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汪春华灯塔市西大窑镇中心小学2013年6月3日..《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一、引言“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读书,可以开阔视野,活跃文思,启人心智;可以积淀学养,激发思考,指点迷津;还可以润泽心灵,陶冶情操,构筑精彩人生。我国宋朝的大诗人苏轼曾说过“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阅读的作用,人人皆知。1、课题提出的背景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伟人,他们都无一例外都热爱阅读,而且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在少年儿童时代都经历过如饥似喝的阅读阶段。所以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多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的技能就是掌握知识的技能。坚持以人为本,通过读书活动,使学生要与好书为友,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形成“人人爱读书,以读书育人”的校园读书氛围,使师生读书活动成为学校特色发展的基础工程。在孩子的黄金年龄段,如何让学生度过有意义、有价值的校园课余时间,读书,成了我们的追求,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积累的黄金时期。我们的小学生中还有一大部分没有养成课内外阅读的好习惯,或没有养成好的读书习惯,同时许多家庭在教育问题上存在不少误区,如父母不爱读书,家庭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形不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社会影响对不少孩子的阅读习惯影响也很大,许多孩子不爱读书,喜欢看电视、打游戏等,再加上适合儿童阅读作品也太少,学生的阅读习惯培养便成其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大问题。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中,特别是在农村小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非常必要。2、课题研究的意义阅读习惯培养是学好其它学科,形成全面发展素质和人格的基础,良好阅读习惯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的要求,各科教学都要重视阅读,必须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并养成习惯。学生如果要学得好,首先要学得活。而要学得活,就要博览群书,获得丰富的背景知识,建构丰富的图式框架。新课标明确提出学校要确立大教育观,从小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培养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好读书、读好书,一生与好书相伴。生理学家发现,人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取的,也就是说,是通过阅读获取的,这就意味着,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与学习棋书画完全不一样,后者是一种工具性的技能,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使人注意捕捉周围的信息并处理信息。阅读可以大大地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就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阅读是智力发展的指路明灯。因此,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已经是我们教育者刻不容缓的工作重点。3、学校现阶段的情况我们学校的小学生中还有一大部分没有养成课内外阅读的好习惯,阅读兴趣比较单一:休闲性阅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这些书大多缺少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和人性的闪光。阅读习惯和阅读量不够理想:学生家庭状况较差,外出打工的居多,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学生大多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较大的阅读量。课外阅读时间的比重减少:电视、游戏等活动占据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孩子们的课外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阅读消费较少:纵观我校现在小学生的诸多消费中,用于玩具、零食等方面的消费远远高于购买书刊的费用。学生缺乏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因此“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与研究”课题也就成了我们自然而然的选择。4、课题研究的目的“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让好书陪伴孩子成长”,让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爱积累、会运用交流的习惯;探索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有效途径、方法及经验。(1)、分年段开展研究:一~三年级:“快乐阅读”,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如何看课外书,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课外主动阅读。四~六年级:“广泛阅读”,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广泛地收集各类信息,从而迅速扩大知识面,巩固深化阅读习惯。(2)、家校同步开展研究:师生共读,教学相长。(3)、快乐阅读,创新提高。学生乐读,主动与别人交流,不断积累,获得..提升。5、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要求;(2)、我国著名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观;(3)、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罗杰斯“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4)、美国著名的认知学派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二、课题研究的方法与过程(一)研究的方法1、运用行动研究法,建立全员参与全方位育人网络,理论指导和实践训练相结合,引导教育与潜移默化相结合,在学习中运用习惯和巩固矫正相结合。开展多样性的主题阅读活动——充分利用社区、家庭、学校三合一资源,开拓多种活动途径,开展多方面、多角度、多种类的课题研究活动,提高学生读书兴趣,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立足课堂,通过“课内指导,课外阅读”教会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养成“爱积累”、“会交流运用”等阅读习惯A、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B、发挥学生自主参与作用。C、发挥校园、班级氛围的熏陶作用。D、发挥团体辅导训练作用。E、发挥各种教育活动的渗透作用。F、发挥现代媒体网络通讯远程教育作用。2、文献研究法: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手段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以保证课题研究的高起点和课题成果的高水平。3、问卷调查法:调查学生实验的阅读习惯情况。4、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新经验,以保证课题研究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此外还有对比法、个案研究法、行为观察、师生访谈、家长反馈等方法。研究对象:全校学生。(二)研究过程和措施..本课题研究自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具体的实验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准备阶段:(2012年8月——2012年9月)(1)、明确本校课题研究的整体方向,学习相关文献资料,形成课题方案,报上级申请立项。