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阅读”优质课评比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以文为本比对异同论述类文本阅读1.明确考纲要求、命题特点,探究论述类文本的解题技巧。2.提高学生筛选、整合、概括信息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和探究精神。教学目标考纲要求1、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2、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4、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题目设置不变与变题目2017年全国卷Ⅰ2016年全国卷Ⅰ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原题再现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文章在论证过程中通篇运用对比的手法,充分证明了恢复原状要优于金钱赔偿。原文比对:原文前两段运用对比,最后一段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证明“恢复原状”的好处。解题思路一、初读:通读圈点①圈点论点、分论点、论据②关注指示代词、关联词语(如“一旦”“如果”“因此”“但是”“然而”等)③关注修饰词(如“凡是”“全”“将”“已经”“也许”“可能”等)、表层次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例如”等)二、再读:文题比对①比对词语——看词义是否一致②比对关系——看逻辑是否严密③比对依据或结论——看推理是否成立【通读圈点】2016年全国Ⅰ卷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文圈点理由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着。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从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全文中心论点文章第一个分论点副词2016年全国Ⅰ卷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文圈点理由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④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星期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变成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文章的第二个分论点关联词文章的第三个分论点指示代词2016年全国Ⅰ卷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文圈点理由⑤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自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文章的第四个分论点通读后可以发现,这篇文章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系统的说明了甲骨文发现的重大影响。【细节攻坚】文题比对①比对词语——看词义是否一致如范围、程度词(如:全部、所有、可能、似乎),时间结果词(已经、将要、完成),指代词(此、其)等②比对关系——看逻辑是否严密最常考的是因果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其次是递进和转折关系③比对依据或结论——看推理是否成立比对依据或结论,看内容是否符合、推断是否成立。论述类文本是议论文,命题者会在分析文意或内容推断方面设题。-11-比对内容比对结果选项原文D.1917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扩大范围。原文信息是“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而不是“所载内容的真实性”。【实战演练】比对词语2016年全国卷Ⅰ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D.1917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实战演练】比对关系2017年全国卷Ⅰ3.B.如果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选项原文比对结果B.如果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前半句的假设应该是结果的充分条件,根据原文可知:其目的是符合后代利益的,并不代表后代需求就一定可以得到保证。所以B项结果过于绝对。【巩固训练】比对结论2017年滨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二段通过中西方美学的比较,主要论证了中西方美学精神特质的不同。原文比对:古代西方的审美旨趣是从抽象的定义和概念出发寻求美,西方美学更注重美的逻辑和形式,对美涉及的历史、杜会、政治等问题采取隔离态度。中华美学精神特质是与西方美学相对而言的,可以从追溯中华美学思想的源头找到基因。中国先秦时期的老子、孔子和庄子是中华美学思想的鼻祖,中国古代的先哲们创造了把“审美放到整个杜会文化、宇宙自然、人伦道德的大视野中加以观照阐释的好传统”。中国美学精神追求真善美融会贯通的人生情致和审美旨趣,注重提升人的精神境界、道德情操、人格修养,把追求真善美作为人生的永恒价值,这恰是中华美学精神的要义所在。中华美学的精神是什么?概括地说就是追求在“真、善”之上的美。比对结果:根据本段对内容的概括,得出结论,本段主要论证的是“中华美学的精神特质”。小结一、初读:通读圈点圈点论点、分论点、论据关注指示代词、关联词语、修饰词及表层次的词语二、再读:文题比对看词义是否一致、看逻辑是否严密、看推理是否成立结论、关键词句找准原文仔细比对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