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绪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项目一绪论构造地质学,地质学分支学科之一,是研究岩石圈内地质体的形成、形态和变形构造作用的成因机制,及其相互影响、时空分布和演化规律的地质学分支学科。构造作用或构造运动常是其他地质作用的起始或触发的主要因素,因此,构造地质学说通常也就成为地质学的基本学说。一、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内容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组成地壳的岩石、岩层和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产生的各种构造(现象)。研究内容包括构造的几何形态、组合型式、形成机制及其演化,探讨构造作用力的方向、方式和性质。根据研究对象的尺度(规模),地质构造可以分为露头-手标本尺度的中、小型构造,区域惊讶的大型构造、全球规模的巨型构造,以及显微镜、电子显微镜下的微型及超微型构造。本教材主要涉及中小型构造。二、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意义研究地质构造的理论意义在于阐明地壳构造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和时间上的发育顺序,探讨地壳构造的演化和地壳运动规律及其动力来源;而其实践意义则在于,应用地质构造的客观规律指导生产实践,解决矿产分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质及环境地质等方面有关的问题。地壳中矿产的分布是受一定的地质构造控制的。成矿物质的形成和运移等成矿作用,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地壳运动的影响;矿产的形成需要有成矿物质运移的通道和沉淀、赋存的场所,这些通道和场所与地质构造有极其密切的关系。例如许多金属与非金属矿产的形成既与岩浆活动有关,也与槽皱或断裂构造有密切关系;又如石油、天然气常分布在背斜的顶部或具圈闭条件的断裂构造中。另一方面,许多已形成的矿产还会遭受后来地壳运动的影响而变形。因此,在矿产普查勘探和采矿工作中,要对矿产作出科学的评价和进行合理的开采,就必须正确认识区域的和矿区的构造特征。而要解决矿产预测,寻找和圈定矿产远景地区,提供矿产勘探后备基地等问题,就更离不开深入地、系统地研究有关地区的地质构造发生、发展及其与成矿作用和矿产形成时空规律之间的关系。地下水的活动和富集,与地质构造有密切关系,只有认识了地质构造特征,才能更有效地寻找地下水。许多工程建设,如水库、堤坝、桥梁、隧道或大型地下工程等,都要先查明工程地区地质构造情况,对地基稳定性作出评价,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地质依据。破坏性地震常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很大的损失。绝大多数地震活动是现代地壳运动的反映,因而震源与地质构造,特别与断裂构造的关系极为密切。在研究发震规律和地震预报工作中,研究区域构造特征及近代构造活动规律,是地震地质工作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影响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质环境质量的诸多地质因素中,地质构造是其重要的因素。不同地区地质环境的差异及地表元素分布的不均一,在很大程度上与各地区地质构造的不同有关。因此,环境地质学在研究地质环境的形成和变化,预测和评价人类生产活动对环境的近期与长期的影响,保护、改善和利用地质环境,防止与减少地质灾害,地质构造的研究与之有密切关系。三、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地质构造的研究应包括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研究,以及构造发育、演化的历史分析。构造几何学的研究是对各种地质构造的形态、产状和规模及其组合型式和相互关系进行观察、描述和测量;构造的运动学分析是根据构造几何学的有关资料和数据,去追索现有构造状态和位置的岩体在变形时,物质相继发生的位移、转动和应变等内部和外部的运动;而动力学的研究则是探索构造变形时作用力的性质、大小、方向、应力场的演化以及外力与应力之间的关系。构造的历史分析是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对有关资料的综合研究,阐明各种地质构造的形成时期及其发育顺序。这几个方面的研究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对构造形态进行几何分析则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基础,有了构造几何分析的基础,才可能正确分析地质构造的演化历史和成因,进而对各个地区的构造分析资料及其他方面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揭示出地壳构造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尽管对不同岩石类型地区地质构造和不同尺度构造的研究任务和方法各有不同,但是,野外观察和地质填图始终是研究地质构造的基本方法。通过野外观察填绘的地质图,不仅反映出一个地区各种岩层和岩体的分布,而且根据岩层和岩体的产状、相互关系和各自的时代,可以认识该区各种地质构造的形态、组合特征和发育史。通过绘制剖面图和根据地面的构造形态观测及钻井和物探等提供的资料,编绘构造等高线图和等厚图,能较好地反映地下构造形态的特征。研究地质构造的形态、产状及其相互关系,一方面是采用填绘地质图、编制有关图件以及相应文字描述的常规方法;另一方面是通过对各种面状构造和线状构造要素的力学性质、产状和相互几何关系的系统观察和测量,应用极射赤平投影或电子计算机作数理统计分析和自动化成图,从而得出地质构造产状方位的型式和对称性的特征,为建立地质构造三维空间图像、分析构造变形机制和恢复变形史等提供依据。BrunaSander(1930)在〈岩石组构学〉中提出的变形岩石显微组构的几何分析方法和运动学解释原则,经广大地质学家在实践中进行修正和补充,现已发展成为不仅可用于显微构造分析,而且也可以应用于中、小型构造乃至大型构造分析。现代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和航片、卫片的采用,扩大了观察地质构造的视域和深度,弥补了野外地质观察的局限性。