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页共4页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目标知识要点课标要求1.质量守恒定律(重点)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能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质量守恒的实质会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3.化学方程式(重点)了解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和读法;掌握求出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的方法教学过程情景导入【讲述故事】一天,福尔摩斯和华生在书房里研究一桩血案,福尔摩斯往大烟斗中装烟丝,并将烟斗送入嘴里,点燃烟丝后开始大口大口的吸烟,烟斗上冒出缕缕青烟,华生问:“聪明的福尔摩斯先生,你知道青烟的质量是多少吗?”聪明的福尔摩斯不假思索的回答:“这容易,青烟的质量等于点燃烟丝前烟斗和烟丝的总质量减去烟丝烧完后留在烟斗中灰烬和烟斗的总质量。”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质量守恒定律提出问题在化学反应里,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与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有怎样的关系呢?猜想与假设1.反应前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小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2.反应前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3.反应前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大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探究实验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在锥形瓶底部铺一层细沙,上面放一块的红磷磷,用带有导管橡胶塞盖紧,在导管上系一气球,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m1;然后,取下锥形瓶,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再将其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m2。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小气球鼓起,冷却后,小气球变得更瘪反应前总质量m1反应后总m2第2页共4页质量实验结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m1=m2,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探究实验二铁钉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在锥形瓶中倒入适量的CuSO4溶液,塞好橡皮塞,几根铁钉(用砂纸打打磨光亮),将其放入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m1;将铁丝伸入CuSO4溶液中,过一会,观察现象?再将其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m2。实验现象铁钉表面上覆盖一层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反应前总质量m1反应后总质量m2实验结论铁+硫酸铜→铜+硫酸亚铁m1=m2,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归纳总结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实例(S+O2点燃SO2)①质的方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反应物是硫、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硫,反应条件是点燃②量的方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各物质间的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化学计量数之比S+O2点燃SO232:16×2:32+16×232:32:64即1:1:2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关系(即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S+O2点燃SO21:1:1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实例(S+O2点燃SO2)①质的方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反应物是硫、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硫,反应条件是点燃第3页共4页②量的方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各物质间的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化学计量数之比S+O2点燃SO232:16×2:32+16×232:32:64即1:1:2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关系(即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S+O2点燃SO21:1:1无数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2.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①“化学反应”:规定了研究范围,质量守恒定律不能用来解释物理变化。②“参加”: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和反应后剩余的物质不能算入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内。③“各物质”:不能遗漏任何一种反应物和生成物,特别是气体和沉淀。④“反应生成”: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不能算。⑤“质量守恒”:质量守恒定律只是研究化学反应的质量问题,热量、体积变化都不在研究范围之内。3.利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反应前后的“变与不变”,巧记为“六二二”:课堂讨论1.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后质量为什么减轻了?是否违背质量守恒定律呢?2.镁条燃烧后的质量为什么增加了?是否违背质量守恒定律呢?知识拓展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必须在密闭的容器里进行,否则反应前后天平会不平衡。探究点二化学方程式提出问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呢?交流讨论阅读教材归纳总结。第4页共4页归纳总结1.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C+O2点燃CO2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板书设计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二化学方程式1.定义:2.意义:(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3)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比;3.读法: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本堂课主要以实验贯穿教学。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点(以实验为基础)和新课改要求(学生为主体);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讨论,使学生在动中学、学中思,将学习和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知识的获取均以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获得,体现集体的智慧;同时,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不足之处本节课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了解不足,托盘天平操作慢,影响教学进程。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