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智慧及其在企业集团管理应用杨宝民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9/8/291道家智慧及其在企业集团管理应用案例清华大学房地产总裁班教授深圳新摩尔商业管理总经理杨宝民电话:13823509154QQ:2507034082019/8/292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姓李,名耳,人称老聃(dan),春秋时楚国苦县(今河南)人,按《史记》记载,东周王朝做过管理图书的官吏,后来弃官引退.写下《道德经》----《老子》.2019/8/293后来,《道德经》成为道家的经典,又称为《道德真经》,老子李聃也就由人成为神--太上老君.到了唐朝,又封为玄元皇帝.《老子》是一部关于人生观、世界观、宇宙观的哲学著作,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辉结晶,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精华。2019/8/2942019/8/295庄子是道家学派另一位重要代表人物。姓庄名周,战国时代蒙邑(今河南)人.庄子的著作被名为《庄子》,最初有52篇,现传世有33篇。庄子的逍遥游与黄老学派富民思想的结合庄子的逍遥游认为要摆脱世俗社会的枷锁,获得个人的精神自由和最大快乐。启发我们要追求言论自由和学术自由,启迪灵感思维。老子道德经主张不扰民,追求社会和谐。《黄老帛书》倡导国家的强盛在于民富的思想。通过借鉴上述思想,我们不仅要追求精神分子的个人自由,还要追求百姓物质与精神的富足。2019/8/296淮南子发展的无为而治国家管理思想可以应用于企业集团管理中淮南子认为要以道家无为而治思想为主,还要吸纳儒家仁义教化思想。在国家治理中必须有法治,在企业管理中也要注重遵循君无为,大臣有为的思想。企业的制度建设和流程优化是应对竞争必备的。《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汉族哲学著作,道家[1]作品。高诱在序中指出此书的思想内容:“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出入经道。言其大也,则焘天载地;说其细也,则沦于无垠;及古今治乱存亡祸福、世间诡异瑰奇之事。其义著,其文富,物事之类无所不载。然其大较,归之于道。”班固《汉书·艺文志》将其归入“杂家”,《四库全书总目》亦归入“杂家”,属于子部。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糅合了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鸿」是广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东汉高诱《淮南鸿烈解序》)。作者认为此书如道一样包括了广大而光明的通理。刘安的父亲刘长是汉高祖的庶子,封为淮南王,刘安作为长子,承袭父爵,故亦称淮南王。刘安撰作《淮南子》的目的,是针对初登基帝位的汉武帝刘彻,反对他所推行的政治改革。2019/8/2972019/8/298战国中期,有的思想家将传说中的黄帝与老子的思想融合起来,称为黄老道家。汉代初年的统治者汉文帝,汉景帝接受黄老思想,在治国活动中主张“无为而治”,“与民休养生息”,开创了历史称为“文景之治”的太平时代。这是道家思想在管理工作活动中一次辉煌的实践。汉代初年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取得成功汉文帝刘恒即位后,励精图治,兴修水利,衣着朴素,废除肉刑,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当时百姓富裕,天下小康。张鲁在东汉末年建立道教合一政权成功治理汉中张鲁(?—216年、245年[1]或259年[2]),字公祺(《后汉书》作公旗)。祖籍沛国丰县(今江苏丰县)。东汉末年割据汉中一带的军阀,据传是西汉留侯张良的十世孙、天师道(五斗米道)教祖张陵之孙。张鲁为五斗米道的第三代天师(称系师),在杀张修后继续在汉中一带传播五斗米道,并自称“师君”。他采用道家思想善待百姓,让百姓休养生息,引得各方百姓投奔。雄据汉中近三十年,后投降曹操,官拜镇南将军,封阆中侯,食邑万户。2019/8/299道家文化是盛唐治国成功的主流文化基础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吸收隋朝过度压榨百姓引发农民起义的教训,尊奉道家文化安定百姓,将道家文化始祖老子尊为自己的祖先。亲自参与推翻隋朝起义的唐太宗李世民总结历代兴亡教训,称百姓是水,统治者是船,船能载舟,也能覆舟。必须让百姓富足,才能治理好国家,因此,唐代将道教作为国教,倡导道家文化为主,出现了唐代盛世,对外开放,包容大气,出现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诗圣杜甫和诗佛王维,中华唐代文化受到世界各国的推崇,将中国人居住的地方叫做唐人街。2019/8/29102019/8/2911关于“道”:“道”实指路,引申为法则、规律,再演绎为一种人生观、世界观,一种政治主张、一个思想体系。2019/8/2912关于“道”:《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道”(法则、规律)“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命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2019/8/2913关于“道”因此,“道”是万事万物的本源与本体,一切都要遵守“道”而行.管理活动也不例外.“道”是道家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道家思想的核心。道家文化的传播方式之一知识分子阶层传播周敦颐推动了道家文化研究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道县)人,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两汉而下,儒学几至大坏。千有余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宋史·道学传》将周子创立理学学派提高到了极高的地位。其作品《爱莲说》具有重要文化意义。太极图说周敦颐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之至矣。2019/8/2914陈鼓应教授推动了现代道家文化的深度研究陈鼓应,福建长汀人。