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解诗律:是格律诗(又叫今体诗,近体诗)格律的简称。格律仄、对仗。《诗韵》:它是唐宋以来形成的专门为科举考试时写格律诗而编写的一本宫修韵书。是做诗所依据的韵书,一般指《平水韵》,平、上、去、入四声一共106韵。每首格律诗都必须在同一平声韵中选韵脚字。邻韵:按照诗韵的排列次序,读音相近、序号相邻的韵。借韵(衬韵、孤雁入群):五言诗首句,也有偶尔用邻韵的,但首句用邻韵,叫做借韵。出韵(转韵、错韵、失韵、犯韵):一首诗中的韵脚不是同一韵中的字叫出韵。重韵:词体术语。即韵脚用同一字相协,或重复用同一字协韵,是词体中一种特殊而少见的体式。重韵,重做重复意,是指一首诗中,用同一个字重复押韵。是近体诗中的忌讳。三平调:诗句中如果最后三个字全都是平声字,就叫做三平调。粘对:对,是同一联中,对句和出句的平仄来说的,对句第二个字的平仄要跟出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相对。即平对仄,仄对平。黏,是就相邻两联中,下联出句和上联对句的平仄来说的,下联出句第二个字的平仄要跟上联对句第二个字的平仄一致。即平黏平,仄黏平。失粘:不合乎“黏”的规则。失对:不合乎“对”的规则。拗救:格律诗中,如果违反了平仄格律叫做拗。一个句子拗了,诗人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的位置上加以补救叫做救。合称为拗救。犯孤平:格律诗的一个句子中,全句除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声字,这叫做犯孤平。有些情况(如处于一句之中的四、五、六字的位置上)是两个仄声字之间夹一平声字,前人也称为犯孤平对仗:由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上相关联的句子构成的句式。工对:出句和对句相同位置上的字,其词性、结果相同。如果是名词,其意类相同,叫做工对。宽对:一联中,词性、结构对仗不工整,叫做宽对。正对:上下两句意义相近的对仗叫做正对。反对:上下两句意义相反或提问题的角度相反的对仗叫做反对。借对(假对):利用某个词的同音关系或一词多义关系构成的对仗。分为借音和借义。流水对:出句和对句字面上的对仗,意思前后相承,不能颠倒,势如流水,叫做流水对。扇面对:扇面对又叫“扇对”“隔句对”“开门对”。上联出句和下联出句对仗,上联对句和下联对句对仗。换柱体(偷春格):对仗联是律诗的支柱,中间两联对仗为正例。首联对仗而颔联不对仗,即首联、颔联换了对仗位置,叫做换柱体。蜂腰体:全诗只有颈联对仗,叫做蜂腰联。又叫蜂腰格。词调:词是曲子词的简称,最初是配乐的歌词,有自己的乐谱,这种乐谱就是词调。词牌:词调的名称叫做词牌,其命名往往跟词的内容有关。词谱:集词调的各种体式分类编排的工具书叫做词谱。词谱是对词调内容的具体描写。宋代已有了词谱,记录的是曲调和声律。《词林正韵》:清人戈载编纂的一部词韵书,书分三卷,分平、上、去三声为十四部,入声为五部,一共是十九个韵部。他的分部,实际上是依据前人作词用韵的情况归纳而来,这就是他所说的“取古人之名词参酌而审定”。戈氏的分韵虽是归纳、审定工作,但其结论却多为后人所接受,论词韵之士多据以为准。戈氏所分的词韵十九部,事实上也是进一步归纳诗韵即“平水韵”而来。添字:一首词的曲调虽有定格,但在歌唱之时,还可以对音节韵度,略有增减,增叫做添字,与移宫转调有关。摊破:添字后引起句式的变化,一句破成两句,称为摊破。减字:唐宋曲子词中的术语。词的句度和声韵,都须按谱填写,不能变换。但当时音乐家在声腔方面,仍有所伸缩,因旧曲为新声。偷声:唐宋词曲术语。唐代绝句多配乐歌唱。歌唱常用和声﹑散声﹑偷声等方法以调节曲调的抑扬缓急。偷声,即在一句中偷去一字。小令:宋人顾从敬在《草堂诗余》中把五十八字及其以下的词。领字:即在一句开头用一个字、两个字、三个字,在语气上稍作停顿,但不点断,在语义上领起下文,起着一种特殊的作用。一字逗(豆、读):领字中,最主要的是单字领,称作一字逗。领字多为虚词,在各句式中,分别构成上一下三、上一下四、上一下五、上一下六、上一下七等不同节奏。次韵: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次韵就是和诗的一种方式。也叫步韵散曲:散曲元代称为“乐府”或“今乐府”。是配合当时北方流行的音乐曲调撰写的合乐歌词,是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的音乐文学,是当时一种雅俗共赏的新体诗。