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产权的起源刘东勋河南大学经济学院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2008-9-28产权的起源•参考文献:–斯特拉·埃格特森:《新制度经济学》第八章“产权的起源”,商务印书馆1996,222-251–哈罗德·德姆塞茨:《所有权、控制与企业——论经济活动的组织》第七章“产权理论初探”,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128-143–R·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原始模型•哈罗德·德姆塞茨(1967)《关于产权的理论》(见《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96-113页):–当内在化收益大于成本时,产权就会产生。–内部化的动力主要源于经济价值的变化、技术革新、新市场的开辟和对旧的不协调的产权调整……在社会偏好既定的条件下,新的私有或国有产权的出现总是根源于技术变革和相对价格的变化。原始模型•德姆塞茨运用该理论解释了加拿大北部印第安人部落中土地私有产权的产生:–18世纪早期,这些印第安部落之间通过划分狩猎区的方式逐步确立了获取海狸毛皮的排他性权利。–此前,印第安人猎取海狸主要是为了自己消费,排他性权利并没有出现。因而,土地使用的机会成本几乎为零。–随着毛皮贸易的发展,需求的增加大大刺激了狩猎活动,这就要求增加保护资源的投资(例如对原生动物的驯养),以实现财富现值最大化。–但对资源的最优化利用需要对狩猎者的行为加以限制。在没有排他性权利的条件下,野生动物的私人价值为零。–正因为排他性权利的确立可以提高社会的净财富量,所以,印第安人才有了确立私有产权的激励。原始模型•德姆塞茨(1967)同时把加拿大北部印第安部落与美国西南部的印第安部落进行了对比:–美国西南部的印第安部落没有发展起相似的产权,是因为建立私有狩猎区对他们来说成本太高而收益较小。因为在那里没有具有重要商业价值的海狸,平原动物都是一些活动范围很广的食草类品种。原始模型•麦克马纳斯(1972)在德姆塞茨(1967)之后,再次研究了北美印第安部落排他性产权的产生:–“我所接触的几乎所有研究毛皮贸易的历史学家都指出,在毛皮贸易兴起之后,这一地区的海狸数量急剧减少。”–但是,根据德姆塞茨(1967)的理论,随着排他性权利的产生,海狸的数量会趋于稳定,甚至还会有所增加。原始模型•麦克马纳斯(1972)还发现:–哈德森湾公司曾是皮毛的唯一买方,它为维持海狸的数量曾承担了费用。而根据德姆塞茨(1967)的理论,当狩猎者拥有了自己狩猎区的排他性权利之后,这是根本没有必要的。–在皮毛贸易开始之后,并没有出现相对价格和技术的变化,根据德姆塞茨(1967)的理论,印第安人应该不会有激励发展排他性产权。•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矛盾?原始模型•产权的确立为什么未能保持海狸的数量?–麦克马纳斯通过更仔细的研究发现,加拿大东部的印第安人狩猎者一般聚集为一个小部落,“部落的成员有权阻止其他部落的成员从他们的领地取得肉或皮毛来出售,但是他们无权阻止其他人猎杀海狸用于个人消费。”–即,印第安社会“直接消费的权利是大家所共有的,只有用于交换的权利是排他的。”这是因为,印第安人生活在一个很不确定的环境中,经常面临饥饿的威胁,共有的猎取海狸用于消费的权利,可以视为一种社会保险制度。–这种社会保险制度并非是没有成本的,这里的成本表现为“不负责任、懒惰以及海狸资源的耗竭……”。原始模型•麦克马纳斯(1972)指出:–这种乐善好施型的产权界定方法,降低了用于交易的排他性权利的界定成本。–如果这种界定成本的降低和保险所带来的收益大于相关的成本(假定不存在其他成本更低的保险方式),那么,这种特定的产权结构就实现了财富极大化。•思考:麦克马纳斯解释了他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吗?怎么解释?原始模型•安德森和黑尔(1975)通过增加考虑了界定排他性产权的费用因素,进一步扩展了原始产权模型,并用于解释19世纪后半叶美国西部大平原的土地、水和牛的排他性权利的演变。