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测试二第Ⅰ卷(共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A.渌.(lù)水贾(jiǎ)人铮.(zhēng)铮恬.(tián)然B.豆蔻.(kòu)迁谪.(zhé)訇.(hōng)然嘲哳.(zhā)C.青冥.(míng)钿.tiàn头迸.(bèng)裂浣.(huàn)纱D.魂悸.(jì)暮霭.(ǎi)教坊.(fáng)纶.(lún)巾2.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舞榭歌台嬴得仓惶北顾B.转轴拔弦坐中泣下谁最多C.雕栏玉砌常使英雄泪满襟D.戌角悲吟只是当时已枉然3.选出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①铁骑突出..刀枪鸣②暮去朝来颜色..故③恬然..自安④曲终收拨当心..画⑤整顿..衣裳起敛容⑥曲罢悯然..⑦相逢何必..曾相识⑧老大..嫁作商人妇⑨今漂沦憔悴..A.①③④⑦B.②⑤⑥⑧C.③⑥⑦⑨D.④⑤⑦⑧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栗(战栗)深林兮惊层巅②惟觉.(睡觉)时之枕席③去来.(回来)江口守空船④莫辞.(拒绝)更坐弹一曲⑤却.(退却)坐促弦弦转急⑥中原北望气.(悲愤)如山⑦都门帐饮无绪.(心思)⑧烽火扬州路.(宋代行政区划名称)A.②④⑥⑦B.①③⑥⑧C.①④⑦⑧D.④⑤⑥⑧5.将下面的诗句按春、夏、秋、冬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①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②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A.③④①②B.②④①③C.②①④③D.③②④①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在唐、五代时已经出现,称曲、杂曲或曲子词;到宋代才广为流行,改称词。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观察与感受皆可入词。B.李白和杜甫分别代表了唐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传统,在风格上,李白的诗清新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C.柳永和苏轼均是北宋词人,在北宋,柳永代表了婉约派的最高水平,而苏轼则开创了豪放一派。D.“三曹”是指曹操、曹丕和曹植三父子,其中以曹植的文学成就最高。“三苏”指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以苏轼的文学成就最高。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10题。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长诗”这个名称压根儿是自相矛盾,最长的诗不能需要半点钟以上的阅读。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二三分钟。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当然,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限止了中国诗的篇幅。可是,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外国的短诗贵乎尖刻斩截。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一位中国诗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另一位诗人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用最精细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境界,恰符合魏尔兰论诗的条件:那灰色的歌曲,空泛联接着确切。这就是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我愿意换个说法,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只影射着说不出来的话。济慈名句所谓:听得见的音乐真美,但那听不见的更美。我们的诗人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又说:“解识无声弦指妙。”有时候,他引诱你到语言文字的穷边涯际,下面是深秘的静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有时他不了了之,引得你遥思远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不知”得多撩人!中国诗用疑问语气做结束的,比我所知道的西洋任何一诗来得多,这是极耐寻味的事实。试举一个很普通的例子。西洋中世纪拉丁诗里有个“何处是”的公式,来慨叹死亡的不饶恕人。英、法、德、意、俄、捷克各国诗都利用过这个公式,而最妙的莫如维荣的《古美人歌》:每一句先问何处是西洋的西施、南威或王昭君、杨贵妃,然后结句道:“可是何处是去年的雪呢?”巧得很,中国诗里这个公式的应用最多,例如“壮士皆死尽,余人安在哉”;“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人谁在”;“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春去也,人何处;人去也,春何处”。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余下的,像哈姆雷特临死所说,余下的只是静默——深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因此,新式西洋标点往往不适合我们的旧诗词。标点增加文句的清楚,可是也会使流动的变成冻凝,连贯的变成破碎,一个复杂错综的心理表现每为标点所逼,戴上简单的面具,标点所能给予诗文的清楚常是一种卑鄙负薄的清楚,妨碍着霍夫孟斯戴儿所谓:背景烘衬的大艺术,跟烛影暗摇的神秘。7.对“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理解恰当的一项是()A.从短小的篇幅中体味到悠远的意境。B.在容易理解的内容中看到悠远意境。C.在篇幅短小的诗歌中抒发含蓄感情。D.在简洁的语言中感受余音绕梁之美。8.对下面文中的句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假如鞋子形成了脚”是说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B.“脚也形成了鞋子”是说篇幅短小形成了中国诗的特点。C.“那灰色的歌曲,空泛联接着确切”是说用精细确定的形式,表达不可名言的内涵。D.“烛影暗摇的神秘”是作者所反对的运用标点而带来的对诗歌意境的破坏。9.下面不属于中国诗歌“富于暗示”的表现形式的一项是()A.