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与化肥第二课时第二课时的主要内容是整理分析收集到的实验资料,调查当地施用化肥的情况。一、汇集事实学生交流花盆里玉米苗的生长情况。小组在交流汇报时,教师应引导其他小组注意倾听。二、整理分析各组玉米苗生长的数据资料1、比较各小组玉米苗生长的共同特点。每个小组种植的玉米苗的生长情况都会有所不同,但是相同的是:没有施用尿素的玉米苗生长的比较慢一些。2、比较每个小组玉米苗的生长情况有什么不同。实际上由于每个小组的花盆放置的位置不同,管理的时间不同,管理的方法不同,可能形成这样的事实:施用1汤勺尿素的玉米苗生长情况不同,施用4汤勺尿素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又不同,没有施用尿素的玉米苗的生长情况也会有所不同。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这些不同。3、有些玉米苗可能因为施用的尿素过多而“烧”死,教师要利用这一事实,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施用过量的尿素会导致农作物死亡?如果学生不能解释,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资料:施用过量的尿素的玉米苗,一般是因为土壤中水分渗透压的不同,导致玉米苗体内缺水而死亡。三、资料链接1、出示关于施用化肥的资料,交流各种化肥的作用。2、思考:是不是化肥施用的越多越好?教师在学生思考和交流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一些关于中国农村施用化肥现状的资料,期望这些资料能引发学生思考,化肥的使用也不是越多越好,化肥能改变我们的生活,但是过多施用化肥对土壤和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从而意识到什么事情都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四、调查当地的施肥情况1、学生交流他们了解的本地农民施肥的情况。在调查的过程中,希望学生能体验到化肥施用的情况的危机,产生合理施用化肥的意识。2、指导学生制定调查内容的计划。教师指导学生就要调查的内容制定一个简单的计划,针对当地的实际,建议调查计划应包括施用化肥的种类,每亩地近三年每年施肥的数量,农作物近三年的产量、质量等情况。调查活动结束后,教师利用其他时间组织学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