而钻探、坑探和物探等工程和探测技术的作用,为了解地下构造情况,提供了重要资料。因此,在研究一个地区地质构造时,应充分利用这些方面的资料。研究地质构造不能只满足于形态描述,还要应用力学原理,鉴定各个构造的力学性质和相互关系,并分析它们的形成机制和各构造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便得出区域地质构造的分布和发展规律。研究地质构造形成的力学机制,常常需要进行模拟实验,例如根据相似原理,用泥巴、石蜡、沥青或凡士林等材料,做成某种形态和尺寸的试件,在设置的相应几何边界条件下,施加一定方式的力使之发生变形,观察其变形特点、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并将实验模型与自然界的构造原型进行类比,藉以说明这种构造的形成、发展和组合关系以及构造变形的边界条件和应力作用方式。也有利用明胶、塑料或其他适当的透明材料作成试件,通过在光弹仪上受力以及通过偏振片观察由干涉色带组成的图像,从而了解到在一定的受力方式下变形体内部应力的分布情况。近几年来,数学地质的发展和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使构造地质的研究向定量的数理分析方向发展。如应用概率统计处理和分析构造数据;应用有限单元法来计算一定地区内的各点的应力方向和大小,并进而对这个地区的构造应力场作出数学模拟,据此,可以推断出相应的构造图像,并与该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进行比较。高温高压实验和电子显微镜的应用,补充、修正和加深了一些理论上的认识。须要指出,自然界地质构造的形成受到多种可变因素的影响,尤其在变形的规模上和经历的漫长时间,都是在实验室不可能模拟的。不过,在进行地质构造的力学机制的分析和探讨中,模拟实验仍是一种有用的辅助手段。对地质构造进行历史分析,一般是根据地层之间的不整合接触关系及各种构造间成因联系和交截、叠加关系,并结合沉积岩相、厚度以及岩浆活动等方面的分析,或配合同位素地质年代的测定资料,分析该区构造形成时代和发育顺序,划分构造发育的阶段,恢复区域构造发展史,从而对该区地质构造的规律有一个较为正确的认识。随着地质构造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从地表到地下深处构造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认识到地壳或岩石圈不同深度区的变形过程、变形机制和变形产物以及构造特点都是很不同的。因而,引用了C.E.Wepmnn(1935)提出的构造层次的概念。构造层次是指在一定变形幕过程中,由于在地壳不同深度温度、压力的不同而引起岩石物性的变化,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构造分层,或不同构造阶段引起的构造叠加。一般把地壳或岩石圈划分为浅、中、深构造层次。各层次之间的界限并非等深圈层面,而且常常表现为渐变的过渡带或剪切带。由于构造作用,特别是逆冲断裂的推覆作用,可以把地壳深层或上部地幌的岩石推至地表,因而在地表的构造断裂带中常常可以见到地壳深层和上地慢的岩石零散分布。在对规模不同、类型众多、成因多样的地质构造进行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研究时,要兼顾宏观与微观、空间与时间、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或者说要对空(空间)、时(时间)、力(外力与应力)、物(岩性和物态)、境(地质背景和环境)等方面进行统一的辩证的分析。在构造地质学研究中,还需与岩石学、地层学、地貌学及地球物理学等学科密切结合;同时,要努力学习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圃这个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才能学好、用好这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并使之向前发展。四、构造地质学的发展趋势未来,地质学能观察和研究的范围和领域将日益扩大。在空间上,不但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法逐步深入到岩石圈深部,而且对月球、太阳系部分行星及其卫星的某些地质特征,将有更多的了解。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其他学科的发展和向地质学的进一步渗透,先进技术在地质工作中的使用,同精细、深入的野外地质工作相结合,会使人们有可能对更多的地质现象和规律作出科学的解释进行更深入和本质性的研究。实验条件将进一步改进,如将实验室中所能达到的温度压力提得更高,模拟更为复杂的多种可变因素的地质作用,并把时间因素也纳入模拟实验之中。地质学理论不断得到补充、修正,尤其是各大陆所提供的有关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新资料将在很大程度上检验、发展板块构造说,进而会产生一些新的理论和学说。在地质学的服务领域,一个重要方面是开发地球资源,其中有关矿产资源和新能源的研究,仍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同时,由于区域成矿研究的需要,将进一步加强区域地质的综合研究,并促进地层学、古生物学、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地质年代学,以及区域岩浆活动研究、变质地质研究等向新的水平发展。保障人类良好的生存环境、干旱半干旱地区和沼泽地区的水文地质问题,以及工程地质问题的研究将不断扩大。环境地质学,包括环境地质调查研究,有关的微量测试技术和环境保护的地质措施等的研究日趋重要。总之,地质学必须加强基础研究,如矿物学、岩石学地层学、古生物学等具有奠基意义的学科的研究,以提高对各种地质体、地质现象及其形成、演化的认识。同时还要充分吸收和利用其他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包括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以更全面、本质地认识地球历史和构造,为科学的发展,为人类更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维护生存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