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地区客家风俗习惯保留程度的调查报告10级工业工程2班叶洁冰201041108220风俗习惯是指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风俗由于一种历史形成的,它对社会成员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行为制约作用。风俗是社会道德与法律的基础和相辅部分。主要包括民族风俗、节日习俗、传统礼仪等等。所以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对于研究这个地方的历史有着重要的作用。保留这么一种无形的财产,是我们作为人类对历史的尊重跟保护。为了了解梅州客家地区的风俗习惯保留程度,也为了以后更好的保留我们客家的无形资产,所以做了以下的调查。主要是采取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问的形式。为了使调查更具有说服力,我分两方面进行,问卷调查主要针对于90后的新生代,实地访问是对于老一代的访问,了解。从而归纳总结客家文化的保留程度。一、梅州客家的风俗文化的来源。风俗是一个民族在生产、服饰、饮食、居住、婚姻、丧葬、节庆、娱乐、礼仪、信仰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广泛流行的、经常重复出的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就是人们自觉的喜好、风气、习尚和禁忌等,它流行于民间,为大众所自觉传承。汉族文化历史悠久,风俗源远流长,已有上下5000年连绵不绝的历史。这一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比拟的历史优势,使得汉族的风俗,无论哪一种、哪一类,都格外丰富而迷人。而对于客家而言,客家大都是唐宋时期中原地区移民来的。客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融合和同化了一些土著少数民族,同时将其风俗也吸收、融合于自己的风俗之中,又在与其他地区、其他民族的交往中,吸收、融合了他们的良风美俗,加上客家人口众多,居住地域广大,形成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所以,客家风俗在传承和变异中,显得特别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客家的风俗具有凝聚力。客家作为汉族的一支民系,是如何凝聚而成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客家风俗具有凝聚力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尽管客家风俗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但是客家风俗的基本内涵具有一致性或同一性。例如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吃汤圆,这无论是哪一个省、哪一个地区,也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在港、澳、台的客家人,甚至到了海外,身处西方民族包围之中的客家人后裔,都无一例外。梅州客家风俗,既有对中原古风俗的承传,也有在辗转迁徙中的吸收。此外,梅州客家人由于多住山区,在漫长的岁月中,为了维护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与自然斗争以及与原地居民共同的生活交往中,有所创造,最后,逐步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习俗。同时,梅州是著名的侨乡,梅州客家文化习俗又融合了一些南洋岛国和西方的文化。所以,梅州风俗除有中原、山区特色外,还有一些海外风情的内容。二、春节中看保留。俗话说得好,“百节年为首”。春节是客家人一年中最大的传统节日。我的长辈曾经说过,出门在外的人平时可以不回家,但是过年一定得回来跟家人团聚。如果出门在外的年轻人们不回来过年,长辈们必定是会责怪的。我们客家人的过春节的方式是,从农历十二月十五日起,家家户户进行大扫除,室内室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准备过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为“入年架”,着手准备过年的食物和用品。