在元代,散曲一般称为乐府或词,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宫调:中国传统乐学把音乐实践中音、律、声、调之间的逻辑关系概括起来,用以表明调性范畴的全面情况的基本理论。音乐实践中所用一定音阶的各个音级,各相应于一定的律高标准,构成一定的调音体系;某一调音体系中的音阶,又都具体地体现为以某“声”为主的一定调式。审察其间的诸种逻辑联系,包含律高、调高、调式间各种可变因素在内的综合关系的研究,即是宫调理论。诗的格律包括五个方面:句数、字数、押韵(通常押平水韵中的平声韵)、平曲牌:曲牌是传统填词制谱用的曲调调名的统称。俗称“牌子”。曲谱:曲谱即乐谱,是记录音乐音高或者节奏的各种书面符号的有规律的组合,如我们平时常见的简谱、五线谱、吉他谱、古琴谱等等各种现代的或者古代的乐谱都叫做曲谱。《中原音韵》:《中原音韵》,元代周德清撰戏曲(北曲)曲韵专著,是我国出现最早的一部北曲曲韵和北曲音乐论著。该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曲韵韵谱、“正语作词起例”和“作词十法”。《中原音韵》无论是音韵学方面,还是曲学理论方面,都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衬字:曲牌所规定的格式之外另加的字,称为“衬字”。衬字一般用于句首或句中,句末则很罕见。鼎足对:人们常用“鼎足”来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所谓“鼎足对”,就是指三个互为对偶的句子组成的对联。“鼎足对”是“三柱联”的一种形式,《载敬堂集·载敬堂联话》:“'三柱联'分平排式三柱联和鼎足式三柱联,后者即‘鼎足对’。连璧对:前四句对仗叫做连璧对。独木桥体:使用同一个字作为全篇或一半以上韵脚的词,叫做“独木桥体”,又叫独韵诗、一字韵诗、福唐体。每句韵脚用同一个字。实际就是复字诗的复字在末尾的,因此也可叫同尾诗。赘韵:曲中不必用韵的地方用韵。落韵:在曲中该有韵的地方没有韵。暗韵:在句中节奏点用韵。对联: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对联平仄:对联讲究平仄,上下联相对处的平仄要相反,上联的末字出必须是仄声,下联末字必须为平声。三柱联:由一上联和两下联组成,两下联同对一上联,一上联收于仄声,两下联皆收于平声。分平排式三柱联和鼎足式三柱联。马蹄韵:又叫马蹄格,是以马蹄行进规律为喻,对对联格律的一般规律的总结,是对联格律的最标准形式。无情对:对对联的一种格式,对联一般要求上下联内容要相关,配合要紧密。但有一种对联,只讲究上下联字词相对,至于内容则各讲各的,绝不相干,使人产生奇谲难料,回味不尽的妙趣。二、文学常识1.《谏逐客书》:早见于《史记﹒李斯列传》,后又见于《邵明文选﹒上书》2.《报任安书》:早见于《汉书﹒司马迁传》后《邵明文选﹒书》3.欧阳修:字永叔,号酒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后人辑有《欧阳文忠公文集》4.现代汉语里,姓氏是一个词,“名字”也是一个词,但在古代,“姓”和“氏”“名”“字”的概念却全然不同。5.“姓”:姓,人所生也……从女,从生,生亦声。来源:古者因生以赐姓。因其所其生赐之姓也,若夏吞薏苡而生,则姓苡氏,商吞燕子而生,则姓为子氏,周履大人迹,则姬氏。现代学者注意到姓与图腾的关系,黄文山先生说:“中国古姓,多为图腾之遗留。作用:东汉,班固《白虎通义》:“人所以有姓者何?所以崇恩爱、厚亲亲、远禽兽、别婚姻也。6.得氏于朝代名、国名:夏、商、周、秦、齐、楚、燕、韩、魏等。7.得氏于封邑名:赵,武。8.得氏于地名:即以居住为氏,北宫、南郭、西门、东闾。9.得氏于字:仲、叔、季。10.得氏于官职:司徒、司马、司空、司寇。11.得氏于职业职能:巫、屠、优、卜、陶。12.姓氏本来是有别的,到战国后混同,到汉代就已不能清楚区分。13.古代的名:名是代表一个人的符号。命名:可根据出生时的情况来命名。(寤生)也可根据道德、理想、信仰等来命名。(曹操、杨修)14.古代的字:古代礼书中说,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时要取字。名是父亲取的,字是宾客取的。取字后,外人只能称其字,家人可乎其名。[男子的字:贵族的字早期全称用三个字,首字表示长幼(孟、仲、叔、季)第二个字是字,第三个字是性别。]15.古代的号:号,又叫别号,一个人的姓、名、字都不由自己选择,号却是可以自己选择。