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2012复习题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名词解释1.绝对优势:当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使用一种生产要素——劳动时,如果刚好A国家在一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高,B国家在这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低,则A国该商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2.比较优势:一个国家如果在生产某种产品上对于其他产品生产的机会成本低就可以说这个国家在生产这种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3.机会成本:X对Y的机会成本就是用来生产一定数量X的资源所能生产的Y的数量。4.贸易条件:一国出口产品价格除以该国进口产品价格。5.要素密集度:产品的要素密集度为生产该产品所投入要素的比例,在要素不可替代的情况下,棉布的要素密集度为aLC/aTC,粮食的要素密集度为aLF/aTF。如果aLC/aTC>aLF/aTF,则相对而言,棉布是劳动密集型的,而粮食是土地密集型的。6.要素充裕度:假设有两种要素:劳动和资本。本国拥有劳动和土地资源的禀赋分别为L和T,外国拥有劳动和土地资源的禀赋为L*和T*。如果L/T>L*/T*,则本国劳动相对充裕,外国土地相对充裕;如果L/T<L*/T*,则本国土地相对充裕,外国劳动相对充裕。7.里昂惕夫悖论:1953年,里昂惕夫发现,虽然美国是世界上资本最充裕的国家,但是美国的出口产品的资本密集度要低于美国进口产品的资本密集度。这与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所预测的不一致,于是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或“里昂惕夫悖论”。8.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产品既进口又出口的现象。9.规模经济:随着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成本下降的现象。包括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前者指单位产品成本的下降取决于单个厂商的规模扩大而不取决于行业规模的扩大。后者指单位产品成本的下降取决于整个行业的规模扩大而不取决于单个厂商规模的扩大。10.生产者剩余:衡量的是生产者在一次销售中他愿意销售的价格与他实际获得的价格之间的差额.11.消费者剩余:衡量的是消费者在一次购买中他愿意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12.禁止性关税:是保护关税的一种,是指对某些商品加重课征,所征收的关税超过了没有国际贸易时的国内价格与世界市场价格之差,使之进口减少到很低水平的一种关税。13.倾销:是指这样一种定价行为,一个厂商对出口产品制定的价格要低于国内同类产品的价格,这是一种价格歧视。14.储备资产:储备资产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为了平衡国际收支、干预外汇市场以影响汇率水平或其他目的而拥有控制的各种外国资产。它是平衡国际收支的项目。15.官方储备:即国际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用于国际支付、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其货币汇率的国际间可以接受的一切资产。主要包括一国的货币用货币性黄金、外汇储备、在IMF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16.汇率:货币兑换的价格,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17.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又称肮脏浮动汇率制,工业化国家货币的美元汇率虽然现在不由政府固定,但也不会任其完全自由浮动。18.固定汇率制:是货币当局把本国货币对其他货币的汇率加以基本固定,波动幅度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保证汇率的稳定。19.金本位制:以黄金作为官方储备。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20.三元悖论:即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和资本的自由流动三个目标不能同时实现,各国只能选择其中对自己有利的两个目标,而不得不放弃第三个目标。二、简答题1.美国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相当高,但大部分服务是非贸易品。一些分析家认为这给美国经济带来了问题,因为美国具有优势的产品无法在世界市场上出售。这个结论错在什么地方?