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世界的人口问题严重制约工业谋求人地协调农业交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本册回顾温习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哪三个方面?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吕氏春秋·首时》)1.领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的必然选择2.举例说明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和相应措施3.认识个人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学习目标在2005年3月12日举行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005年6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胡锦涛在主持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200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国务院下放通知: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同时,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一、走可持续道路的必然性1.可持续发展思想源远流长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管子·轻重甲》)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荀子·王制篇》)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吕氏春秋·首时》)说一说这些论述中都蕴含了哪些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一、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1)、庞大的人口压力1/4的新增产值用来养活新增加的人口7%的耕地养活21%的人口1份的世界平均财富养活6倍的人口2.面临的严峻挑战庞大的人口压力2005年1月6日是我国十三亿人口日我国以7%的耕地养活世界22%的人口人口压力过多的人口,尤其是低素质的人口会带来很多问题根据最新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中国总人口是137053.69万人。庞大的人口压力就业形势严峻人口数量庞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新增人口绝对数较多用较少的财富养活较多人部分新增产值被新增人口消耗人口成为发展障碍资源短缺环境危机人口压力自然资源总量在世界排名占世界人均值比例土地资源31/3矿产资源33/5耕地资源41/3河流径流量61/4森林面积61/5(2)、严重的资源短缺种类多,总量大、类型全人均占有量少,利用率低,长期存在相对短缺全国缺水城市达300多个但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仅为20%~30%,单位产值用水量比发达国家高出5~10倍。国家单位产值能耗(能源/百万美元GDP)中国1美国1/4日本1/8德国1/7.7资料二:跟全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农业比其他国家都还要依賴灌溉。美国大約只有十分之一的作物从依賴灌溉的农地上收成,而中国从依賴灌溉的农地收成的粮食,則占了中国所有作物生产的十分之七,甚至更多。每练一吨钢,德国、日本等先进的工业国家只需6公斤的水,但在中国却要23到56公斤左右;造紙工业中,中国每生产一吨紙最少要用掉456公斤的水,但在已工业化的国家則只需要不到200公斤。资料三:我国1953年至1986年,国民收入增长了8.6倍,而同期能耗却增长了27.4倍;化肥消耗量增长了465倍。科技增长率不足30%,远远低于日本70%,美国65%的增长水平。资料一:1995年,黄河断流122天,下游灌区小麦因少浇水减产约15亿公斤以上;山东德州有139家工厂因缺水停产减产;山东胜利油田工人的饮用水实行限时、限量供应;曾有人将一吨黄河水卖到40元钱…资源需求量大(3)、深刻的环境危机一方面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在发展,并迅速向农村蔓延另一方面,生态破坏的范围仍在扩大,程度在加剧。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湖南武冈市发生一起因工厂污染造成儿童血铅超标的事件。截至8月18日,当地政府检测的1958名儿童中,有1354人血铅疑似超标。作为污染源的武冈市精炼锰厂已被关闭,厂长在逃。这反映了快速工业化使中国取得了经济上的成功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巨大污染。世界银行表示,中国七大江河中59%的水不适合饮用。中国政府表示,约四分之一的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一方面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在发展,并迅速向农村蔓延;另一方面,生态破坏的范围仍在扩大,程度在加剧。环境污染、生态破坏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材料显示,在全球“大气中的总悬浮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完全污染物含量”领先的前十个城市里,贵阳、重庆、太原、兰州、北京、广州等8个中国城市榜上有名。上海市每天产生出7300吨粪便和500多万吨污水一起排入黄浦江,每天又从江里抽出市民饮用的自来水。1988年初使几十万人遭殃的甲肝大流行,是水污染的结果1994年,乡镇企业废水排放量达43亿吨,工业粉尘的排放量达580万吨。土法上马开采石棉矿中国生态环境脆弱形势和危急区分布我国沙尘暴频起和荒漠化扩展的步伐是一致的,20世纪50至60年代,沙化土地每年扩展1560平方千米;70至80年代沙化土地每年扩展2100平方千米;90年代沙化土地每年以2460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尤以西北地区为甚。沙尘暴就是土地荒漠化的警报,沙尘暴发生的频度和速度的增大则是敲响了生态危机的警钟。城市: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噪声污染农村: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关于我国的发展之路,有以下三种观点:一.把资源、环境问题放在一边,等达到更高经济发展阶段,拥有更大经济实力以后再来解决这些问题。P100活动★关于我国的发展之路,有以下三种观点:二.实行发达国家现行的高投资、高技术解决问题的模式。★关于我国的发展之路,有以下三种观点:三.根据中国国情和经济承受能力,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P100活动我国资源相对贫乏,大多数地区环境脆弱,如果将资源、环境问题放在一边,有可能等不到经济发展到实力雄厚阶段,环境已变得无法让人们继续生存下去;或者经济发展到实力雄厚阶段,环境问题的治理已不是经济实力所能解决的问题了。我国目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较高的科技水平实行发达国家现行的高投资、高技术解决问题的模式。