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太阳与地球物质变化一、教学目标:1.理解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2.会运用查阅相关资料和考察的方法,了解地球的物质有哪些变化的现象;3.在查阅、搜集、考察等活动中,意识到太阳与地球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4.能根据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提出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5.在了解太阳与地球物质变化活动中,产生较浓厚的兴趣;6.知道许许多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都与太阳有关系;7.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二、教学准备:1.水三态变化、岩石风化和风的形成多媒体资料或图片资料等。2.岩石风化的实验器材。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指导学生列举地球上的物质变化现象1.谈话: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已经了解了地球上的生命与太阳有着密切的关系。地球上其他物质的变化与太阳有没有关系呢?今天我们这堂课就来研究这个问题。2.提问:我们学过哪些物质变化的现象?你所想到的这个现象有什么根据说它是物质变化现象?3.学生汇报,并阐明其依据,教师将那些有依据的现象简要板书在黑板上。4.指导学生观察思考黑板上列举的各种物质变化现象,提出给这些现象制定分类标准的要求。5.学生分组讨论分类标准后汇报。6.教师引导大家选择按照是否产生新的物质这一标准分类,并阐述分类结果。7.提问:按照是否产生新的物质给这些现象分类,那些没有产生新物质的现象有怎样的共同特点?8.学生讨论后汇报,教师从这些现象都是形态发生了改变这个角度进行总结。(二)认识地球物质变化与太阳的关系1.提问:这些形态发生变化的现象是怎样产生的?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后,教师组织同学在班级内展开交流活动,通过同学的阐述解释,让大家都明白这些物质变化现象产生的原因。3.谈话:我们已经弄清这些现象分别是怎样产生的,其中有哪些现象与太阳有关系呢?如果这个现象与太阳有关系,是什么关系呢?4.学生自由举手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适时组织大家进行评价,最终将这些观点落脚到关注水的蒸发、岩石的风化和风的形成。5.指导学生归纳太阳与这些现象的联系,并指导大家把这种联系填写在教材第35页的方框里。6.教师简要讲述水的蒸发、岩石的风化和风的形成,并小结地球物质变化与太阳的关系。第二课时(一)认识由太阳热量引发的物质变化现象的重要性1.提问:如果没有太阳,现有的各种自然现象会有怎样的变化?2.学生汇报各自观点,教师适时组织同学之间进行相互评价,以完善和统一认识。3.教师从水的蒸发、岩石的风化和风的形成三类自然现象在失去了太阳热量之后的浅层次变化进行小结后,引导学生以一种物质变化现象为例,进行更为深层次的推测,即进行三层或三层以上关系的推测,推测这些现象没有太阳最终的变化是怎样的。4.学生推测,并将推测表达记录在教材第35页下面的空白处。5.在学生自行推测记录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大家进行广泛的交流,以统一认识。6.教师小结,将观点落脚到让学生认识到,由太阳热量引发的物质变化现象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二)进行太阳与地球物质变化关系的实证研究1.聚焦现象,引发思考①演示:老师手里拿出两块大理石,一块高温烧过,一块没烧过。推荐一位班级中力气最大的学生上讲台,把没烧过的给学生。学生使劲捏之后,没任何反应,教师捏自己手中的大理石,很轻松的把大理石捏碎。②提问:是不是老师是大力士?学生猜疑岩石里面有文章,必定提出要求交换大理石。③演示:交换岩石重新实验,结果现象相反。④谈话:虽然都是大理石,但是岩石结实的情况不一样。是什么原因使坚硬的大理石变得如此松软了呢?2.探究奥秘,寻求证据①谈话:联系你们学过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想一想在自然界中有哪些原因使大理石变得松软了?②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阐述自己的假设——温度热胀冷缩使岩石崩裂。③提问:如要想知道温度热胀冷缩使岩石崩裂能否使岩石改变模样,同学们想怎样研究?④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⑤视学校教学条件,教师演示或学生分组实验。实验按照点燃酒精喷灯——坩埚钳夹住大理石(原先没有处理过的那块)在酒精喷灯上加热1分钟——放到水里冷却的步骤,重复两到三次。⑥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温度热胀冷缩使岩石崩裂。3.反思结果,理清认识①提问:这一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能说明什么问题?②学生汇报各自想法,引导学生认识到,酒精灯的热量相当于太阳的热量,加热的岩石相当于自然界中受到风化的岩石,没有加热的岩石相当于自然界失去太阳热量影响的岩石。③教师总结:自然界的岩石也会在太阳热量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变化,但是时间是比较慢的,我们把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在温度变化的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叫做岩石的风化。岩石的风化是发生地形缓慢变化的第一步,它为坚硬的岩石最终形成生长植物的土壤提供了重要保证。当然,如果失去了太阳,也就没有这样的变化,地球也将保持岩石地表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