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哲学第五课《意识的本质》教学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一框题意识的本质教案授课人:姜凌(兰州二中)2011年9月20日2《意识的本质》的教案学情分析本课既是对上节课知识“物质”理解的深化和延伸,又是理解下一框知识“意识的作用”的前提和依据。学生对物质的初步认识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学生迫切想了解意识这种神奇的现象。然而由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待培养,理解如此高度抽象的概念仍有一定的难度。本节课涉及到许多生物学和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既枯燥乏味,又抽象难懂,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及学生自己的思索。教材分析本框题着重论述论述意识的起源和本质。通过教学,旨在让学生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本课主要从三个角度来把握意识的本质:从起源来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生理基础来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从内容来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意识的起源,意识的本质。2.理解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劳动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3.结合所学哲学原理,分析从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一切生命物质所具有的刺激感应,再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活动中人的意识产生的条件,论证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意识起源和本质原理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具有正确认识意识现象、分辨物质和意识的界限、把握二者之间辩证关系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牢固树立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思想观点。2.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的信仰。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教学难点:意识的产生过程。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主要采用情景讨论法和活动启发式教学。学习方法:要学会运用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方法。教学过程:(复习旧课,导入新课)略(讲授新课)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起源)(板书)3(多媒体展示案例):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火中放置一个香蕉,人用杯子从附近的水缸中取水灭火后拿出香蕉来吃,猩猩很快学会了。当人把水缸放到猩猩经常玩耍的小河对面时,人们发现猩猩并没有从身边的小河中取水灭火,而是走过小桥,从水缸中取水,再走回来灭火。我们可以从这个实验看出,猩猩并不知道小河的水和水缸的水都是可以灭火的,对它来说,有用来玩耍的水,还有用来灭火的水,二者是不一样的。猩猩只是机械地模仿人,其智力水平仍然属于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并不是意识。黑猩猩和人都属于高等动物,为什么只有人具有高级的反应形式——意识呢?人的意识是某个神赐予人类的吗?(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板书)物质通过自身的发展产生意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它经历了由无机物的反应特性→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的意识的产生这样几个基本阶段。第一阶段是无生命物质的简单反应形式。(图片:自然界的“岩石风化”、“水滴石穿”等现象。)地球上最早存在的无生命的无机物,尽管还没有感觉、意识,但都具有简单的反应形式。这是一种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反应过程,是没有选择性的、完全被动的反应形式。第二阶段是低级生物对外界刺激的感应特性。(图片:1.向日葵总是面向太阳的方向,2.蚯蚓受到刺激后的反应。)无机物经过长期的发展,产生了有机物,出现了生物反应形式。在植物和低级动物身上,这种反应叫刺激感应性。应激性和反应特性的区别是具有了为了维持其生存而趋利避害的选择性,这就表现了一定程度的主动性,从此掀开了地球进化历史上新的一页。第三阶段级是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图片:1.狗见到食物会分泌唾液。)随着低级生物向较高级动物的发展,产生了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并在刺激感应性的基础上,形成较高级的反应能力,就是动物的感觉。动物的感觉是一种较高级的反映形式,它大大提高了动物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的能力。问题探究一:(1)这些反应与人的意识是什么关系?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2)动物的心理为什么不能发展为人的意识?动物心理不能发展为人的意识,其根本原因是它们缺少参加劳动,进行社会交往的实践。(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但纯粹的动物心理并不会自发地形成意识。劳动和社会交往不仅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需要,而且还提供了可能。在劳动过程中促进了人脑的生成,促进了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可见,劳动创造了人,也促使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促进了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多媒体展示案例):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地区,人们常看到一种神秘的动物出没于森林。一到晚上,有两个四肢走路的怪物尾随在四只大狼的后面。后来一队猎人进山打死了狼,在狼窝里发现并捕获了两个与狼嬉戏相处的裸体女孩,交给了当地米德纳布尔孤儿院院长辛格大主教。辛格给他们分别命名为卡玛拉和亚玛拉,大的约8岁,小的只有两岁,她们进孤儿院时具有狼的特征:每天晚上隔一定时间就要像狼一样嚎叫,专吃生肉,喜欢啃骨头,用舌头舔水,没有感情。饥饿时找食,吃饱时就休息,昼睡夜出,靠四肢爬行,小的4亚玛拉过了一年就死了,大的卡玛拉在别人搀扶下站了起来,但教她独自站立竟用了四年的时间,学习语音成效更小,7年后才会四五十个词并勉强学会几句话。1929年死于尿毒症,年约17岁,但智力只及一般三四岁的孩子。狼孩的故事说明了什么?这件事告诉我们:只有当人类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客观存在才能通过人的实践作用于人脑并形成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才有了意识。如果脱离社会实践,不参加任何社会活动,就不会形成人的意识。因此,意识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生理基础)(板书)问题探究二:(1)有没有一种高等动物的大脑在复杂性上超过人脑?高等动物虽然也有一定的心理反应,但是其大脑无论是在重量、构造,还是在机能上,都要比人脑简单。因此,人脑与高等动物的脑有着本质的区别。高等动物脑的复杂性不会超过人脑。(2)动物的脑在机能上有没有可能达到人脑的水平?在脑的机能上,人脑机能包括运动区、感觉区、语言区,能够形成一定的网络系统,而动物脑则没有语言区,这是因为动物缺乏社会性的劳动。因此动物脑在机能上不可能达到人脑水平,不会形成意识。(多媒体展示:1.人脑与动物脑的区别2.人脑的结构图3.人脑功能分区图。)人脑由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组成,位于颅腔内。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其表层是灰质,也叫大脑皮层,厚度约2-3㎜,里面是白质,由神经纤维组成。大脑左半球接受来自人体右边的感觉信息,并控制人体右边的一切活动,如语言、书写、计算等等;大脑的右半球接受来自人体左边的信息并控制左边的活动,像描述空间结构、临摹等活动。左右两半球既有分工,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与协作,它们之间由2亿多根及其细微的神经纤维连接起来,以协调左右两边的功能。由此得出:(1)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板书)(2)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板书)(图片:望梅止渴)提问:既然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是否有了人脑,就一定会产生意识呢?(多媒体展示案例):19世纪初某国有个王子,幼年时被人绑架,囚禁在一间直不起身的黑屋子里,直到17岁被释放,从未接触过人。后来虽然经宫廷老师尽心尽力的教育,智力仍然不及常人。死后解剖发现,他的脑沟很简单,大脑甚至没有覆盖小脑,连类人猿都不如。王子的故事说明什么?说明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但有了人脑不一定产生意识。要产生意识,除了有人脑,还必须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实践使各种客观存在作用于人脑。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本质)(板书)(1).意识产生的厂房和机器——人脑(2).生成意识的原材料——客观存在5(过渡)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上帝、鬼神并不存在,可是人们头脑中却有上帝观念和鬼神观念,这又是怎么回事呢?鬼神观念、上帝观念是人脑中自生的吗?(多媒体显示教材36页的探究活动。)(回答略)(教师提问)正确的思想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错误的意识是否也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回答略)因此,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课堂小结:什么是意识?从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课堂探究:(略)教学反思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