(2)、建立课题组。(3)、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新课改理论,学习学生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培养的相关理论。该阶段所做的主要工作:对我校学生阅读兴趣及习惯等现状实施有效调查,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课题实验方案,成立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进行课题申报;组织相关教师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建立实验班学生阅读成长记录袋,开展工作研讨,提高研究人员理论水平,鼓足实验教师研究信心。首先,认真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分析。认真对本校学生从课内外阅读兴趣、范围、速度、方法,每天课外阅读时间、量,图书室借书及写读书笔记情况,课外阅读能力及收获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寻找出当前学生课内外读存在的普遍问题:有关学生的信息。①、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从调查问卷测试结果看,实验班只有56%的学生喜欢课外阅读,44%的学生课外仅沉迷于看电视连续剧和动画片。②、学生课外阅读范围狭窄。在学生心目中,课外书就是作文书、连环画之类的书籍,阅读范围单一而狭窄。③、学生没有养成课外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时间和量都无法达到,更谈不上摘抄,写心得体会。从调查结果得出,只有很少的学生在坚持少量的课外阅读,且每次阅读量从未超过1000字,根本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④、学校图书资源严重浪费,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借阅率仅有30%⑤、学生的课外阅读缺乏方法指导,导致阅读速度慢,阅读能力差。有关家长的信息。①、40%的家长认识上不到位,从来没有思考过学生的阅读情况。②、50%的家长行动上不支持,都认为课外阅读会耽误学生“学习”时间。..③、85%的家长影响力不够,因为绝大多数家长从事经商或体力劳动,根本没有阅读的习惯,所以无法给学生以正确影响。有关教师的信息。大部分教师疲于应试,布置学生读的几乎全是作文书,且多是要求多看多背,“题海战”仍处于“正在进行时”。其次,为了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确保课题研究得以顺利开展,我们对实验班的学生家长发放了《告家长书》,向家长详细介绍了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原因、目的意义以及具体要求,特别要求家长对学生自主选择的课外书籍的内容、思想等严格把关,确保阅读有益于学生身心的健康书籍。通过征求各位家长意见,从反馈信息看,大家一致同意并表示积极配合。逐步营造家庭阅读氛围,共同督促,促使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养成。第三,为了提高课题组成员研究水平及课外阅读指导能力,我们加强理论、实践及操作方法的学习。学习有关课题知识,教育科研系列培训内容;学习有关小学生课内外阅读指导相关的各级各类文献资料;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了解课标对课内外阅读的具体要求等。使准备阶段研究工作顺利完成。2、实施阶段(2012年10月——2013年4月)(1)、举行开题仪式,调动师生、家长参与研究实践的积极性。(2)、收集信息,归纳整理。将各种信息归纳总结,分析找到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方法。(3)、针对教材以及课堂教学情况,发现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围绕课题完善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探索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指导、培养的途径,形成教学典型案例。(4)、阶段性成果展示,根据上阶段的研究情况及经验,推广应用上阶段研究成果,完善已探索的教学模式,探索学生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培养的操作策略,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指导及探究典型事例。(5)、深入实验班级调研,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和教学观摩,推进课题的研究与交流。收集有关资料,组织撰写相关的论文和阶段性总结报告。具体过程及措施如下:(1)、加强宣传与引导,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观念支配行动,态度决定高度。在推进课题开展的进程中,促进老师及家长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语文观、质量观、人才观,提高对孩子读书意义的认识是关键,是本课题研究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①、提高家长认识。引导学生加强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至关重要。为了让家长明白阅读对孩子成长和学习的帮助,我们采用各种方式,与家长沟通、交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发展观,引导他们更多地关注孩子的阅读,为孩子阅读的发展提供便利的条件,开辟绿色通道,并尽可能地提供正确的指导。我们的做法有:一是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阅读的好处,让家长懂得阅读就是一种学习,而且是一种有效的学习,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孩子成绩的基础,是孩子成长的支柱,腾飞的翅膀。二是走访学生家庭,帮助家长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安宁的读书环境。三是请家长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了解班级中成绩优秀学生的阅读水平,用优秀学生现身说法,改变家长传统落后的成才观。四是开展“亲子共读”活动,通过亲子共读,评选优秀读书心得等活动的开展,引导家长参与阅读,为孩子树立读书的榜样。首先,“亲子共读”活动是促进亲子间交流的有效方式。“亲子阅读”是一种学习手段,一种生活方式,更可以谈的上是一种高雅的休闲,收获的不仅仅是孩子,大人也受益匪浅。在亲子阅读中进一步加深亲子关系,体会亲子阅读的情感乐趣,而且有效地促进家长与孩子间的沟通,在与孩子共同阅读中,使家长逐渐体会到与孩子一起学习是一件多么重要而又有意义的事情。其次,“亲子共读”活动是阅读习惯养成的载体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往往需要漫长的时间。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要对孩子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我校以“亲子共读”活动作为训练的一种手段,以“小手拉大手”的家庭模式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社区读书会、亲子共读等活动使学生的阅读习惯逐渐养成。丰富多采的读书活动不仅吸引着全校师生的投入,也吸引着广大家长的热情参与。亲子共读活动成为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有力保障。②、转变教师观念。..教师是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和阅读品质养成的关键因素。传统的语文教学观是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教师带领学生围绕一本教材反复学习,反复训练,反复咀嚼。这种机械重复的训练,使学生读课文味同嚼蜡,体会不到文字的美妙与灵动,感受不到生命成长的律动。新课程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语文素养,关注人的成长,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厚实积累,增强底蕴和后劲,为了人一生的发展。为了引领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质量观和阅读观,我们大力加强学习和培训。一是参加活动,学习课题相关资料;二是组织讨论,学习《课程标准》;三是自主学习,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通过学习和讨论,课题组的老师们渐渐达成了共识:关注阅读就是关注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