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中国近代史绪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史曲阜师范大学历史系授课教师:徐峰电子邮箱:qufuxf8718@126.com手机:15064708277写在前面的话:历史有什么用常见的功利用途之一:学习、借鉴历史经验。鉴于往事,有资于政道•借鉴作用肯定有,人类在作出决定时的主要依据之一就是他的历史经验。但是由于人类所处具体历史环境的极端复杂,由于任何历史都不会简单重演,由于人类的能动性,所以,这一作用是不确定的,决不像自然规律一样可以信赖。•一战的历史教训没有防止二战,如果没有核武器,会不会有三战?几乎没有学者预见到苏联的解体和今天中东的突发变动。•一种颇为极端的观点: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从历史中学不到任何教训。常见的功利用途之二:国族话语。为自身所属的国家民族辩护,贬低敌对民族。宣扬民族英雄,鼓吹本国族开疆拓土的伟大功勋。中国人的虚骄之气,“万国来朝”之类言论,近年比较典型的例子:韩国。有时带有较强的政治性: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吃人史;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系列研究工程;钓鱼岛问题。西方:瓦解“中国”论述更重要的用处:人悬挂在他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中(马克斯·韦伯)。“意义”决定什么有用,什么没用。“意义”是用文化来构建的,历史就是文化的一种特别对中国人来说,在一定意义上,历史可以说是中国人的“宗教”。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刘少奇: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认识自己和世界,完善自己和世界。做一头快乐的猪,还是做一个痛苦的苏格拉底?绪论一、中国近代史的概念与内涵二、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三、中国近代的时代特点四、近代史研究的学术性和现实性五、有影响的几种中国近代史著作一、中国近代史的概念与内涵1、所谓的大近代和小近代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主要有两种意见:大近代从1840年到1949年,小近代从1840年到1919年。2、两种分法的理论依据:(1)小近代:从1840年到1949年,都是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即资产阶级革命阶段,但是由于领导阶级的不同,将其分为两段。从1840年到1919年前,属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称为中国近代史;1919年到1949年,属于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称为中国现代史。(2)大近代:从1840年到1919年,这个时间段内,社会性质相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性质、时代主题相同—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曰以独立、富强为目标的现代化。因此,应该作为一个时间段来研究。现在学术界的主流意见:大近代。《近代史研究》,是我们这个学科最有代表性,也可说水平最高的刊物,它的范围就是1840-1949年。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也是如此。•英文中没有近代、现代的区别:ModernHistory既可以翻译为“近代史”,也可以翻译为“现代史”。在高校历史系,为了授课的方便,仍习惯把“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作为两门课,因为内容太多。但目前在教育部的专业目录中,“中国近现代史”是一个专业。“近”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变化,以后也许会有新的名称。二、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1、传统近代史教学中的理论框架:。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个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毛泽东)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毛泽东)一条红线:反帝反封建两个过程:“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毛泽东)三次革命高潮: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胡绳)八大事件: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洋务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优点:在鲜明的唯物史观指导下,突出近代历史发展规律,表彰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伟大斗争的正义性和所取得的历史性胜利。局限内容单一、偏枯,不足以反映历史的全貌,实际上成了一部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史。与社会需要脱节。新时期以来,中国社会发生转型,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此相应,国家与社会发展所需提供的历史智慧的支持,显然已不满足于单一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经验(这无疑还是重要的),它需要更加丰富和深入的历史知识。2、现代化范式传统的中国近代史理论框架被一些人称为革命史范式,与其有较大差异的是所谓的现代化范式,将中国近代史理解为在西方冲击下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较早明确地从现代化视角研究中国近代史的是1938年出版的蒋廷黼著《中国近代史》“鸦片战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战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近百年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废除我们的家族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在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蒋认为,现代化是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中国现代化就是学习西方,摆脱中古的落后状态,全面变革中国,实现民族复兴。赞成现代化范式的学者,必然重视西方在近代中国的正面作用,重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因为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三者在近代中国有着难以分割的联系。建国后,现代化范式完全被革命史范式压倒。改革开放后,现实中人们观念的转变必然影响到对历史的认识,现代化范式重新兴起。较早的代表人物是李时岳两个趋向: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实质上存在着两个趋向:一是从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并向殖民地演化的趋向,一是从封建社会变为半封建并向资本主义演化的趋向。前者是向下沉沦的趋向,后者是向上发展的趋向。