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去看海》课堂实录及评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我要去看海》课堂实录及评析黄兰/执教王小毅/评析(1.重庆市渝中区中华路小学,重庆400015;2.重庆市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重庆400015)课前谈话:师:昨天黄老师到会场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你们想知道吗?生:想。师:讲台上粉笔盒儿里的几支粉笔出走了。你知道它们去哪儿了吗?生:去看海去了。(该生在开课时说头晕)师:你觉得应该是一支什么颜色的?生:我觉得应该是一支蓝色的粉笔,去看大海了。师:你头还晕吗?好点了。我们继续猜。生:一支白色的粉笔去了舞台,黄老师要用它写字。生:一支黄色的粉笔去了荒凉的沙漠,它想去骑骆驼。生:一支绿色的粉笔去了沙漠,它想给荒凉的沙漠增添一点绿色。(观众热烈鼓掌)师:不过黄老师的想法不一样。我认为它们是集体出走的。它们去了广场,用自己的颜色装扮这座城市,因为这几天来了许多全国各地的客人。不过,有两支又偷偷跑回来了,一支黄色的,一只蓝色的。瞧,它们就跑到了题目的右下角,摇身一变,变成了什么?生:黄兰师:哈哈哈,那是老师的名字。【评析:“几支粉笔出走了”,新鲜,有趣,很童话。“猜猜粉笔去哪儿了”,离奇,幽默,很智慧。“你头还晕吗”,亲切,细心,很人文。未成曲调先有情。】一、创设情境,进入童话师:请孩子们齐读屏幕上的题目。生:我要去看海。师:猜猜看,这是谁的梦想?生:老师的,粉笔的,毛毛虫的……师:还真被你们猜中了。瞧,这是菜园子里的一条毛毛虫的梦想。要知道他2只是一条小小的毛毛虫,唯一的荣誉是在“超级慢”比赛中和蜗牛先生并列第一。听说山那边有一片蓝色的大海,他一直想去看看。这梦想能实现吗?生:能。师:愿意帮助他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吗?生:愿意。师:来,我们和毛毛虫一起踏上追寻梦想的童话之旅。(板书:童话)【评析:当一个充满诱惑的主题“我要去看海”、一个鲜明的童话形象“小小的毛毛虫”和一个童话的表达情境“拟人体的童话语言”展现在眼前时,孩子们无法抗拒内心的召唤,迫不及待地扑向那充满冒险与未知的童话世界。】二、寻找密码,认识童话师:(出示课文结构图)我们刚刚学完这两篇童话,从故事情节上看,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想一想问树根问门先生问女孩被砍倒拉走被锯成细木条被点成灯火做成火柴卖掉——《去年的树》小红狐警察小兔子老婆婆蓝鼻子小女巫抢书包误解他误解他误解他魔杖点几下有人类所有表情——《小木偶的故事》生:那些主人公都经过千辛万苦才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师:你的发现真了不起。你看,在我们读过的童话故事中,还真有这样一类童话,主人公总是在成长的经历中不断地遭遇一个一个麻烦,这些麻烦又都被一一化解了,故事总是那么一波三折。【评析:“读写结合”是传统的习作教学策略,只要运用恰当,也能创造奇迹。以课文结构示意图作为支架,孩子们很容易发现历险记这一类童话的表达秘妙——相似情节总是反复出现,使故事一波三折,充满悬念。用得刚刚好!】3三、指导练笔,创写童话师:毛毛虫一个人穿过巴掌大的菜园子,出了门。(出示地图)这一路上,毛毛虫遇到了什么麻烦?生:在沙漠里迷路,被车压着。师:沙漠里有车吗?生:有骆驼,被骆驼踩着。师:这麻烦可够大的。这麻烦怎么化解的?生:他去找北斗星。师:是的,运用这样的生活常识,就能解决迷路的麻烦。生:毛毛虫到了田野,农民们以为他要吃秧苗,就准备用锄头除掉他。他就地一滚,躲在一片树叶后面,他也是绿色的,农民看不见,才逃过了这一劫。师:在沙漠遇到麻烦,是靠北斗星或太阳解决的;在田野遇到麻烦,是靠树叶解决的。他不会总是这么幸运吧?生:他在城市里会被车压。师:你过马路也总是担心这样的事情发生吧。挺危险的,来来往往的车,毛毛虫怎么躲过啊?生:一个小女孩儿告诉他,过马路要看斑马线。他照着做了。师:生活中的这些小常识能帮助化解麻烦。