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高二语文第五单元——古代散文【本讲主要内容】第五单元——古代散文掇微以抒情体物以写志【知识掌握】【知识点精析】一、创作背景: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确实,好多优秀的作品,都是某些特定时期的特殊情况给逼出来的。所以研究作品的创作背景,对我们理解作品将大有好处。本单元的四篇作品的成功之处,都与作者当时的处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李密面临的是生死之困。他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蜀汉灭后的公元265年,晋武帝请李密出来做官。李密是亡蜀降臣,如不应诏,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是“不忠”,必将死路一条;而他毕竟是声闻天下的名士,蜀汉刚亡,他就再仕晋朝,是“不节”,不讲节操;李密又是至孝,与祖母相依为命,祖母时年八十多,他别亲宦游,又是不孝。这进退三难,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逼得李密上表求情,也就“逼出”了一篇至情美文《陈情表》。韩愈面对的则是生死之痛。韩愈幼年丧父,靠兄嫂抚养成人。韩愈与其侄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感情特别深厚,所以虽然谊属叔侄,因而情同兄弟。但成年以后,韩愈四处飘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正当韩愈官运好转,有可能与十二郎相聚的时候,突然传来他的噩耗。韩愈五内俱焚,悲痛欲绝,于是“哭出”了这篇祭文。柳宗元遇到的又是由达而穷的官场困境。公元805年,柳宗元等人入主朝政,依靠唐顺宗李诵发动了一场政治革新运动,由于各种原因,这场运动只维持了146天,顺宗李诵便被迫让位给太子宪宗李纯。柳宗元也因此被贬到永州做司马,并被明令“终生不得量移”。由官位显赫的政治明星,一变而为形同软禁的政治囚徒,柳宗元心里的痛苦与愤懑,是可想而知的。于是,无法杠杆天下,只能吟风弄月,歌山诗水,一篇看似写景,实则诉心的书序,便诞生了!虽然同样是面临政治上由达而穷的困境,但苏轼想到的却更高远,这也许是因为被贬谪的时间更长了吧。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遭受政治迫害,到黄州已经两年了。“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水中的鲜鱼,山间的新笋,江城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了莫大的慰藉。这时,他曾站立在江边赤壁之上,眺望如画江山,唱出了“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他还在七月十六日一个幽静的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水面,写下了千古名作《赤壁赋》。二、文章体裁与创新特色:本单元的古代散文,从文体上来说,都各有特征,难得的是作者都是率性为文,而且确有独特的生命感悟,又有高超的文字功底,因而在各自的文体领域,都有相应的创新。《陈情表》是表章。“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李密写此奏章,目的是要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问题是身为亡国之臣,对新朝之帝提出辞呈,很可能被视为拒不奉诏,即不愿与晋这个新朝合作,那可是死罪!于是作者为了唤起武帝的怜悯心,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切婉转地陈述家庭的特殊不幸,和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又充分表达了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这样的“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饰”(《古文观止》评语),使文章自然成了千古难得的佳作,也取得了武帝的谅解。“嘉其诚,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其祖母奉膳。”(《华阳国志》)还获得了武帝的高度评价:“士之有名,不虚然哉!”(《晋书·李密传》)《祭十二郎文》则是祭文。祭文其实就是今天的悼词。它偏重于抒发对死者的悼念哀痛之情,一般是结合对死者功业德行的颂扬而展开的。传统祭文有着以铺排郡望、藻饰官阶、历叙生平、歌功颂德为主的固定格式。但韩愈写作本文,却主要记家常琐事,抒写难以抑止的悲哀,表达刻骨铭心的骨肉至情,形式上则破骈为散,采用自由多变的散体,使全文有吞声呜咽之态,无夸饰艳丽之辞,清代古文家刘大说:“文贵变……一集之中篇篇变,一篇之中段段变,一段之中句句变,神变,气变,境变,音节变,字句变,惟昌黎能之。”把韩愈此文同以前和以后的其他祭文比照读读,就会更能看出它的创新之处:其他祭文,祭的是“死人”,大多是赞颂死者的功业或德行,俨如对死者一生的评论,实际上是讲给其他活着的人听。此文则写的全是作者同十二郎之间的个人家常琐事,通篇没有一句专门赞颂的话(只在行文中顺带提到伯兄的“盛德”和十二郎的“纯明”),每字每句,都是讲给死者听的,而死者也好像并没有死,正在听作者讲话。创新,因此才使本文成了“祭文中千年绝调”(明代茅坤语)。《愚溪诗序》是书序,是柳宗元陈述他写作《八愚诗》的旨趣的。序,文体的一种,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性文字。后又有宴集序、赠序等。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为宴集序,如王羲之《兰亭集序》;后虽无聚会,也作文相赠,以表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就是赠序。如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但是,在本序文中,作者借对溪的命名,把自己对愚溪的纯洁秀美和自己的高尚情操、文学才能联系起来,把对愚溪不能有益于世的惋惜心情和对自己抱负不能施展的抑郁情绪融合在一起。