(以自己的身份命号、以自己的居处命号)16.谥号:帝王、后妃、百官等有爵位的人死后,朝廷议定的特殊称号。(官谥为皇帝给大臣,私谥为家人朋友,当时名士)17.文体:就是文章的体裁。魏晋时,就开始对文体的类型和特点进行研究了。曹丕的《典论,论文》和陆机的《天赋》,是研究文体的发轫之作。曹丕的论述,开创了对文体进行分类研究的先河,在文体研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18.《文心雕龙》:具体探讨了各种文体的源流,解释了名称的含义,阐述了各体的特点,是研究文体的重要文献。19.《邵明文选》:是我国第一部按照文体选文的集子是南朝,梁,萧统写的。该书把文章分为三十九类。20.按照语言形式标准分类,可把古代文体分为(1)散文: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比较自由的文体,在语言形式上没有固定的要求,完全可以根据内容需要随意写作。(2)韵文:押韵的文体。诗、词、曲、辞、赋以及颂赞、箴铭等。(3)骈体文:讲究骈偶的文章。在辞赋的影响产生的一种特殊文体,讲究平仄和对仗,又不押韵。21.辞赋:辞与赋的总称。辞:是楚辞的简称,因为楚辞的代表作是《离骚》所以又称“骚”“骚体”。楚辞的产生于战国时的楚国,是在《诗经》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诗体,是我国最早的乡土文学,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赋:《诗经》是赋的远祖,《楚辞》是赋的近亲。赋在发展中,经历了骚赋、古赋、骈赋、律赋、文赋五个阶段。(骚赋:模仿《楚辞》而写的赋。古赋:又叫辞赋、汉赋、汉大赋,主要指汉人写的长篇大赋。骈赋:是在古赋的基础上发展变化出来的一种赋体。律赋:是唐宋科举考试时使用的一种试体赋,是在骈赋的基础上发展的。文赋:是在唐宋古文运动影响下产生的一种赋体。)22.古汉语的修辞:修辞,是根据表达的需要,选用恰当的语言形式,使之确切地传情达意,以便充分发挥语言交际功能的一种手段。(1)起兴:又叫兴,是《诗经》风、雅、颂、赋、比、兴之一。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借物发端,先说别的事情,再引出要叙述的内容。起兴由兴句和本句组成。先言他物的句子为兴句,被引出的要叙述的句子为本句。(2)委婉:不把要表达的内容直接了当地说出来,而是有意地话得委婉曲折。又叫婉曲、婉转、曲折。使用谦敬语、避讳语、迂回语、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委婉表现手法。(3)连及:在叙述某一人或事物时,连带提及另一人或事物,而另一人或事物不表意。分为专有名词连及、一般名词连及。(4)共用:一个词语和其他两个或两个以上词语搭配、共同使用。(5)反覆:为了强调突出某种思想感情,使一些词语或句子反覆出现。分为连续反覆、间隔反覆。(6)互文见义:在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两个并列词组或句子中,相应位置上的粗语互相隐含、渗透、补充。又叫互文、互辞、互言、互体、参互。分为本句中的互文见义、对句中的互文见义。33.音韵学:也叫声韵学、汉语音韵学。是中国传统语言学的一个门类,是研究汉语语音古今沿革的一门学科。34.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上古、中古、近古、现代。上古音:指周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音,以《诗经》音系为代表。明清学者把上古音称为古音。中古音:指隋唐宋时期的语音,以《切韵》音系为代表。近古音:指元明清时期的语音,以《中原音韵》音系为代表。现代音:指现代的语音,以现代普通话音系(即北京音系)为代表。35.等韵学:音韵学者把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称为等韵学。(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构成了音韵传统的三大分支学科)36.反切:是一种传统的注音方法。在没有音标字母的条件下,较之譬况、读若、直音等注音法来说,反切还是较为科学的注音法,也是我国古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