我发现你们把友情悄悄地送给了毛毛虫。有时候,友情就是最温暖、最给力的化解麻烦的方式。生:要经过小溪、小河什么的,毛毛虫怎么办?师:我想不出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忙了。生:一条船经过,他就巴在船上。船靠岸,他就下去了。师:生活中不会总是那么幸运,他怎么化解?生:突然,一片树叶飘飘悠悠落在他面前,毛毛虫踩上去,那树叶就像一张具有魔力的神毯,载着他从小河的这边飞到彼岸。师:依靠神力来化解,够神奇的。我告诉你们,这神力往往是历险记一类的童话的一大特点,非常有意思。这麻烦还在继续,不过,有什么呢?他总能化解。我们赶紧拿起笔来,选择一段经历写清楚毛毛虫遇到什么麻烦,怎样化解的。在抽屉里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习作纸,接着纸上的那句话往下写。老师给你们8分钟时间,注意草稿的书写速度。4写一写1.选择一段经历写清楚毛毛虫遇到什么麻烦,怎样化解的。2.注意草稿的书写速度。麻烦:迷路、受伤、孤独、遥远、痛……化解:友情、运气、神力、智慧、爱……(学生习作,老师个别指导)【评析:这是习作的构思环节,黄老师的指导非常精彩。将故事的经历聚焦为“麻烦”和“化解”,便于孩子感知这一类童话的特点;将“麻烦”和“化解”具体到孩子能感知的迷路、遇险、神力、科学常识等,使指导有方法,能落地。将“写什么”的思路以童话的方式打开,使故事温暖美好,神奇有趣,既能反映孩子们的现实生活,又投射孩子们的内心。让孩子们的思维在静悄悄的习作中绽放个性。书写速度的要求体现了对中年段孩子的常规要求。】师:谁愿意来分享这一段历险记?其余同学注意听,毛毛虫遭遇了什么麻烦,讲清楚了吗?怎么化解的,说明白了吗?生:毛毛虫来到一片森林,他准备继续前进时,却发现自己被一只可怕的蜘蛛盯上了。毛毛虫不敢多想,赶紧逃跑。当他来到一条小河边,想到自己可以借助那片树叶飘到对岸,因为蜘蛛不会游泳。最后,毛毛虫凭借自己的智慧逃脱了魔掌。(观众热烈鼓掌)师:听清了吗?毛毛虫遇到什么麻烦了?怎么化解的?生:一只可怕的蜘蛛盯上了。借助那片树叶飘到对岸。师:看来是说清楚了的。不过我有个疑问,这麻烦够惊险吗?被一只可怕的蜘蛛盯上了,想问点什么吗?生:蜘蛛是怎么追毛毛虫的?蜘蛛的网什么样子?蜘蛛到底有多可怕?蜘蛛有多大?师:这些地方都可以再写一写。毛毛虫的化解够幸运吗?你还想问点什么?生:树叶怎么飘过来的?为什么要来帮毛毛虫?毛毛虫看到这样一个陌生人,怎么就相信了呢?树叶说了什么?师:就这样问一问:麻烦够(困难、惊险、刺激)吗?对(制造麻烦的人或物)提提问;化解得(神奇、巧妙、幸运)吗?对(化解麻烦的人或物)提提问。5然后加一加(老师用添加符号在学生习作上作示范),我们的习作就更具体。改一改1.在遇到什么麻烦、怎样化解不清楚的地方问一问,加一加。2.注意用上添加符号。麻烦够困难、惊险、刺激……吗?化解得神奇、巧妙、幸运……吗?(学生修改习作,老师个别指导)师:(再次出示那位学生的习作)毛毛虫来到一片森林,他准备继续前进时,却发现自己被一只可怕的蜘蛛盯上了,(这可是世界上最毒的希尼亚蜘蛛,一旦被它的网粘住,绝对就没有生存的可能了)。毛毛虫不敢多想,赶紧逃跑。当他来到一条小河边,想到自己可以借助那片树叶飘到河对岸,(就问树叶:“树叶先生,你能帮我逃离吗?”)因为蜘蛛不会游泳,最后,毛毛虫凭借自己的智慧逃离了魔掌。(观众热烈鼓掌)师:麻烦够大了,可是毛毛虫怎么通过和别人交往来化解麻烦,你还可以问一问,然后加一加。【评析:这是习作的加工环节,黄老师的做法接地气。通过问一问、加一加的方式,将“把遇到麻烦、化解麻烦的一段经历写清楚,改具体”这个习作目标落到实处。添加符号的使用也是习作的常规训练。】四、分享童话,延伸发布师:阅读你们的童话真有意思。我想请一组来分享,四人一小组先排排序。(小组排序后,音乐响起,教师和一组的学生合作发布童话。)师:妈妈认为毛毛虫一生只需要做好一件事——那就是啃树叶。但生活中一定还有比啃树叶更有意思的事!毛毛虫开始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生:爬呀,爬呀,终于爬到了小河边。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片树叶飘飘悠悠落在他面前,毛毛虫踩上去,那树叶就像一张具有魔力的神毯,载着他从小河的这边飞到彼岸。