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实验是自然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认识方法,它对于激发儿童的科学志趣,培养儿童的科学能力,提高儿童的科学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以下实验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我校五年级,他们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二、教学目标:1、加大实验教学力度伴随着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的开发和使用,我校的实验教学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新的配备标准补充了仪器,保证了科学课的充分开展,在教学领导小组的组织下,切实把精力放在指导实验教学研究上。2、扎实开展实验教学《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教育要真正作到面向全体,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机会。实验教学在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学中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学过程中学校定期组织实验教师开展实验教学研究活动,组织举行实验教学公开课,经验交流、技术培训等教研活动。抓好实验的备课,课前仪器准备和实验,课堂实验组织与实施、课后反思四个环节,不断优化实验教学。根据教学要求填好实验通知单和实验教学记录,保证实验的开出率,实验教师要明确几种类型实验的基本要求:(1)演示实验的基本要求:目的明确、准备充分、重点突出、操作规范、准备安全。(2)学生分组实验:A准备阶段:制定实验计划;B实验阶段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正确操作,细心观察,认真分析,了解实验反馈和动态,检查实验效果;C总结阶段写出实验报告,整理仪器,课外实验加强引导,提高兴趣。3、知识目标(1)、了解地球表面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知道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了解火山喷发现象;了解地震现象;了解温度、风、流水、植物对地表的作用。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2)、物质世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大小和音调的高低;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传播到达人的耳朵;能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危害和防治方法。(3)、地球与宇宙:能辨认出北斗星和北极星。对秋季和冬季的代表星座进行了解。(4)、物质世界:知道物质是由不同的材料组成的。能根据不同物质性质进行分类,知道各种物质的作用。正确使用,注意负面影响,人对环境负有责任。(5)、物质世界:认识到水蒸发要吸收热量;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原因;知道水的冰点和沸点;探究雨、雪、雾、霜的成因及水在自然界循环的规律。(6)、运用所学知识,利用科学方法,为人类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人对环境负有责任。4、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师根据实验课的配档,充分利用好实验器材,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开放的空间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不断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同时,实验教师要提高组织实验教学能力,让学生养成实验完毕后整理,清点,清洁回放原处的良好的实验习惯,注意适时地渗透德育教育。分管领导定期对实验教师进行听课、评课,检查督导,了解学生的实验技能,促进实验教学的有效发展,真正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三、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声音的秘密》、《秋冬星空》、《生活中的材料》、《水循环》、《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以发展学生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的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内容。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和变化的相互联系,既有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如地球内部、简单机械、星空等;认识事物的相互联系,如地形运动与自然现象、简单机械与运动等。探究水平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设计了大量的强化学生逻辑推理的探究项目,如根据水的三态变化,推测产生变化的原因,力求在事物的表面特征与内部变化之间建立联系。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五、基本教学措施: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根据教材特点,制作一些课件,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彩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层次教学,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能够从中理解学习的意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大部分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1、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与实验2、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3、科学游戏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4、参观访问竞赛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七、主要导学方法:1、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讨论法2、谈话法辩论法实验法列表法暗示法八、各单元、各课课时安排(总课时:26课时)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l.地球内部有什么2课时2.火山1课时3.地震1课时4.做一块卵石1课时5.