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教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一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教育第一节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形成第二节干部教育第三节群众教育第四节普通教育第五节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第一节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确立一、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了解识记)1927年11月《江西省苏维埃临时政纲》1931年11月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宣言》明确了苏维埃政权的教育方针和苏区教育的根本性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指出了苏区教育的目的、任务和方向第一节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确立一、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了解识记)1934年,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中指出苏区教育的根本方针“在于用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劳苦大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的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苏维埃教育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厉行全部的义务教育,是发展广泛的社会教育,是努力扫除文盲,是创造大批领导斗争的高级干部。”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了解识记)抗战时期,依据党的“一切为着前线,一切为着打倒日本侵略者和解放中国人民”的总方针,中共中央制定了一系列教育方针政策。抗战教育方针政策“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政策;“干部教育第一,国民教育第二”政策;“实行生产劳动”的教育政策;“民办公助”政策等。三、“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方针(了解识记)1940年1月,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民族的”,是指新民主主义教育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尊严,带有民族特性的教育。“科学的”,是指新民主主义教育是反对一切封建、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与实践统一的教育。“大众的”,是指新民主主义教育是为全民族90%以上的工农民众服务的教育,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教育,因而又是民主的。第二节干部教育一、干部在职培训(了解识记)干部在职培训是干部教育开展最早的一种教育形式,早在苏区就已广泛开展,目的在于提高在职干部水平或训练某种专业人员。干部在职培训类别丰富,多按系统、分层次举办。干部在职培训以其灵活易行的特点,在缓解革命工作对干部的大量、急需和较大面积提高干部素质方面,起了重要作用。1931年后,由干部在职培训演变而来。干部学校分高级干部学校和中级干部学校。苏区主要的干部学校:马克思共产主义大学、苏维埃大学、红军大学、中央农业学校、中央列宁师范学校、高尔基戏剧学校等。抗日根据地时主要的干部学校:中国中央党校、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华北联合大学等。二、干部学校教育(了解识记)概况:“抗大”全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原称抗日红军大学,于1936年成立,总校设在延安。1937年改称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抗大是中国革命史上历史最悠久并且对革命贡献最大、世界闻名的革命大学。“抗大”总校先后办了8期,1939年在华中、华北、西北等敌后根据地建立了12所分校,为革命培养了二十多万名军政干部。三、“抗大”(重点)(一)“抗大”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加上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抗大”的校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二)“抗大”的教育宗旨“以训练抗日救国军政领导人才为宗旨”三、“抗大”(重点)(三)“抗大”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习,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学习中共党支部内斗争的文件,提高党性意识。开展群众性的自我教育。严格的组织纪律要求。深入工农群众,投身于火热的斗争中去,向工农学习,向实际学习。三、“抗大”(重点)(四)“抗大”的学风教学主要原则:“理论与实践联系”、“少而精”、“理论与实际并重”、“军事与政治并重”。