语言文字中包含无穷内涵。B.诗意不了了之。C.使流动的变成冰凝。D.问而不答,以问为答。10.下面对文章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将“暗示”换成“怀孕的静默”,是因为这样更能形象地说明中国诗歌创作的艰辛。B.作者认为诗歌形式的简短并不妨碍意蕴的延长,收缩往往表现为“言有尽而意无穷”。C.作者认为“云深不知处”的“不知”的“撩人”之处正在于它将无限的静默留给了读者。D.外国诗人与中国诗人在诗的审美上是相通的,都追求诗歌创作的意境深远。三、(12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1~12题。山园小梅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11.对诗中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暄妍”,是说梅花开得明艳美丽。B.颔联中的“横斜”,以影写梅描绘了梅枝的错落有致。C.颈联中的“偷眼”意思是偷看、不愿正视,写出了白鹤(霜禽)的孤傲。D.尾联中的“檀板”是拍板,这里指代歌唱;“金樽”指代饮酒。1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联表现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与赞颂之情。“独”、“尽”两字,充分体现了梅花不同凡响的性格和孤傲的神韵。B.“疏影”、“暗香”两句,写出了梅花独特的形态及芬芳,传神地表现了作者在水边月下对梅美、梅香的真切感受。C.“合断魂”三字,写粉蝶因爱慕梅美以至销魂,夸张地假想蝴蝶对梅的爱慕,侧面赞美了梅的神韵。D.尾联表现了作者及友人不喜欢世俗奢华热闹的宴饮歌唱,只愿在梅旁吟诗唱和、互相安慰的高雅情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3~14题。台城①刘禹锡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②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台城韦庄江南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注:①台城:六朝首都建业城旧址,在今南京城内鸡鸣山北麓、玄武湖南侧,六朝时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②结绮临春:南朝陈后主在台城营造结绮、临春、望仙三座高楼,以供游玩,并自谱《玉树后庭花》,中有“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之句。13.对这两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刘诗中的“六代”与韦诗中的“六朝”同指历史上建都金陵的六个朝代,即东吴、东晋、宋、齐、梁、陈。B.刘诗着一“竞”字,幻化出无数幅争奇斗艳、富丽堂皇的六代皇宫图。下句“最”字与之相接,引人联想,似见重重帘幕之内、香雾缥缈之中,翠袖红毡、轻歌曼舞的情景。C.韦诗“无情”二字是说台城柳并不管人间兴亡,它照样生长,照样“烟笼十里堤”。说柳无情,正写出诗人有情。D.刘诗“成野草”一句同韦诗“鸟空鸣”一句都是以乐景写哀情。草和鸟都不解世事兴衰,草绿鸟啼,描绘出了一派繁盛欢乐的景象。14.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两首诗都是凭吊古迹之作,吊古中都寄寓了深刻的历史教训,抒写了诗人的盛衰兴亡之感,流露出浓重的伤感情绪。B.刘诗中指出造就“万户千门成野草”的凄凉结局,乃是因为陈后主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暗含了对当时唐代统治者的批评。C.韦诗全诗写景,以霏霏细雨、江草、啼鸟和柳色着意营造了一种四望迷蒙、烟笼雾绕、如梦如幻的氛围,而一座荒凉破败的台城就隐藏在其中。D.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手法。刘诗把野草丛生的荒凉破败与昔日“万户千门”的热闹繁盛比照,韦诗则用江雨、江草、啼鸟、柳色等景象同如梦如幻般转瞬即逝的六代豪华相比照。第Ⅱ卷(共108分)四、(18分)15.默写(任选5句)(5分)(1)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2)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3)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4)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陆游《书愤》)(5)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6)______,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16.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问题(6分)南乡子唐·李珣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1)这首词所要表现的主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3)“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在本词中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请作简要回答。(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问题(7分)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1)在风雨中,“同行皆狼狈”,而词人却能“吟啸且徐行”“竹杖轻胜马”,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也无风雨也无晴”中“风雨”和“晴”有何深沉的含义?(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西湖梦①西湖胜迹中最能让中国文人扬眉吐气的,是白堤和苏堤。两位大诗人、大文豪,不是为了风雅,甚至不是为了文化上的目的,纯粹为了解除当地人民的疾苦,兴修水利,浚湖筑堤,终于在西湖中留下了两条长长的生命堤坝。②清人查容咏苏堤诗云:“苏公当日曾筑此,不为游观为民耳。”恰恰是最懂游观的艺术家不愿意把自己的文化形象雕琢成游观物,于是,这样的堤岸便成了西湖间特别显得自然的景物。不知旁人如何,就我而论,游西湖最畅心意的,乃是在微雨的日子,独个儿漫步于苏堤。也没有什么名句逼我吟诵,也没有后人的感慨来强加于我,也没有一尊庄严的塑像压抑我的松快,它始终只有一条自然功能上的长堤,树木也生得平适,鸟鸣也听得自如。这一切都不是东坡学士特意安排的,只是他到这里做了太守,办了一件尽职的好事。就这样,才让我看到一个在美的领域真正卓越到从容的苏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