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经费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案例分析三公经费是政府履行公共职能、提供公共服务必不可少的支出。但个别地方缺乏对三公经费支出的有效的监督,造成了财政资金浪费的情况。随着社会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社会公众越来越关心经济活动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审查和评价。因此引入三公经费绩效审计就显得十分必要。而对三公经费进行绩效审计评价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客观的三公经费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鉴于此,本文采用规范分析和层次分析的方法,并结合案例对此问题展开了研究,希望对推进三公经费绩效审计的实施有所裨益。本文首先阐述了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论与新公共管理理论,为三公经费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分析了三公经费绩效审计要素与实施现状。然后借鉴平衡计分卡的理念,依据相关原则构建了三公经费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含公众维度、内部管理过程维度、学习与发展维度及财务维度四个方面,共7个二级指标,18个三级指标,其中,指标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设计。最后,本文以A单位为例,将所构建的指标评价体系进行具体的应用。针对A单位的实际情况,本文将指标体系进行了调整,将18个三级指标调整至22个。通过对A单位2016年三公经费的绩效审计,发现了A单位在三公经费方面存在的问题。对这些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本文也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意见。通过上述研究,本文认为鉴于我国的现状,三公经费绩效审计评价的研究工作势在必行,本文所构建的三公经费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既体现了三公经费的运转过程,也较为全面地反映了被审计对象的特点,能够查找出被审计单位三公经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可行性。本文将三公经费这一热点问题与绩效审计紧密联系,尝试构建我国三公经费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三公经费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具体的运用分析,将理论延伸至实际。该指标体系不仅能为监督和管理三公经费的控制与支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也能有助于建立更有效的政府公信力。但本人能力有限,对于评价指标的设置、审计风险的控制、相关问责机制等问题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