四个阶梯:农民战争——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以现代化为中心来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必须重新建立一个包括革命在内而不是排斥革命的新的综合分析框架,必须以现代生产力、经济发展、政治民主、社会进步、国际性整合等综合标志对近一个半世纪的中国大变革给予新的客观历史定位”。“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两个过程’或许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最佳视角”,但“革命毕竟是近代中国变革的一个方面”,“并不能代替对社会变革全局的研究”。现代化研究的代表人物罗荣渠的论述九十年代以来,中国自己的现代化理论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开始形成。理论的主要基点是:把以阶级斗争作为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转变为以生产力的发展作为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现代化作为世界历史进程的中心内容是从前现代的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或大过渡)。从这个新视角来看,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发生的极为错综复杂的变革都是围绕着从传统向现代过渡这个中心主题进行的,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大趋势。虞和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民族化;发展民族工业,实现国富民强的工业化与反对专制,追求现代民主政治的民主化的民族化、工业化、民主化的“三化”。有学者主张加上精神领域的理性化成为“四化”教科书中基本沿用革命史范式的理论框架,同时适当吸收一些新观点。在学术研究领域,随着现实生活中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现代化范式还是逐步取得其事实上的统治地位。革命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争取民族独立;反对专制争取民主,是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很多人力图调和这两种范式。但是,依靠谁实现,通过什么途径实现,两种范式有着较大的分歧。特别是在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上。显然,双方对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清末新政、1927—1937年的国民党南京政权这些重要问题的评价必然有很大差异。现代化理论的主要代表罗斯托的著作名称为《非共产党宣言》,目的是为落后国家提供一条非共产党革命的发展道路。两种范式间的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争论:“告别革命”和“走什么路”的争论;“走向共和”的讨论;“冰点”事件;上海教科书事件。3、外国学者提出的影响较大的理论(1)现代化理论的“传统-近代”模式(trantion-modernitymodel)大体可以概括为:欧美近代工业社会是世界各国发展的楷模或必然趋势,在西方入侵前,中国是一个停滞的传统社会,只有在西方影响下,中国才能沿着西方走过的路发展。近代中国是一个由“传统”走向“近代”的进程。费正清“冲击-反应”模式费正清(JohnKingFairbank)提出“冲击-反应”模式(impact-responsemodel)19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的历史是皇朝的循环,中国的社会是一个自我平衡的社会。西方国家来到中国,对“停滞不前”的中国产生了冲击,面对冲击,中国作出了反应,中国的社会-经济基础、传统习惯到政治制度出现了改变,开始“走向近代”。(2)“中国中心观”(China-centeredapproach)美国历史学家柯文(PaulA.Cohen)的《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林同奇的中译本1989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从中国而不是从西方找出近代中国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尽量用中国内部而不是西方的准绳来决定中国历史上哪种现象具有历史重要性。附:后现代思潮影响下的近代史研究后现代主义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内部流派众多,关键词:反中心,多元化,解构,反欧洲中心主义,话语,权力,对现代性的批判和解构。理论家:葛兰西、福柯、德里达、萨义德,霍米·巴巴主导领域:新文化史,新社会史。关注边缘领域。叙事风格:差异、混杂、断裂;小叙事,解构真实,反本质化。。受其影响的近代史领域的学者:杜赞奇(PrasenjitDuara):《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从国族中拯救历史:质疑现代中国叙事》何伟亚(JamsL.Hevia)《怀柔远人:马嘎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英国的课业:19世纪中国的帝国主义教程》王笛现代化范式:《跨出封闭的世界——长江上游区域社会研究,1644—1911》、赴美后:《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茶馆:成都的小商业、日常文化与公共政治,1900—1950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三、中国近代的时代特点1、外力的强烈介入外国侵略,列强在华存在(条约、租界等);近代的各种力量几乎都依据、接受来自西方的资源:洋务、维新、立宪、革命、民主、共产主义乃至保守主义等中国人失去自信心了吗?军阀与帝国主义的关系(虚与实);全盘西化;三百年殖民地论媚外心理尊西人若帝天,视西籍如神圣。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生平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2、变动剧烈失去社会重心;在传统之外变。特别是甲午战后,三五年一小变,十年一大变。3、矛盾复杂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交织;内部多个阶级的矛盾(地主、农民、资产、无产阶级);外部列强既勾结又争夺。4、新旧杂陈多种经济成分(封建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分为民族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本国资本,外国资本),多种社会力量,多种意识形态。中国社会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起:自油松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镖枪以至机关炮,自“不许妄谈法理”以至护法,自“食肉寝皮”的吃人思想以至人道主义,自迎尸拜蛇以至美育代宗教,都摩肩挨背的存在。(鲁迅)中国近代的时代任务:争取国家的独立;争取国家的富强。四、近代史研究的学术性和现实性1、学术性:不是政治宣传,必须遵守学术纪律。学者可以有自己的政治观点,但是论证学术观点时必须合乎学术规范。比如:不要打棍子,不要用政治语言代替论证,不要抽样作证等。2、现实性(1)正面:社会关注度高(2)负面:非学术干扰多,研究难度大。方伯谦;中共党史等例子3、以史学作政论中国以经术作政论的传统。史学是史学,政论是政论。五、有影响的几种中国近代史著作1、1949年前中国出版的几种中国近代史第一部用“中国近代史”做书

1 / 6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