接着一连几天,家家户户忙着做年糕(甜粄)、煎油果(油挤子)、炸酥烧、炸肉丸、熏鱼、卤鸡鸭等。到年二十八、二十九,家家贴春联,贴门神。从这天到年初三或年初五晚上各家点灯照明到天亮,俗称“点年光”。而年三十日为统一祭祖时间,家家户户挑着竹装的三牲、斋果、酒、菜等,到祖祠祭祖。这天老嫩大小穿着新衣服,村子里锣鼓喧天,鞭炮放得特别多。年初二,是转娘家、探亲访友的一天。家家热情待客,处处谈笑风生,说不尽新年快乐。转娘家的妇女,有的舍不得离开娘家,因此有:“初一就话初一头,初二又话年下头,初三又话穷鬼日,初四嬲一日,初五‘唱也圩’,初六唔好归,七不去,八不归,初九初十看打狮,十一十二又有龙灯会,索性月半才来归”的儿歌。初五日,俗称“出年架”或“唱也圩”。因这天原是圩日,人们来往街上,一见熟人就互相拱手拜年恭喜。初七那天称“人日”,家家吃“七样菜”:芹、葱、蒜、春菜、芫荽、甜菜、韭菜等,取其勤劳、聪明、会划算、有春光、团圆、甜蜜、长久之意。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俗称“正月半”。松口过正月半的时间,一般定在十二、十三、十四,以十四那天过月半的为多,却无人定在十五,这与别地在十五过月半完全不同。过正月半那天像过年一样,以三牲敬神祭祖,人来客往,吃丰盛的菜饭。元宵这一天有很多地方是放孔明灯和举行闹灯花的盛会。从过春节中看来,梅州地区的客家文化保留还是较好的,很多的客家人都是喜欢独有客家特色的客家春节。这从而有利于我们客家风俗文化的保留。三、问卷调查跟实地走访中看保留。通过对五十个人的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的人(梅州地区的)在家里依然是讲客家话,在客家话这一板块的保留程度较好。95%的人在家里是讲客家话。而在春节的时候,87%的家庭里都还是准备了客家特有的“煎丸子、煎芋圆、散子、炸酥烧、炸肉丸、熏鱼、卤鸡鸭”等食物。约98%的家庭会去祭祖。约80%的家庭还是会拜神的。在客家风俗中,虽说是迷信,但是很多的家庭选择拜神祭祖。通过问卷调查也发现,在婚这一方面,由于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变化相对较大,但是客家方式的还是比较受欢迎的。其中约69%的家庭愿意采取客家的结婚方式。而在葬礼这一方面的变化比婚礼的较小。87%的家庭采取客家特色的葬礼。(左图为葬礼,右图为婚礼)客家人喜欢使用四方桌,俗称“八仙桌”,一种可供八个人同坐的木头桌。上座时,他们很重视席位的安排,一般按亲朋戚友的尊卑入席就坐。宴席间的大小位,是这样安排的,如正厅只排有一张桌子,这时以面对大门的左侧为首位,右侧为第二位。然后从左到右,穿插论序,面对正厅的右侧为最小。如果安排二张桌子,这时候以左边桌位为大,右边为小,席位大小也是穿插而行。如果安排三桌,称之为“一品席”,这种情况,以首席为尊。如果安排五桌,一般要排成“梅花席”。客家的家具“八仙桌”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只有约48%的家庭还使用“八仙桌”。“八仙桌”逐渐被那些外形美观的餐桌所代替了。而这种所谓的“按位入座”的习惯,几乎没了,只有少数地方还保留这种席位的安排。客家山歌作为我们客家人的特有的娱乐方式,是一种无形的财产。而客家山歌的保存也是较为完好的。有93%的人听过客家山歌。从这方面看出,通俗易懂的客家山歌还是较为受广大人民的欢迎的,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接受调查的人都认为我们的客家文化应该保存下来,其中62%的人认为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是在客家文化保留的现状下,人们有着不同的看法,其中大部分人认为一般,这说明我们对于的客家习俗的保留程度还是不太满意的。因此,我们未来在保护客家文化的路途上,要更加的努力。问卷调查,主要是对于年轻一代的调查,为了更有说服力,对附近的老一辈人进行了访问。老一辈的人认为,现在的我们梅州的客家文化算是保留的一般,但是近几年打着“客家文化”的头号得文化产业相继崛起,比如房地产业把客家特色的围屋建成经济房,这把文化跟经济结合起来,有利于客家文化的发展。也有利于我们的后代继续发展我们伟大的客家文化。老一辈对于我们梅州地区的文化保留,是持较为肯定的态度,认为要继续发展。总而言之,我们的特有的客家文化是需要我们一起努力保护,一起努力发展的。四、结论。梅州地区的客家文化保留的还算可以,尤其是近几年的客家文化与经济相结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我们客家文化的发展。客家文化是我们大家的共同财产,我们需要共同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