3、中国可持续发展指南——《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北京1994发布时间:1994年3月背景:中国总结了国内外的历史经验教训,我国只有选择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1)各项工作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3)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环境(1)以甲地为代表的/////所示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造成这一问题的的自然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为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丙所在的地形区是________,这个地区的大城市由于大气污染形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是________,形成这一环境问题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当地的能源消费结构特点是________。(3)乙为低山丘陵地区,由于气候多雨,加之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这一地区的易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4)图中1-8各城市面临的最大环境资源问题是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图中A-F各城市,由于能源结构以________为主,冬季采暖季长,又以_____工业最为集中,所以环境污染以________最为突出。(6)从以上事例,可以总结得出,环境问题的分布具有明显的________性特征,这主要是由于各地区的社会经济不同,以及________条件的差异所致。荒漠化干旱、风蚀作用强、植被稀少过度放牧、滥垦滥挖、草原退化盆地酸雨湿润多雨以燃煤为主不合理耕作,过度砍伐树木水土流失水资源缺乏植被少,河流水量及地下水量小;冬季降水少,春季多风蒸发量大燃煤重大气污染地域自然环境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1.循环经济传统经济循环经济传统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区别资源输入减量化高强度、无节制资源—产品—废物和污染排放资源开采单向流动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循环流动物质流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国最好选择项目传统经济循环经济资源利用方式粗放集约资源利用率低高废弃物处置废弃物大量排放废弃物再利用物质流动单向流动循环流动结果获得经济效益带来环境问题获得经济和生态效益(1)、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什么是清洁生产?结合案例二分析其优点?将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中。环境效益: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生产的过程中控制大部分污染、把人类对环境的污染减至最小。经济效益:在技术改造和工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大有作为。2.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废弃物”进入了哪些新的生产环节?废弃物再生资源化获得了什么效益?清洁生产(1)酒精厂的厂址临近()A.原料产地B.消费市场C.动力基地D.科技发达地区(2)与该厂废弃物有关的大气环境问题是()A.酸雨B.大气保温(温室)效应C.臭氧层空洞D.扬尘(3)实施清洁生产后,该厂()A.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B.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C.隔断了与其他工厂的工业联系D.从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ABD以河南酒精厂为例,分析清洁生产与传统模式相比有哪些优点?(1)从资源利用的角度分析:生产环节中出现的废弃物有哪些?他们还能不能用?(2)废弃物(糟液)再生资源化获得了什么效益?(1)资源(2)环境(3)经济效益(1)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废弃物再生资源化(2)减轻了当地的环境污染,保护了环境(3)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清洁生产的优点:P104活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依靠公众的支持和参与。公众对可持续发展的参与不仅包括公众积极参加有关的行动和项目,更重要的是人们要改变自己的态度和习惯。实现可持续发展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变革,是人类行为方式的变革。P104活动图6.16中所列举的个人行为对建设可持续的社会是有意义的。例如,拾粪回田既可减少污染,又增加了有机肥;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可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骑车工作和购物也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自备篮子或布袋购物可节约资源,减少“白色污染”;采用节水措施可以节约水资源。P104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行动:①积极参加植树活动;②使用可再生材料制成的工作、生活用品;③节约能源;④节省使用自然资源;⑤改变不利于环境保护的饮食习惯;⑥尽量利用公共交通,短途旅行尽可能骑自行车或以步当车;⑦在居室、庭院中种植多叶植物;⑧爱护每一块绿地;⑨动员周围的人为环保尽心尽力;⑩亲近大自然,和我们的动植物朋友和谐相处;⑩关心并积极参与科技事业,使之成为改善状况的动力;⑩从事每项活动前,充分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预防措施。生态系统由四部分组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非生物环境分解者(2)推行生态农业农业:生态农业生态农业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调整原有生产结构,把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发展种植业与林、牧、副、渔业相结合。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综合循环利用•开发新能源利用太阳能和沼气。•调整产业结构种植、养殖、加工多种经营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综合循环利用增加经济效益;降低污染;保护土地资源•开发新能源节省了购煤开支,净化了环境留民营村的生态农业获得了显著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模式。世界生态农业第一村安南参观留民营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1987年被联合国授予“全球人类生态环境500佳”的称号,被国际生态学界评为世界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