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主讲:主要内容•一、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概述•二、学前教育研究设计•三、文献检索•四、观察研究•五、调查研究•六、实验研究•七、测量研究•八、统计分析方法•九、研究论文的撰写与评价第一章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概述•第一节、科学研究与科研方法•第二节、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演变•第三节、教育研究的意义、特点与原则•第四节、教育研究的一般步骤第一节、科学研究与科学方法•一、科学方法•(一)科学方法与科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科学方法•(二)科学方法与非科学方法•非科学方法的特点:•1、根据权威的解释•2、根据直觉的判断•3、逻辑判断•科学方法的特点:•1、具有客观性•2、具有预见性•3、具有准确性二、科学研究的概念•是指用科学的方法获取科学知识的实践过程。科学研究的过程不仅是一个科学的认识过程,而且是一个科学地改造现实的过程•三、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1、能使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才华去进行创造性的工作•2、可以帮助研究者鉴别自己和别人研究成果的正确与谬误第二节教育研究的历史演变•一、教育研究发展的历史•(一)萌芽时期•原始社会时期,教育在生产劳动中进行,人们一方面以言传身教的方式把知识经验传授给下一代,另一方面对传授过程的方式方法以及对年轻一代的教育效果,进行自然的观察和原始的击了和总结,以便不断改进•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随着文字的出现,学校教育的产生发展,教育实践日益深入,各方面文化科学知识的积累和丰富,观察法、经验总结法等教育研究方法为教育家们自觉运用•历史法、文献法、测量评价法、思辨法等教育研究法也随之出现。•特点:•1、古代的教育研究方法仅仅停留在定性描述和主观分析推断的水平上,还缺乏全面系统的逻辑论证、精确的定量分析、严格的科学实验验证。•2、盲从权威,迷信古人是普遍现象。•因此,人们观察教育现象,总结教育经验,思考教育问题,探索教育规律,常常以权威的训谕为准绳。•在欧洲的中世纪,上帝和神高于一切,宗教思想也严重地束缚着人们的科学思维。(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兴盛时期•1、实验方法•欧洲“文艺复兴”后,研究方法逐渐重视假设和实验。实验方法最早以物理学形式为科学家所应用,首先系统研究实验方法的是英国的培根(FrancisBacon)。•培根在其《新工具》一书中指出,科学应当是实验科学,要打破中世纪那种宗教式的“思辨枷锁”,就应当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真正促成经验和理性两者的结合,并主张用归纳法来实现经验的归纳和升华。•从17世纪开始,一批杰出的教育家如夸美纽斯、裴斯泰洛齐、第斯多惠、乌申斯基等人,把教育研究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大大地丰富了近代教育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从19世纪前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全盛时期。这一时期,教育研究方法出现了以往任何时期不可比拟的崭新面貌。•首先,教育实验运动迅速开展。•(1)1768年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创办“新庄”实验学校所进行的教育实验;•(2)1825年英国欧文创设移民区“新和谐村”所进行的教育实验;•(3)1896年,美国杜威创办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所进行的教育实验。•(4)从19世纪末开始,在德国、英国和美国等国家,实验教育运动蓬勃发展。•自德国冯特首创心理实验室(1879年)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以后,1882年英国的高尔顿又在伦敦成立人类学实验室研究个别差异问题。•20世纪初,心理、教育学家们大力提倡教育实验,促进教育实验的开展,如德国梅伊曼和拉伊主张用实验方法来研究和实现教育,并提出了“实验教育学”的学说;•法国比奈主张用实验方法研究儿童的智力发展;•美国桑代克把动物,心理实验的方法运用到教育上,还主张教育现象和教育理论必须有严格的实验验证我国教育实验运动•始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在美国教育实验运动的影响下,各地纷纷建立教育实验区,到1935年,各种教育实验区有193处,遍及全国各地。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陶行知创办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和山海工学团,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的定县实验区和梁漱溟的“乡村建设”实验等。2、教育测量方法•这一时期,教育测量运动也蓬勃兴起。•(1)1864年,英国的菲雪尔(GeorgeFisher)编成世界上第一个成绩量表。•(2)美国的来斯(Rice)积极提倡教育测量,并于1895-1905年间编制了算术、拼字、语言等测验。•教育测量运动迅速兴起,各种客观标准化教育测量纷纷出现。•(3)著名的有法国比奈(A.Binet)、西蒙(T.Simon)的智力测量(1905年)。•(4)1909年,被称为教育测量鼻祖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Thorndike)运用统计学的“等距原理”,发明了编制量表的单位,编成了《书法量表》、《拼字量表》、《作文量表》等标准测量工具,使教育测量走上科学化的道路。•之后,各种学业成绩测验、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诊断测验、人格测验等各种客观标准化教育测量的兴起,推动教育测量运动迅速发展。3、教育调查方法•19世纪以后,教育研究者开始重视运用调查法。•(1)早期著名的教育调查是1897年美国来斯进行的拼写练习调查。•(2)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影响比较大的教育调查,如19世纪末美国的斯坦和j·霍尔(StanleyHall)采用问卷法进行教育调查;1910年哈佛大学教授哈诺斯(PaulHanus)进行的学校调查;1911-1912年纽约市开展的大规模学校调查。•所有这些教育调查,在其方法手段的使用上都在一定程度上注意到规范化和科学化。以后,随着教育调查法的广泛运用,教育调查方法在其复杂程度和量表使用方面也有较大发展。此外,教育统计学及其他教育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也为教育研究向科学化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途径。兴盛时期的特点:•1、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其它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广泛移植于教育研究领域,使教育研究法向科学化跨进了一大步。•2、教育研究者也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的教育研究法,并不断创立新的教育研究法,从而逐步形成了教育领域独特的研究方法体系。