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组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连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组成1.组成连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由总部管理信息系统、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连锁分店管理信息系统及远程联网系统等四部分组成。各部分分别采用局域网络,各部分之间则采用广域网络,通过通讯线路、电话线或其他传输介质实现异地数据通信。连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结构与网络,如下图所示:(1)连锁总部连锁总部管理信息系统,不仅要对其各职能部门实行管理,更重要的是指导、协调各部门之间的业务及采集配送中心、各连锁分店的信息,以便正确决策、统一指挥。(2)连锁配送中心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实现商品库存的静态和动态管理,统一调度商品流向、车辆运输及仓储管理等。(3)连锁分店连锁分店管理信息系统,一般包括:POS系统、EOS系统及店内管理系统等。(4)远程联网系统远程联网系统是沟通总部、配送中心、各连锁分店之间的信息交流桥梁,是整个企业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发挥规模效益的重要环节。通过总部,配送中心和各连锁分店三部分管理信息系统的联网,总部能够及时获得配送中心和各连锁分店的有关业务资料,并能及时将有关信息反馈给配送中心和连锁分店,加速信息的流转。2.结构目前连锁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多是以通信联网系统为中心,采用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并采用ECR、POS、EOS、EDI等技术手段联接零售业、批发业和制造业,构成了全面的信息管理系统。随着连锁业的不断扩大和发展,业务领域、经营内容和服务质量也会不断提高,所需要的经营信息、服务信息也更为完整、全面和灵活。连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除了包括零售业、批发业、制造业外,还将把服务业和金融业结合在内。3.远程联网大中型连锁企业由于总部、配送中心和各连锁分店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远程分布,远程联网成为整个企业计算机管理总体规划的关键。远程联网形式很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1)按组成方式划分①终端型。是指整个远程联网系统只在总部设立一台系统主机作为网络的主服务器,而在总部的各职能部门、配送中心和各连锁分店设立本地工作站终端,直接通过异步通讯线联机通讯。②网络型。是指总部、配送中心和各连锁分店都建立各自的局域网络,通过分布式互联网络将各自的局域网络,联成更大的广域网。③混合型。介于上述两种型式之间,在整个系统中部分远程站直接作为总部计算机系统主服务器的终端工作站,而有些远程站自成局域网系统与总部网络互连。(2)按系统机型划分①小型机。以小型机作为主机的系统,具有较大的数据吞吐量和较快的处理速度、较强的通讯和联网扩充能力,但是需要配有专用的系统软件。②高档微机。以高档微机作为系统主机,其系统软件和数据库等通用性好,具有上网简单灵活、功能较强等优点。③网络服务器。计算机的连接结构可采用C—S(客户机/服务器)和B—S方式实现。以客户机/务器作为系统的主要支撑设备,是目前最为流行的系统集成方式。具有数据吞吐量大、处理速度快、联网通讯能力强、系统扩充性好等特点,但是需要配有专用的系统软件。B—S是当前发展较快的一种新型结构系列,是适应当前网上业务发展要求的。(3)按传输方式划分①电话交换网。指利用现有公众自动交换网或租用电话专线进行远程数据通信,通信速率以中低速为主,各点之间通过调制解调器、网络控制器等数据电路终端设备,实行点对点的通信。②数据交换网。数据交换网特点是适合计算机之间的通讯,采用存储式的数据交换,即将要传送的数据分解成具有一定格式的分组,并以分组为单位进行存储和传输。采用这种方式,很容易实现不同类型、不同速度计算机之间、计算机与终端之间、终端与终端之间的数据传送。连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实施阶段连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一般要经历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评价与系统维护等四个阶段,而在每个实施阶段中又具体划分出许多分解的阶段性目标和实施步骤。(1)系统分析阶段系统分析阶段包含了许多具体工作内容,主要是解决“做什么”的问题。①提出任务。用户提出建立新系统的初始设想和要求,以及新系统的功能需求。