1963年获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哲学硕士学位。后任台湾大学副教授。1978年后在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哲学。现任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道家文化研究》学刊主编。著有《悲剧哲学家尼采》、《存在主义》、《庄子哲学》、《老子注释及评介》、《庄子今注今译》、《黄帝四经今注今译》、《老庄新论》、《易传与道家思想》、《管子四篇诠释》、《耶稣画像》及《周易注释与研究》(与赵建伟合著)等。他因著作《道家的人文精神》获得“致敬国学——2014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国学成果奖。陈鼓应教授指出,周敦颐的“太极图”渊源于道教系统,并论证其哲学代表作《太极图说》的主题乃是继承道家气化宇宙论。周敦颐《太极图说》的学术思想体现出老子智性的哲学思维,而且生活情趣与精神意境则接近于庄周风格,两者相互交融,呈现出周敦颐“光风霁月”的艺术人生。陈鼓应教授指出,周敦颐继承隋唐五代以来儒、释、道三教融合的开阔学风,在他的生活历程中,与佛道友人往来密切。他在与佛僧道士交往时所写的诗文中,明确反对韩愈的“道统说”,并赞赏陈抟的道教学说。2019/8/2915从尼采到庄周陈鼓应在接受严格的西方哲学训练的同时,却感到深深的困惑和迷茫。西方哲学体系确实庞大,思维逻辑也的确严密,但陈鼓应却找不到“我”,找不到自己,感觉哲学“无法切入自己的生命”。直到读到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陈鼓应被宣称“上帝已死”的尼采吸引住了,尼采的反权威、反独断对于正处于矛盾中的陈鼓应犹如一剂清醒的良药。在那几年当中,他日夜沉浸在查拉图斯特拉的思想当中。由此,他也喜欢上了存在主义。不久后,陈鼓应偶然发现了庄子的一句话:尚无生者,乃所以尚无死也。他觉得很有存在主义的味道,就很喜欢这句话,于是就找庄子的书来看,一看不可收拾,又进入了庄周的世界。三次被大学解聘深圳的讲堂上,有位年轻人向陈鼓应诉说自己的苦恼:来到深圳后发现自己物质条件很差,现在每天追逐物质而放弃精神。陈鼓应说,40年前,他被大学解聘,措手不及,家庭困顿,得了胃溃疡还要四处兼课谋生。熬了一年后,老友介绍他参加古籍整理计划,不仅一次性预支给他稿费解决了经济之困,同时让他完成了《老子今注今译》、《庄子今注今译》两本书,真乃“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陈鼓应由于针砭时弊被台湾的三所大学先后解聘,他经常戏称自己“三起三落”。陈鼓应曾经说,自己既喜欢尼采,又喜欢庄子,两种奇妙而迥异的思想在他身上同时存在,而两种冲突的心境又常在他身上交替出现。看到世事不平,陈鼓应身上的尼采意志会激发他的知识分子风骨,痛击世俗,而被残酷的现实击倒在地的时候,庄子的恬淡高远又成为他生活下去的精神支撑。2019/8/2916道家文化的传播方式之二道教方式传播道教创始人是张道陵道家与道教是有区别的。当道家思想成为宗教,才能被国家支持,其思想被实现于国家行为。道教是在东汉时期形成的,它以当时盛行的黄帝、老子信仰为基础,以道家哲学作理论支柱,汲取佛教的宗教形式,将社会民俗中流传的鬼神信仰、医卜星相等方技术数都搜罗进自己的大葫芦中,从而形成多层次的宗教体系。道教史上张陵(一名张道陵)、张衡的天师道,张修、张鲁的五斗米道,张角的太平道等,都定名为早期道教。他们仿照汉代的行政制度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宗教组织。由上可知,张陵、张衡、张修、张鲁、张角都是道教的创始人。张道陵只是天师道(道教的一个派别)的创始人,不过天师道后来的声势较大,人们多以为张天师(道陵)为道教的创始人。2019/8/2917天师府位于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上清镇唐代国师司马承祯(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师)司马承祯(647年-735年),字子微,法号道隐,自号白云子,唐代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之弟司马馗之后。道教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立意畅玄皆本“道法自然”为根基,不摄引佛学,保持发扬道教的传统特色。自少笃学好道,无心仕宦之途。师事嵩山道士潘师正,得受上清经法及符箓、导引、服饵诸术。后来遍游天下名山,隐居在天台山玉霄峰,自号“天台白云子”。文学修养极深,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为“仙宗十友”。司马承祯认为人的天赋中就有神仙的素质,只要“遂我自然”、“修我虚气”,就能修道成仙。他将修仙的过程分为“五渐门”,即斋戒(浴身洁心)、安处(深居静室)、存想(收心复性)、坐忘(遗形忘我)、神解(万法通神),称“神仙之道,五归一门”。将修道分为“七阶次”,即敬信、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得道。唐玄宗开元年间,司马承祯身为道士却是帝王师,向唐玄宗和武则天建议无为而治,年高德劭,名望达到了高峰。2019/8/2918司马承祯对李白成名有伯乐之功八十多岁的司马承祯欣赏李白的艺术才华,李白得到宗师赞誉十分兴奋,当即写就《大鹏遇稀有鸟赋》一诗,序云:“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著《大鹏遇稀有鸟赋》以自广。”赋中写道:“伟哉鹏乎!此之乐也。吾右翼掩乎西极,左翼蔽于东荒,跨蹑地络,周旋天网;以恍惚为巢,以虚无为扬。我呼尔游,尔同我翔!”2019/8/2919李白传世真迹,《上阳台帖》纸本,草书,内容为:“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宋、齐、梁茅山派道教创始人—山中宰相陶弘景陶弘景,字通明,自号隐居先生或华阳隐居,卒后溢贞白先生,丹阳秣陵(今江苏镇江一带)人。陶氏生活于南朝,历经宋、齐、梁三朝,是当时一个有相当有影响的人物,博物学家,对本草学贡献尤大。陶弘景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推崇葛洪的著作,其经历也和葛洪有异曲同工之妙。《本草经集注》在中国医药学发展过程中写下了重要的一页,诸多创新与发展是勤劳聪敏、博学广识的先贤在中医药学方面的重大贡献,也成了我们

1 / 8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