答:美国服务业的劳动比外国的劳动更有效率,这说明尽管美国在服务行业有绝对优势,但这对于确定比较优势既不是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要确定比较优势还需要知道行业比率。任何行业的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行业内的相对劳动生产率,还取决于行业间的相对工资。2.“世界上一些最贫穷的国家找不到什么产品来出口。在这些国家里,没有一种资源是充裕的。不用谈资本,也不用谈土地,在一些又小又穷的国家,甚至连劳动也不充裕。”分析上面这段话。答:充裕要素的“充裕”是相对的,指的并不是一国所拥有的该生产要素的绝对数量的充裕,而是该生产要素相对于其他生产要素的相对充裕。可见,起作用的不是要素的绝对充裕程度,而是它们的相对充裕程度。根据赫克歇尔——俄林定理,各国倾向于生产并出口国内充裕要素密集型的产品,一国充裕要素的所有者能够从国际贸易中获利。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发展中国家,相对于资本而言劳动比较充裕。3.中国工人的工资与美国工人的工资存在很大差异。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为什么不能解释上述现象?答: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的成立是需要一系列前提条件的。达到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必要条件包括:两个国家或地区生产两种商品,两国的生产技术相同,不存在贸易壁垒。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会受到两国各自法律的限制,文化的差异也会阻碍技术的流动,两国间贸易存在贸易壁垒,从而解释了两国工人工资差异很大。4.经济增长有时会使一国的福利状况恶化,这会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答:当一国贸易条件恶化的效应超过了经济增长带来的福利增加的效应时,就会产生福利恶化型的增长。发生这种情况的前提是,一国的经济增长必须有很强的偏向性,而且这个国家必须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一个足够重要的地位,这样它的行为能够对贸易条件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只有这些条件同时被满足,才会出现福利恶化型增长。5.为什么规模经济会导致产业内贸易?答: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之一是产品异质性,只要贸易发生后、均衡时各贸易国没有达到完全专业化,又产品是差异化的,就可能发生产业内贸易。一国集中优势资源生产某几种差异化产品,形成规模经济,生产成本降低,另一国也集中资源生产某几种差异化产品,规模扩大,成本下降;一个国家需求是多样化的,就会从他国进口差异化产品,一种产品既出口又进口,形成产业内贸易。6.在日本,有些商店专门出售从美国回购的日本产品,而目价格比正规商店的定价低。请问这是怎么回事?答:出现这种情况有可能是因为日本的生产厂商对日本市场和美国市场实行了价格歧视,即倾销,所以相同产品在美国的售价要低于在日本市场的价格。有时候,即使考虑关税和运输成本,日本商人从美国回购日本产品并在日本出售仍然可以获取利润。可见,只有当市场间的价格差异非常大,这样做才有利可图。7.英国经济学家约翰·穆勒为什么认为幼稚产业需要保护?答:英国经济学家约翰·穆勒认为,某种产业由于技术不足、生产率低下、成本高于国际市场,无法与国外产业竞争,但幼稚产业在保护下,能够在自由贸易下获利,使得潜在的比较利益转化为现实的比较利益,可以自我投资发展。8.石油在世界市场上出售,并且通常是以美元标价。日本的新日铁化学集团为了生产塑料以及其他产品必须进口石油。那么当日元对美元贬值时,集团的利润将受到怎样的影响?答:当日元相对于美元贬值,集团的成本上升,这减少了利润。另一方面,如果它向美国出口产品,它能增加日元价格(而不改变美元价格),因此也许有一些补偿性影响。9.跨国公司通常在很多国家都设有工厂。因此,为了适应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他们可以将生产从昂贵的地点转移到廉价的地点一一以本国为总部的公司将其生产中的一部分转移到国外的现象被称为外包。如果美元贬值,那么你会预期这对美国公司的外包意味着什么?答:如果美元贬值,预期外包将停止。正如问题所说,外包是一种将生产转移到成本相对更低的地方的行为,当美元贬值,在美国生产就会变得相对便宜。虽然可能美国不会变得和其他的地方一样的便宜,但是,美国的劳动成本会相对降低,这会使得一些公司选择在本土生产。10.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什么存在“特里芬两难”?答: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如果要稳定运行,就必须提供足够的国际清偿力(美元),同时又须保证美元与黄金的可兑换性,但这二者是相矛盾的。美元供给太少则国际清偿力不足,美元供给太多则它与黄金按官价的兑换性就得不到保证。11.简述牙买加体系在储备资产、汇率制度和国际收支调整方面的基本情况。答:(1)储备货币多元化。