各种各样的矿物1课时6.地表的变化1课时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7.声音的产生1课时8.谁能传播声音1课时9.怎样听到声音1课时10.各种各样的声音1课时11.噪声的危害与防治1课时第三单元秋冬星空12.秋季星空2课时13.冬季星空2课时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材料14.木材1课时15.纸1课时16.陶瓷1课时17.金属1课时18.玻璃与塑料1课时19.材料的分类2课时第五单元20.蒸发1课时21.沸腾1课时22.凝结1课时23.水的三态变化1课时24.小水滴的旅行3课时研究与实践1.研究学校里的噪声问题1课时2.材料与我们的生活1课时课题地球内部有什么第(一)单元课型新授课课时1时间教学目标1、熊够选择制作地球构造的模型表述对地球构造的探究结果;能够根据数据,对地球内部各层厚度作出合理的解释;能够根据火山和地震的现象对地球内部情况作出解释;能够查找有关地球内部的资料。2、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知道地球内部有炙热的岩浆;知道科学研究中可以用模型方法来解决问题。3、体会科学研究中建立模型的意义;体验探究地球的乐趣。教学重难点探究地球内部特点的教学教学准备有关地球内部情况的资料(图片、课件、视频图像);熟鸡蛋、三种颜色的橡皮泥、搜集的资料。教学过程个人修改(一)创设情境,导出课题。(课件展示火山喷发、开采石油、煤矿等图片)谈话:同学们谁知道这都是干什么的情景?引出地球内部有什么这个课题(二)探究新知1、“我们来猜测”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猜测(这个环节可以课前组织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交流展示:学生在组际之间交流各自的资料2、人类对地球内部的探索(1)学生汇报自己查找的资料:利用化石了解,科学家利用钻井了解。(2)教师进行补充(3)出示资料卡,找学生读,教师就疑难之处进行讲解。3、认识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1)组织学生观察熟鸡蛋、荔枝的结构特点重点观察分层结构学生汇报:鸡蛋皮、鸡蛋白、鸡蛋黄;荔枝皮、果肉、种子(2)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内部结构课件或者挂图展示地球内部构造图教师结合图片讲解:地球内部结构分为三个层次:地壳、地幔、地核阐述人类都是通过哪几种方式来观测地球内部的(3)组织学生自学教材中的资料卡(4)教师讲解分析重点知识: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构成;地幔内部压力很大,是一种过热状态下的特殊的固态物质;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自由活动:我们做个地球内部结构模型吧!活动指向:了解地球的内部组成指导学生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做成地壳、地幔、地核在制作过程中提示学生各个层次的厚度要尽量做的比例差不多展示作品、适当评价(三)课外拓展课下查阅资料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课堂检测:1人们通过()可以了解到地球内部的特点。2、地球内部可以分为三个层次:()、()、()3、()是地球的核心部分。4、地幔部分的()高,()大。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课题2火山第(一)单元课型新授课课时1时间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仪器做模拟实验,主动探究火山的形成2愿意合作交流,想知道,爱提问3了解火山,知道火山的利与弊教学重难点探究火山形成原因的教学教学准备酒精灯、热水、冷水、番茄酱、土豆泥教学过程个人修改一、创设情景,引发问题【活动时间】5分钟【教师活动】1、谈话后播放视频: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智利柴腾火山喷发和美国夏威夷基拉韦厄火山喷发),注意观察并思考,视频中发生的是什么现象?你有什么相关的问题要研究?学生对看到的现象充分的讨论,发表见解2、谈话: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想要研究的问题,这说明大家的研究兴趣非常浓厚。要解决大家所提出的问题,同学们认为应该先解决哪些最基本的问题呢?【学生活动】:1、观看视频。2、介绍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3、确定本节课集中解决的问题。【教学预设】:学生观看完视频后,可能会提出,研究火山喷发要先解决解决火山喷发的成因、火山喷发的预报、火山喷发的利、害等问题。视频是学生所感兴趣的,因此学生的注意力必定会十分集中,这样便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在观察现象的基础上学生会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将问题聚焦,确定本节课的研究内容。二、模拟实验,展开探究【活动时间】10分钟【教师活动】1、谈话:谁亲身经历过火山喷发?大家想不想设计一个实验模拟火山喷发?老师帮你准备了两组实验材料,大家可以任选一组进行实验,请同学们讨论后制定一个实验计划,然后开始实验吧!2、巡视:对确有困难的小组进行指导,请同学按照课本74页或大屏幕上提示的步骤进行实验,注意观察有什么现象?用你们组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大屏幕上同时显示)3、组织交流:哪组的同学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学生活动】:1、分组实验。2、交流观察到的现象。三、展开想象,大胆推测【教师活动】1、谈话:同学们,现在可以大胆想象一下,地球内部有什么?地球内部的温度怎样?压力又怎么样?岩浆为什么会从地球深处喷发出来呢?小组讨论一下吧!2、教师巡视:【学生活动】:1、小组讨论。2、交流。四、表达交流,形成结论【活动时间】5分钟【教师活动】1、谈话:现在同学知道火山是怎样喷发的了吗?2、组织交流,引导学生形成结论。学生汇报交流,相互补充【学生活动】:1、用归纳性的语言进行交流,总结火山喷发的成因。【教学预设】:学生能够比较规范的描述火山喷发的成因。五、课外拓展,开阔视野搜集有关资料,办一份《火山旅游报》课堂检测1在做火山模拟实验时,用番茄酱做(),用土豆泥做()。2、岩浆像烧熔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的空隙()运动。3、火山喷发有时会伴随发生()。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课题3、地震第(一)单元课型新授课课时1时间教学目标1:向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自然科学观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2:培养学生科学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3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地震的成因,知道预防地震的方法教学重难点地震形成原因的探究教学准备(一)每组四根方便筷,两条毛巾。(二)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