因此,表面上看来,作者是在感叹,愚溪碰到了最合适的主人,而自己也在这里也找到了最合适的住所了。然而,这些话的字里行间,蕴蓄着多少愤懑不平的声音啊!《赤壁赋》是一篇辞赋。赋在汉代主要以铺张渲染为能事,排列许多怪异生辟的词汇,宏篇巨制,繁缛富丽,叫大赋。后来出现一些抒情咏物的,叫小赋。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了大赋的排比句法,接受了骈文的影响,讲究对仗工稳、字句整饬,成了骈赋。从唐代开始,科举考试中写赋,按照诗歌声律,不但严格要求对偶句式,而且限制用韵,规定平仄要配合、音调要谐和,叫律赋。而到了宋代的散文大家欧阳修、苏轼等人写赋,有意打破这种声律字句的限制,使之如散文那样富于伸缩性,能够自由挥写,叫文赋。《赤壁赋》就是宋代文赋的一篇优秀代表作品。它采用主客对话的方式,是来自汉代的大赋。不过,造语而多有变化,用典而不拘故实,写景而富于想象,抒情而兼用夸饰,又可以体现出苏轼文学创作的革新、解放的精神和浪漫主义的色调。三、文言知识:1、易读错字音。终鲜(xiǎn)兄弟常在床蓐(rù)猥(wèi)以微贱岂敢盘桓(huán)举酒属(zhǔ)客徘徊于斗(dǒu)牛之间山川相缪(liáo)酾(shī)酒临江不省(xǐng)所怙(hù)兄殁(mò)南方省(xǐng)坟墓归取其孥(nú)不可以不更(gēng)也遂负土累(lěi)石塞(sāi)其隘(ài)智者乐(yào)也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古汉语语词、文化知识:词类活用:夙遭闵凶.:名,忧患,不幸的事。察臣孝.廉,举臣秀.才:动,作孝廉,为孝廉;作秀才,为秀才。谨拜表以闻.:使动,使皇上闻。沐浴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形作名。则刘病日.笃:状,一天天地。名.之以其能:名,命名,动词。古今异义:至于,成立,告诉,不许,希冀,辛苦成语:孤苦伶仃,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皇天后土,不绝如缕,正襟危坐,杯盘狼籍判断句: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②今臣亡国贱俘。③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宾语前置句:惟兄嫂是依:“惟是”固定结构,提宾。何为其然也:代词宾语,前置。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被动句:而刘夙婴疾病今独见辱于愚用典: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逝者”句用《论语》“子在川上”一章之意,“盈虚”二句用《庄子·秋水》“消息盈虚,终则有始”。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用“徘徊”写月光移动,古诗屡见,如曹植《七哀》“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可怜楼上月徘徊”及李白《月下独酌》“我歌月徘徊”。“白露横江”句亦从《春江花月夜》“空里流霜不觉飞”化出,“水光接天”句化用赵嘏《江楼感旧》“月光如水水如天”,“一苇”用《诗经·河广》“一苇杭之”,“万顷”用谢惠连《雪赋》及范仲淹《岳阳楼记》,“冯虚御风”用《庄子·逍遥游》,“遗世独立”用李延年歌,“羽化”用《晋书》,“登仙”用《远游》。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如怨如慕”二句,写箫声吹入精彩动人处,使听者情不自禁联想到人的七情六欲。“余音”二句写箫声结束。然后再加上两句夸张性的比喻,以摹绘其出神入化。“怨”“慕”“泣”“诉”四字抓住了箫声的特点,也写出了“哀”的特点。“呜呜”写初吹,字面用《史记·李斯列传》;“怨”“慕”“泣”“诉”化用《孟子》;“舞幽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句,暗用《国史补》李吹笛事;“孤舟嫠妇”暗用白居易《琵琶行》。四、重点撮要:本单元最突出的,是古代散文中抒情手法的运用。具体而言,有如下几方面。1、描绘抒情:描绘某种具体的情节或情景或细节,来抒情。如: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2、假设抒情:假设某种情况,来抒情。如: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与相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自今已往,吾其无意於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於伊之上,以待馀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3、对比抒情:通过某种关系的对比,来抒情。如: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4、心理抒情:直接抒发作者内心的心理感受,来抒情。如: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5、托物兴辞:借助于对某物的描写,来曲折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如: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透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解题方法指导】一、揣摩下边一段文字中“邪”“也”“乎”“矣”的用法,体会它们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题目分析:本题所涉及的问题,其实是抓住了古文学习中的共性。古文学习中,许多同学和老师,常常侧重于文言实词的理解,文言实词的活用,文言句式的掌握。那自然是对的。但语文既然是语文,它的本质特征其实首先是诵读所形成的语言感觉。这种感觉,只有通过经常投入的诵读,去体会,去培养。因此,我们解决这道题目,固然是在分析文言虚词在古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更是希望大家注意,只有多用心用声诵读,才能加强对古文的理解。答题指导:当然,解决此类虚词作用的问题,首先还是去看文章中,这些虚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