课程:政治课、军事课、实际战斗、生产劳动等4个部分组成。抗大的学员必须做到“勇敢、坚定、沉着,在斗争中学习,为民族解放事业随时准备牺牲自己。”三、“抗大”(重点)(五)“抗大”的教学方法采取教师主授和学员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学员自学讨论时间多于教师讲授时间。启发式。具体方法是:(1)由近及远;(2)从具体到抽象;(3)注意互相联系;(4)突出重点。研究式。提倡研究式教学,“集体研究讨论”“按教育计划学习”、个人自学和思考研究是主要方式,教员只是从旁指导。实验式。课程较少在课堂上讲,多在实地操作,多设置实况演习,以养成学员长于分析判断、善于随机应变的能力。”活“的考试。先由教员拟定题目,指定参考书目,学员自行准备后小组讨论,吸收、补充他人见解,结合本人观点材料完成答卷,学员互换阅卷,另外,也组织学员到战斗和工作第一线接受实际检验。三、“抗大”(重点)第三节群众教育(了解识记)各根据地开展以成人教育为重心的群众教育。一、苏区的成人教育分军队和地方两种。军队以连队为单位组织识字班。按程度分为甲、乙、丙组。地方以自然村落为单位,以夜校、剧团、板报、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形式:冬学、民众学校(民校)、夜校、半日校、识字班(组)、读报组以及剧团、俱乐部、救亡室等。冬学是利用冬闲时间对农民群众进行教育的组织形式。参加冬学的学员为15-45岁、识字不到1000字的男女村民。教学时间延长至全年,则为民校。各边区组成冬学运动委员会,聘请粗通文字者和小学教师担任冬学教师,利用农闲或工余时间,教民众识字学文化、学时事政治、学生产技术。各根据地政府还编印与民众生活、生产紧密联系,反映本根据地特点的课本,以供采用。抗战期间,冬学是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扫除文盲、普及最初步的文化教育的有效形式,为抗日根据地民众普及文化知识,生产生活知识和提高思想觉悟,作出了切实的贡献。二、抗日根据地的成人教育解放区的类型:巩固区或老解放区、游击区或边缘区、敌人侵占区和新解放区。1946年12月,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战时教育方案》,针对不同区域提出不同的教育工作要求。三、解放区的成人教育第四节普通教育一、苏区的普通教育(了解识记)苏区的普通教育以小学教育为主,中学教育则多与干部教育结合。苏区实施五年制义务教育。实施机构是小学校,名称有劳动小学、列宁小学、红色小学,1934年2月后一律改称列宁小学。划分为学区,原则每区1所小学。学制为三二分段,还分为半日制和全日制两种。小学的教育教学把小学教育和政治斗争相联系,把教育和生产劳动相联系。小学的考试方法二、抗日根据地的普通教育(了解识记)根据地的小学教育基本上延续了苏区的制度,学制五年,前三年为初小,后两年为高小。根据地的小学教育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和可能,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办学,创造了诸如“游击小学”、“两面小学”、”流动小学“、”巡回小学”(又称“轮学”)“一揽子小学”等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富有战斗性的学校形式。内容注意适应战争的需要,特别重视战时政治教育,各根据地大都编写了战时小学教材。三、解放区中小学教育的正规化1946年春,陕甘宁边区召开中等教育会议,讨论研究了学校逐渐正规化问题。1948年,东北教育会议对东北解放区的学制做出了明确规定。华北、山东解放区的教育会议也做出了精神大致一致的规定。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召开小学教育会议,着重研究和部署小学走上“新型正规化”道路问题。四、解放区高等教育的整顿与建设高等教育的整顿和建设缘于全国解放、新区接管需要大量管理干部,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高级人才。形式:1.办“抗大”式培训班。2.解放区原有大学的进一步正规化。3.创办新大学。第五节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重点、难点)(一)实行抗战教育,坚持教育为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服务。(二)新型的教育体制该教育体制包括干部教育、群众教育和儿童教育三部分,干部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和训练干部,群众教育的任务是提高群众的革命觉悟和文化水平,儿童教育则着眼于造就未来的革命接班人。在整个教育体制中,成人教育重于儿童教育;在成人教育中,干部教育重于一般群众教育;在干部教育中,对现职干部的培训又重于对未来干部的培养。教育重在实效,强调立竿见影,这是严酷的战争环境的需要。(三)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政治活动紧密结合(四)走群众路线,领导群众力量,实行多种形式办学“民办公助”:由群众集资、出力自己办学,主要是由家长和学生通过劳动来解决资金和人力问题,也采用集资、提取结余、开学田、组织文教合作社等方式来筹集办学资金,政府则给予方针上的指导、物质上的补助和师资上的支援。(五)教学制度和方式的改革1.缩短学制。干部学校的学制一般是半年至一年,中学、师范学校先是两年,后延至三年,小学是五年。2.教学紧密联系实际。干部教育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的方针政策和从事革命斗争、根据地建设必需的知识。群众教育则以扫盲为基础,掌握起码的读写算技能和革命的基本道理、生产和卫生的必备知识。3.注重实效的教学方法。“小先生制”被广泛运用。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