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荒漠化的防治》是人教版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章节是在第一章探讨区域地理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和解决区域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环境问题。在此既承接了上一章的内容,又为下一节的学习提供了方法,打下了学习的基础。(二)主要内容本节大体分为三部分内容:荒漠化的形成的原因,荒漠化的危害,荒漠化的防止措施。二、说学生(一)心理发展规律该阶段的学习是由理性思维分析占据主导,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学生加以引导。(二)知识基础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对西北地区已有一定的了解,但只是停留在感性认识上,缺乏对荒漠化发展原因及治理方式的知识,因此对本节的学习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三)学习能力分析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区域学习能力,还需进一步学习综合分析能力。三、说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由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看待地理环境问题以及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理解人地协调对可持续发展具有的重要意义,形成尊重自然、和谐发展的态度。(人地协调观)2.以西北地区为例,运用西北地区各类专题地图,试着从综合(自然和人类)的角度去认识荒漠化问题,初步形成对区域问题的分析能力,掌握对区域环境问题进行分析的一般方法。(综合思维)3.学生通过区域的学习认识西北的荒漠化问题,并从这视角出发,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区域关联等方法认识区域问题。(区域认知)4.学生能够试着运用本节所学的知识,在同类问题中或现实生活中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地理实践力)三维:1.知识与技能运用示意图,学生能够说出荒漠化的含义,分析荒漠化形成的原因,了解荒漠化的治理措施。2.过程与方法运用示意图及小组探究的方法,学生能够分析西北荒漠化形成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初步形成区域综合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知道荒漠化的危害,从而提升可持续发展的意识,逐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结合荒漠化的过程,试着分析荒漠化形成的原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教学难点:以西北地区为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以及防治的措施,初步掌握这一类环境问题的分析方法。四、说教法(一)教法1.图示法利用西北各类专题地图,帮助学生认识、分析荒漠化的原因。2.讲述法荒漠化性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对于荒漠化的概念及现象还需要教师进行简单的讲述。3.启发式教学法对于学生来说,荒漠化问题是一个新知识,以前没有深入地学习,在涉及本节重难点内容的教学时,需要教师利用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以启发学生对荒漠化问题的认识。4.小组探究法结合荒漠化问题,进行小组探究,分析找出荒漠化的原因及防止措施。(二)学法1.观察法观察多媒体中荒漠化的演示过程,简单认识西北的荒漠化现象。2.讨论法学生通过对教师的讲解以及图示的引导,讨论分析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以及如何防治。3.分析归纳法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归纳出综合分析区域问题的一般方法。五、说教学过程总体思路:引入新课——了解荒漠化的含义——分析荒漠化形成的原因(自然和人为)——荒漠化危害的表现——荒漠化防治的措施(一)开头引入用一段土地荒漠化公益宣传视频,让学生了解到目前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严重现象,认识到治理荒漠化的紧迫性,引起对本节课的重视。(视频+照片)(二)新课学习过程1.含义:通过对视频的观看以及荒漠照片的认识,让学生简单认识荒漠化的含义,并对含义作简要的解释。2.原因:结合荒漠化含义和课本上提供的材料信息以及西北地区的区域位置、地形图、降水、植被图等,分析荒漠化形成的原因,讨论探究自然因素有哪些,人为因素有哪些。3.危害的表现:结合课本和材料信息以及图片对比,试着说出荒漠化对我们造成了哪些危害。4.措施:通过前几部分的学习,引导学生重点从形成的原因上找突破口,讨论探究,提出防治荒漠化的措施。六、板书设计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含义干旱、植被稀少自然原因土质疏松、地表多沙质风力作用强二、原因三个过度人为原因两个不合理三、危害四、措施:方针、工程、生态、合理、管理、宣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