•他们使用一个图示模型,包括界定产权的投入的边际成本函数和边际收益函数,并分析了影响这两个函数的关键参数的变动情况。原始模型•当界定产权的投入品价格降低、或技术改进时,边际成本下移•当一种资产的价值上升或外界侵权的可能性增加时,边际收益曲线上移。•这类原始理论的典型特征是,产权决策仅仅与私人的成本收益相关,没有考虑搭便车等团体决策问题及政治过程。界定和实施行为成本和收益MCMRQEO原始模型•原始理论适用于政治过程不重要的情况,也适用于远古时期产权的产生与演变。•诺思和托马斯(1977)和诺思(1981)就用上述原始理论“对史前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诺思-托马斯模型的外生变量是人口压力。在动植物相对丰裕的条件下,确立这些资源的排他性权利的成本大于收益,此时的自然资源被作为公共财产。原始模型•当人口相对于不变的自然资源增加时,部落间的竞争就开始增加。自由狩猎的规模收益递减,定居农业逐渐比狩猎更有吸引力,尽管农业生产需要支付权利排他性产权的费用。•诺思和托马斯认为,第一个定居农业社会是建立在排他的公社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部落内的成员则拥有同样的权利,在每一块公地上,传统和习俗限制了对于资源的过度开发。原始模型•第一次经济革命发生在约一万年前,从定居农业的出现一直到罗马帝国的衰亡,历经大约8000年。•与其他动物相比,人类在地球上居住了约100万年。即,农业出现以前的历史占整个人类历史99.3%的时间。原始模型•诺思和托马斯(1977)指出:–农业的产生之所以被成为一场革命,根本原因在于它极大地改变了对人的激励,这种对人的激励的改变,来自于产权制度的变革。–在资源共有的条件下,没有任何对于技术和学习的激励。但排他性产权却能对所有者产生提高效率与生产能力直接激励作用。产权的产生要求更多的知识和更新的技术。–正是这种激励的变迁,使人类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缓慢的原始狩猎和采集活动之后,在最后的1000年,实现了经济的迅速增长。原始模型•费尔德(1986)给原始产权理论提供了一个正式的说明。–重点是如何确定排他性成本–新加入:内部控制成本,随着排他性权利的分散而增加–关注共有产权到完全是私有产权之间所有可能的类型–产权的出现是由于社会希望实现净财富的最大化原始模型•费尔德(1986)假设:–有N个人或家庭,拥有R单位的自然资源(如土地),他们希望通过将R与其他投入相结合从R中获得最大的租金。–假设为收入分配而进行的政治斗争不影响个人的行为和相关的规则。–财富极大化的目标要求:这N个家庭必须确定如何在他们中间分割R。可能的所有权结构是一个变量,财富极大化的目标要求确定最优的公地规模。–费尔德模型的目的是区分使产权结构趋近于或远离于私人排他性权利的各种力量。原始模型•该模型包括三类成本函数:–新古典模型中的生产成本函数–内部控制成本函数——产生于共有问题,当几个家庭分享资源所有权时,对于可变的、个人拥有的投入的过度利用,可以通过对集体行为的约束,而减少共有资源的租金耗散。但是,必须进行的度量工作是有成本的,即内部控制成本,也就是判断对于资源过度使用进行限制是否会增加净产出所要支付的费用。假设,控制成本直接受到每个共同体内家庭数和可变投入组合的控制程度两个因素的影响。–确立排他性的成本函数——产生于对于外部侵权行为的抵制,排他性权利的收益则表现为每一种投入水平上产出的增加。可以认为,排他性费用与自然资源的地理边界长度直接相关:当R分割为N等份时最大,不被分割时最小。原始模型•费尔德模型要求将R在相互独立的家庭中进行分配,因而需要确定三个内生变量:–共同体的数目–每一份排他性资源的数量–每一个共同体可变投入的规模,假设将其保持最优原始模型•决定最优共同体数目的因素可以表示成两个函数:–m=m*(e),表示每种确立排他性的努力程度所对应的最优共同体数量m^,即内部控制的边际成本曲线–e=e*(m),表示每一个共同体数量e^所对应的最优的确立排他性的努力程度,即排他性努力程度的边际成本曲线原始模型–当人们更加相似或具有相同的意识形态时,内部控制成本会降低;对于群体正式决策程序的改进(例如用少数服从多数代替一致同意准则)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内部控制成本降低。