针对连锁企业的业务情况进行分析,确定整体的需求,总部、配送中心及分店的功能要求,功能要求要考虑到未来发展的需要。②初步调查。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修改和完善功能要求。使用者提出的初始要求往往是含糊、不明确的,需要通过初步调查研究,进一步明确需求、确定问题,并了解现行系统的运行情况。另外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明确企业的信息需求,确定信息选取的规则、格式、类别、存储要求,以及历史数据的保存量等。③可行性分析。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对新系统要达到的功能目标、业务范围、系统配置、开发计划、资金投入、人员要求等提出建议。论证开发新系统的必要性和可实现性、技术上的合理性、经济上的可行性等。可行性分析还应包括环境可行性、效益可行性等。最终提出可行性报告,供项目审核部门讨论批准。④详细调查研究。详细调查是形成开发方案的基础,不同于初步调查。详细调查是要全面、深入、细致的调查和掌握现行系统的真实状况,为系统设计方案、功能指标分析提供素材。调查内容包括:各组织机构及其功能、各职能部门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情况,现行系统中的数据与信息结构、存储方式和业务处理流程中输入、输出信息要求,业务处理过程的逻辑关系和算法,资源及其利用情况等。⑤逻辑设计。在详细调查研究基础上形成逻辑模块,提出系统逻辑设计方案并绘制逻辑图。逻辑设计要表示出达到新系统目标所具备的各种功能,同时还要表示输入、输出、数据存储、信息流程、系统界限和环境等新系统的全部概貌。用户可以通过逻辑模型了解新系统,并可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和合理的业务处理要求。⑥编写系统分析报告。系统分析报告是系统分析阶段工作的总结,也是进行下一步系统设计的依据。系统分析报告的内容包括:现行系统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全面描述新系统的功能和目标,新系统的逻辑模型,支持新系统方案的可行性分析等。在系统分析报告上报项目主管审核部门经过批准之后,即可转入下一工作阶段进行系统设计。(2)系统设计阶段系统设计阶段主要是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分为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两步。①总体设计。根据系统分析报告确定的系统目标、系统功能和逻辑模型为系统设计了一个基础构架,从总体上解决了在计算机系统中如何实现的问题。包括:确定系统的输入、输出方式、内容以及介质;确定数据的发生、采集、介质和格式形式;根据系统的规模、数据量、性能要求和技术条件等,确定数据组织和存储形式、存储介质;对新系统进行划分,按功能划分子系统、明确各子系统的目标和功能,按层次结构划分功能模块,画出系统结构图、模块程序流程图,选择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等。②详细设计。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对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详细的、具体的物理设计。内容包括:修改系统结构图、模块程序流程图,进行编码、代码设计,输入、输出设计,数据存储设计、处理过程设计以及编制程序设计说明书等。(3)系统实施阶段系统实施阶段,就是把物理设计转化成能实际运行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①程序编制。根据系统结构图、程序流程图、功能模块设计说明书,进行具体的程序编制。②设备安装和软、硬件调试。根据系统设计提出的设备配置方案,购置计算机系统、进行机房设计施工、网络布线、计算机系统及各种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在软件试运行过程中,根据发现的问题和用户的实际要求需要不断的进行程序修改和功能增补,还需要人工系统并行以检验计算机系统的稳定性和正确性。③系统转换。软件系统在经试运行全面达到系统功能目标之后,新系统即可全面投入使用。(4)系统评价与维护阶段系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现场运行,即功能、稳定性、可靠性等均达到系统设计目标之后,就需要对其运行情况进行测试和评估。①系统性能评价。评价新系统是否达到确定的系统目标和各种功能要求,评价新系统的各种性能指标情况,评价用户及管理人员对系统的满意程度等。②经济效果评价。开发费用和运行费用评价,投资回收期估算、系统综合经济效益的评价等。为使系统保持最佳的运行状态,延长其使用寿命,必须经常维护。内容有:程序维护、数据维护、代码维护和硬件维护等。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