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储备结构单一、美元地位十分突出的情形相比,在牙买加体系下,国际储备呈现多元化局面,美元虽然仍是主导的国际货币,但美元地位明显削弱了,由美元垄断外汇储备的情形不复存在。西德马克(现德国马克)、日元随两国经济的恢复发展脱颖而出,成为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目前,国际储备货币已日趋多元化,ECU也被欧元所取代,欧元很可能成为与美元相抗衡的新的国际储备货币。(2)汇率安排多样化。在牙买加体系下,浮动汇率制与固定汇率制并存。一般而言,发达工业国家多数采取单独浮动或联合浮动,但有的也采取钉住自选的货币篮子。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多数是钉住某种国际货币或货币篮子,单独浮动的很少。(3)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①运用国内经济政策。国际收支作为一国宏观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必然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一国往往运用国内经济政策,改变国内的需求与供给,从而消除国际收支不平衡。比如在资本项目逆差的情况下,可提高利率,减少货币发行,以此吸引外资流入,弥补缺口。需要注意的是:运用财政或货币政策调节外部均衡时,往往会受到“米德冲突”的限制,在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同时,牺牲了其他的政策目标,如经济增长、财政平衡等,因而内部政策应与汇率政策相协调,才不至于顾此失彼。②运用汇率政策。在浮动汇率制或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下,汇率是调节国际收支的一个重要工具,其原理是:经常项目赤字本币趋于下跌本币下跌、外贸竞争力增加出口增加、进口减少经济项目赤字减少或消失。相反,在经常项目顺差时,本币币值上升会削弱进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从而减少经常项目的顺差。实际经济运行中,汇率的调节作用受到“马歇尔一勒纳条件”以及“J曲线效应”的制约,其功能往往令人失望。③国际融资。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这一功能主要由IMF完成。在牙买加体系下,IMF的贷款能力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伴随石油危机的爆发和欧洲货币市场的迅猛发展,各国逐渐转向欧洲货币市场,利用该市场比较优惠的贷款条件融通资金,调节国际收支中的顺逆差。④加强国际协调。这主要体现在:①以IMF为桥梁,各国政府通过磋商,就国际金融问题达成共识与谅解,共同维护国际金融形势的稳定与繁荣。②新兴的七国首脑会议的作用。西方七国通过多次会议,达成共识,多次合力干预国际金融市场,主观上是为了各自的利益,但客观上也促进了国际金融与经济的稳定与发展。12、“如果来自外国的竞争建立在低工资的基础上,那么这种竞争就是不公平的,而且会损害其他参与竞争的国家。”分析上面这段话。答:不同类型的产业由不同的生产要素主导,取得这些主导优势便可以从中获利,劳动密集型产业以低工资、低成本的优势获利没什么不合理。贫民劳动论是对李嘉图模型的误读,因为本国决定进行贸易还是自己生产,关键是用本国自己的劳动力来衡量,与外国的低工资率并没有多大关系。三、计算题1.本国共有1200单位的劳动,能生产两种产品:苹果和香蕉。苹果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3,香蕉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2。外国拥有800单位的劳动。外国苹果的单位劳动产品投入是5,香蕉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1。分别计算两国国内用香蕉衡量的苹果的机会成本,并说明本国在哪种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答:本国用香蕉衡量苹果的机会成本是3/2。生产1单位苹果需要3单位劳动,生产1单位香蕉需要2单位劳动。如果放弃1单位苹果的生产,这将释放3单位的劳动,这3单位的劳动可以被用来生产3/2的香蕉。同理可得,外国用香蕉衡量苹果的机会成本是5。相比而言,本国生产苹果具有比较优势。2.假定1千平方米棉布的生产中需投入1英亩的土地和20小时的劳动,而在生产1吨粮食需用1英亩的土地和投入5小时的劳动。假设该经济拥有的总资源量为:600小时的劳动和60英亩的土地,请画出该经济的生产可能性前沿。答:红色线条即为该经济的生产可能性前沿。3.假定本国的资源禀赋为45个单位的劳动和15个单位的资本;外国的资源禀赋为20个单位的劳动和10个单位的资本。并假定S相对于T来说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比较本国和外国的劳动相对充裕程度,并根据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说明本国在哪种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