–当内部控制成本降低时,新的均衡条件下,共同体数量会减少但规模会扩大。•原因在于,模型的均衡点要求,用于内部控制的投资的边际收益与用于建立排他性权利的边际收益应相等。–当外生变量的变化降低了内部控制成本,新的均衡必然会导致对应于每一种建立排他性投资水平更大的共同体规模(有更大的内部控制成本)。在下页图中,这一过程表现为m=m*(e)曲线向上移动。原始模型•最优共同体m=1A'm=NmB'eBAm=m*(e)e=e*(m)ce原始模型•由于技术进步使确立排他性更容易,可以视为用于建立排他性权利的投入资源的价格降低,从而使用于确立排他性的投资收益提高。最优化的目标就是要求对于任一规模的共同体投入更多的排他性投资,e=e*(m)曲线向上移动,新的均衡条件下,共同体数量增多,而规模变小。•非法侵权的效果恰恰相反,为保持原有的排他性效果,需要投入追加资源,这相当于提高了用于确立排他性的投入资源价格,在边际上由于排他性收益降低,低于内部控制的投资收益,导致e=e*(m)曲线向下移动,导致更少的共同体和更大的规模。当侵权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m=1.资源成为所有成员的共同财产;另一方面,当排他性费用低于一定程度时,会使m=N,即建立了完全属于私人所有的排他性权利。原始模型•一般的产权理论都认为,资源价值的提高会促进排他性权利的确立。•费尔德模型的结论却是,不管是由于需求的增加还是由于人口的膨胀所导致的资源价格上涨,对于最优共同体数量m^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原始模型•考虑需求增加的情形:–首先,用R生产的产品价值上升加剧了内部控制问题,从而导致在给定了建立排他性努力不变的条件下,对应的共同体数量更多、规模更小了:即曲线m*(e)下移–其次,资源R价值的提高增加了确立排他性权利的收益,确立排他性是为了防止资源所生产的产品被盗窃,在产品价格提高的时候,这种投入更有价值。最优化目标要求,对应于一定的m,投入在确立排他性的努力增加,从而使得e*(m)曲线上移–上述两个效应都使产权结构向权利的个人排他性趋近。原始模型–第三种效应:更高资源价值会引诱更多的侵权行为,从而导致用于建立排他性的投资收益降低,这将要求缩短需要方位的产权边界,进而使共同体数量减少,规模增大。–其他条件不变时,更多的侵权会使e=e*(m)下移,从而使产权结构更接近于共有权利。–以上三种力量在模型中的结果如何,不能准确判定。原始模型•应该注意的是,不管是与集体行为有关的内部控制、排他性行为,还是他们的成本,都是与社会的政治制度相关的。例如,排他性权利可以由N/m组的共同体分别实施,或者所有N个家庭共同投资建立一个特殊的政治强制机构。因此,自发的政治变迁会导致最优共同体规模变化。•费尔德仅仅抽取了产权制度多个方面中的一个侧面,即最优的共同体规模加以分析。产权的另一重要方面是规则制定的精确度。例如,如果权利没有被明确地界定,所有者在向第三方(如法庭)证明其权利受到侵犯时会遇到较大的困难。原始模型•波斯纳和其他一些人已经证明,当资源变得更有价值的时候,其产权会被界定得更明确。•利伯凯普(1978)用内华达州最优等的矿区的实例检验了这一假设。–1859年以前,该地区的矿藏尚未被发现,这里几乎是无人居住的荒地。当然也不存在私人产权。–后来矿藏的发现引来了一场移民潮,到19世纪70年代中期,这里出产的黄金和白银占全国总产量的50%。–利伯凯普的研究表明,《私人矿产法》并不是自发产生的,其背后存在着强烈的经济动机。–大的矿藏所有者为确立对于产权的明确的法律规定所进行的院外活动,是法律结构变迁的主要根源。原始模型•利伯凯普对于统计资料的分析表明,在早期,当权力结构尚不完善时,新的开发者的侵入引发了对于土地的激烈争夺,使得对于排他性权利的需求大大增加了,从而导致了矿产法的不断完善。•当法律的权力结构相对完善之后,长期均衡就实现了,矿产价值上升与规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