师:麻烦又来了。生:爬呀,爬呀,终于爬到了田野里。他那碧绿的身体被农民看见了,说:6“讨厌的虫,不许吃我的秧苗。”毛毛虫大惊失色,说:“我不会伤害你的稻谷的,我要去看海。”可是农民听不懂他的话,情急之下,毛毛虫躲到一片叶子后面,农民找不到,以为他死了,不会伤害到他的秧苗,就高高兴兴地走了。毛毛虫见农民走了,悄悄地对自己说:“好险啊!”师:一波刚平,一波又起。生:爬呀,爬呀,终于爬到了大山里。他迷路了,遇见了一个农夫,告诉他:“穿过这片树林,看见小河,就可以走出去了。”毛毛虫说:“太好了。谢谢您!”师:麻烦刚走,麻烦又来了。生:爬呀,爬呀,终于爬到了山路上。他又迷路了。这时,他抬头看见了北斗星。北斗星对他说:“你看见了我,往这个方向走就可以走出森林。”毛毛虫说:“谢谢您,北斗星!我今后一定要报答你的。”师:没完没了的麻烦!可是,又有什么关系呢?大海——也许就在山的那一边吧。(观众热烈鼓掌)师:瞧,一个同学讲了毛毛虫的一段经历,几个同学连起来就成了一个故事了。如果把我们每个同学写的童话连起来,就是毛毛虫实现梦想的“九九八十一难”,这样就成了我们班的连载童话。(板书:连载)师:明天我们还可以继续发布,在班级、班级QQ群发布。我们既是作者,又成了读者,要是把爸爸妈妈加进来,他们也成了我们的读者。师:明天毛毛虫又会遇到什么麻烦?谁知道呢!【评析:小组给发布的童话排排序,使孩子们能由段到篇的自我建构意义。童话的发布指向习作分享的意义,连载发布则指向故事的连贯性、完整性、连续性。这两个环节加强了孩子们既作为作者又作为读者的角色认同,撩拨起孩子们创作童话的欲望,“为读者而写”。结束的问题揭示了连载童话的不可预知性和童话的意义——追寻梦想的意义一直在路上。】总评:越来越多的老师更喜爱这样的课堂,它安静、朴素、清浅、踏实。因为这样的课能让学生静得下心来,因为这样的课不是秀给别人看的,因为这样的课是给认知有限的孩童上的,因为这样的课一步一个脚印,学生有进步。我想,黄老师执教的习作课《我要去看海》能得到大家的高度认可,原因也在此。笔者以为,这样既有学理高度又有学情地气的习作课,源自黄老师准确的教学把握。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关系的来回斟酌与综合考量。文体与学情的关系。写作是一种文体思维:诗人用诗思维,散文家用散文思7维,小说家用小说思维,记者用新闻思维,学者用论文思维……优秀的作者,往往得益于不同寻常的文体敏感。童话的创作理应遵循童话的文体特征——情节曲折,想象丰富,形象感人,道理含蓄。但小学生习作并不等同于创作,这节习作课的落脚点在哪里?黄老师参考了中年段的习作要求“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参考了单元的习作要求“想象一下,它们发生了一些什么事,编成故事写下来”,最后聚焦到童话的基本特征“情节曲折、想象丰富”这个点上。在此基础上,黄老师的教学要求进一步向学情靠拢,聚焦到“写历险记一类的童话”,聚焦到“把遇到麻烦、化解麻烦的一段经历写清楚,改具体”。这样的目标定位基于文体与学情的综合考量,具体、准确、可操作、可检测。既体现了教学生把童话写成童话的思想,又不忘学生的认知起点,将教学目标转化为教师可操作的教学行为和学生可操作的习作行为。虚构与真实的关系。童话所表现的尽管是一种幻想的、超现实的世界,但无论怎样变化,怎样超现实,都会留有某些现实生活的影子。不注意这点,学生习作中的想象多半是一些无厘头的思想漫游,或者毫无关联的搞怪想法。想象和现实生活是影响语言产生的两大要素。黄老师深谙此理,营造了一个童话式的交际语境:话题“我要去看海”,多么不平凡的梦想;主人公“毛毛虫”,多么不起眼的人物;情节“不断遇到麻烦”“不断化解麻烦”,多么不容易的经历。这样的表达格局召唤着孩子去幻想,去交往,把自己的梦想寄托于一只可爱的毛毛虫,去跋涉,去奋斗,去经历,在童话故事中丰富自己的成长体验,懂得追寻梦想的意义一直在路上。喜欢童话表达,投射着儿童内在的心理需要;喜欢幻想联想投射着儿童对现实生活的感知。创写童话的过程,即儿童与自我交往的过程,与现实生活交往的过程,交往产生语言,交往生成情智。这节课虚构与现实无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