,代之以与其品德情操迥然不同的格调之故。欧美人欣赏文学作品,往往是就文论文,很少顾及作者人品的高下。在中国这样一个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的国度里,人们欣赏文学作品,却首先要想起作者的人格背景。由此可见,在我们中国,无论任何时代,提倡作家加强品德修养,确实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作者的品德修养如若低下,即使他能够写出有一定价值的作品,但它是绝对不会传之不朽的。6.对文章开头引用林雨堂的这一段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儒家文艺观在中国人的心中是根深蒂固的。B、林雨堂的欣赏心态没有受到欧美人的影响。C、林雨堂很赞赏传统的儒家的欣赏观。D、儒家对人品与文品相抵牾的现象是否定的。7.对欧美人的欣赏心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欧美人对欧美作品的欣赏主要是看作品的本身。B、欧美人对文艺作品的欣赏主要是看作品的本身。C、欧美人对中国作家作品的欣赏持同样的心态。D、中国人欣赏文艺作品首先看作家的人格背景。8.对本文结尾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品与文品相抵牾的现象不是很多,其作品的“价值”是有限的。B、所有人品低下的作家,其作品绝对不会传之不朽。C、提高文品的关键,在于提高作家的人品——思想修养和境界。D、从中国人的欣赏心态的角度,强调提高作家的思想修养。三、(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高柔字文惠,陈留圉人也。柔从兄干,袁绍甥也,在河北呼柔,柔举宗从之。太祖平袁氏,以柔为管长。县中素闻其名,奸吏数人,皆自引去。柔教曰:“昔邴吉临政,吏尝有非,犹尚容之。况此诸吏,于吾未有失乎!其召复之。”还皆自励,咸为佳吏。高干既降,顷之以并州叛。柔自归太祖,太祖欲因事诛之,以为刺奸令史;处法允当,狱无留滞,辟为丞相仓曹属。鼓吹①宋金等在合肥亡逃。旧法,军征士亡,考竟其妻子。太祖患犹不息,更重其刑。金有母妻及二弟皆给官,主者奏尽杀之。柔启曰:“士卒亡军,诚在可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一可使贼中不信,二可使诱其还心。正如前科,固已绝其意望,而猥复重之,柔恐自今在军之士,见一人亡逃,诛将及己,亦且相随而走,不可复得杀也。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所以益走耳。”太祖曰:“善。”即止不杀金母、弟,蒙活者甚众。文帝践阼,以柔为治书侍御史,赐爵关内侯。时民间数有诽谤妖言,帝疾之,有妖言辄杀,而赏告者。柔上疏曰:“今妖言者必戮,告之者辄赏。既使过误无反善之路,又将开凶狡之群相诬罔之渐,诚非所以息奸省讼,缉熙治道也。臣愚以为宜除妖谤赏告之法,以隆天父养物之仁。”帝不即从,而相诬告者滋甚。帝乃下诏:“敢以诽谤相告者,以所告者罪罪之。”于是遂绝。帝以宿嫌,欲枉法诛治书执法②鲍勋,而柔固执不从诏命。帝怒甚,遂召柔诣台③;遣使者承指至廷尉考竟勋,勋死,乃遣柔还寺④。(节选自《三国志•魏书•高柔传》)注:①国主:指当时割据辽东的公孙度。[注]①鼓吹:军中鼓吹手。②治书执法:官职。③台:尚书台。④寺:廷尉官署。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3分)【】①奸吏数人,皆自引.去引:率领②宜贷.其妻子贷:宽恕③以隆.天父养物之仁隆:增加④而相诬告者滋.甚滋:产生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说明高柔看问题比常人深远的一组是【】①邴吉临政,吏尝有非,犹尚容之②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所以益走耳③处法允当,狱无留滞④愚谓乃宜贷其妻子⑤臣愚以为宜除妖谤赏告之法⑥柔固执不从诏命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④⑤D.②③⑥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曹操因高柔与袁绍有亲戚关系总想借机杀他,后来从召还奸吏、“狱无留滞”等事看到他的胸襟与才干,才信赖他。B.高柔忠于职守,办事勤谨,直言敢谏,秉公执法,不因太祖或文帝的好恶而曲法毁法,,为巩固曹氏政权可谓竭忠尽智。C.曹氏父子敢用疑人,对高柔委以重任,高柔每有所谏,便即采纳,只在杀鲍勋一事上未采纳高柔的意见。D.袁曹相争,高柔身处其间,而未受其害,后来还“赐爵关内侯”,这是因为他遇事能随机应变,且为官勤勉,处法允当。第II卷(非选择题共57分)四、(28分)12.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况此诸吏,于吾未有失乎!其召复之。(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旧法,军征士亡,考竟其妻子。(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既使过误无反善之路,又将开凶狡之群相诬罔之渐。(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文言选萃》翻译。(5分)(1)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①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中“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这句话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文中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句子还有: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②__________________,恐年岁之不吾与。(屈原《离骚》)③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静女》)④__________________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⑤_____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⑥子曰:“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______。(《论语》)⑦子曰:“岁寒,__________________。(《论语》)⑧子贡问为仁。子曰:“,__________________,必先利其器。”(《论语》)1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春闺思张仲素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注:“渔阳”在古代多指征戍之地。①、诗中两组叠音词的运用有何妙处?(3分)②、这首诗中抓取了哪一细节?(1分)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内涵?(2分)五、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回答问题。(18分)沉船——为邓世昌而作高洪泼三十九岁的年龄,你已为国捐躯了①。你沉入一片浓且稠的黑暗中,咸腥的海水呛入你的肺,你吐出最后一个含氧的气泡,努力争大双眼,想最后看一看你的致远舰,你的龙旗,你的被火炮熏黑了脸膛的部属们,以及那只挥之不去的爱犬。可是你已经望不见这一切,你摇摇头,想赶走罩在眼前的无边的黑暗,可惜你连这点力气都没有了,残存在大脑中的最后一点意识正渐渐消散殆尽。海水再次涌入你的鼻腔,黄海的咸且腥的水。海水吞没了你,你已不再有任何知觉。一尾小鱼从你的鼻尖游过,他的尾鳍掠过你的睫毛,你努力想再看一眼这生活了三十九个春秋的世界,可是,一切都已杳然远去。一座海是一座坟。惟有这样的广阔墓地,才可以安放你的灵魂。一个舰长不屈的灵魂,一个十九世纪中国武士英武豪壮的灵魂,一个为了军旅的荣誉、为了祖国和朝廷的光荣而舍命相搏的灵魂。以你的游水技能,再加上你身旁游动的伙伴和爱犬,你完全能够借助自己和别人的力量活下来,可是你断然拒绝了这种选择。人在舰在,既然生死与共的致远号已沉入水中,那莫名的悲愤想必让你痛不欲生。你恨狡猾的敌手吉野最后施放的那枚鱼雷,也恨自己躲闪不及,壮志未酬。弹尽后的最后一击,大无奈和大无畏的一击,被敌手的鱼雷无情的阻隔了,否则,舰与舰相撞的刹那,定然是惊天动地的另一种景象。邓大人就这样走了②。致远舰就这样沉没了。人类与海洋游过千丝万缕的联系,沉船是割断这种联系的最残酷的方式之一,尤其是海战中的非自然沉船。写到这里,偶翻《清稗类钞》(注)第六册,内有《邓壮节阵亡黄海》,可以作为这篇短文的古典式收尾:“光绪甲午八月十七日,广东邓壮节公世昌乘致远舰与日人战于黄海,致远中鱼雷而炸沉。邓死焉。先是,致远之开机进行也,舰中秩序略乱,邓大呼:‘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奚事纷纷为?况吾辈虽死,而海军声威不至坠落,亦可告无罪。’于是众意渐定。观此则知邓早以必死自期矣。邓在军中激扬风义,甄拔士卒,有古烈士风,凄怆激楚,使人雪涕。”甲午海战,邓大人的部属是有幸存者的,冰心老人的父亲便是其中之一,可见,邓世昌是完全有可能游上岸的。但他断然选择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