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新趋势•从20世纪50年代起,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传统的教育研究方法进一步完善,现代教育研究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手段不断出现,丰富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内容和体系。•1、教育调查越来越多•调查研究法是社会科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自5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教育研究者采用此法越来越多。•2、以开发智能为中心的多方面教育试验越来越广泛•从50年代开始,前苏联、美国、前西德以发展学生智能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实验很多。•3、长期追踪研究法引起人们重视•长期追踪研究的典型例子是美国自1921-1972年为期51年对超常人创造能力发展和培养的追踪研究。•4、现代教育评价的兴起•作为教育科学研究重要领域之一的教育评价,其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产生于本世纪40年代前后。50年代以后教育评价迅速兴起。1957年以后,美国政府大规模地开展教育评价工作。•被称为“评价之父”的美国教育家泰勒领衔主持的“八年研究”,确立了现代教育评价学的理论和方法。中国在1983年加入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5、新的研究方式方法的引入•跨文化研究法(Cross-culturalstudy)…是利用各种不同文化为样本,以其资料作比较研究,从而探索不同文化背景的变量间的关系。这种方法最初为国外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广泛应用,以后逐步移植于教育研究。近年来,逐步为我国教育研究者掌握和运用。•内容分析法是对于明显传播内容,作客观而有系统的量化,并加以描述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最初用于传播学的研究,后来广泛应用于其他社会科学研究,现在已成为教育研究中一种主要的资料分析方法。•6、注重采用综合研究法•由于教育问题常涉及到社会的、心理学的、政治的、经济的等许多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心理学研究发展对教育的影响扩大,因此,把心理学诊断,多方面地具体分析条件,以及从中提出教学建议这三者结合进行综合研究教育问题的方法,就受到人们重视。•7、电子计算机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广泛运用。•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导致了科学研究方法的革新,它介入思维领域,代替了人脑的部分功能•8、重视定性研究法与定量研究法相结合•定性研究法是为了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确定引起某一现象变化原因、变化过程的研究。常用逻辑分析、性质分析、因果分析、矛盾分析等方法。•它要回答的不是数量上的多少问题而是性质上的“是什么”、“属于什么”等问题。在教育研究中有很多现象是不能或不容易用定量描述的,一般只作定性分析,如教育的功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的特征等等课题。•定性分析的缺点是不精确,有的描述具有伸缩性和模糊性。•定量分析是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数量的分析。•它一方面作为一种认识工具,反映某种教育现象的特征、倾向;•另一方面也是一种语言,能作为表达的手段,对复杂的教育问题作精确的描述。•以往我国教育研究比较重视定性研究,但80年代以来,我国发表的教育论文开始重视定量研究,越来越多地注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9、开放式的教育研究活动和协作研究方式的广泛开展•一方面,教育研究方法自身的沿革总是跟踪教育事业和教育理论发展的足迹,为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研究者总是在继承传统的教育研究法的同时,结合教育发展的实际进行改革和创新;•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者又不断移植和应用其他科学的研究方法于教育,这就有效地促进了教育研究法从经验描述阶段向科学探索阶段过渡。新的发展趋势也可以概括为:•1、数量化•2、现代化•3、综合化•4、现场化三、学前教育研究发展历史•最早的学前教育研究:福禄培尔,1840年创立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蒙台梭利,1901年“儿童之家”;1909年,出版《蒙台梭利方法》•陈鹤琴,1920年,《儿童心理之研究》。南京鼓楼幼稚园成为中国第一所幼教实验中心。第三节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意义与原则•一、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概念•(一)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学前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进行系统地探索,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客观规律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二)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指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采用科学的思维方式,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对教育问题进行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手段。•运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结果是解释和预测、发现或者发展一定的教育原理、原则和理论。二、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意义•科学研究方法对教育和心理科学的建立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科学研究方法促进了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和教育科学的发展,同样,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对于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来说,也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因此强调学习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并适时的,有选择的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方法是发展教育科学研究的当务之急,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措施。•(一)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学前教育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是指学前教育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时在思想道德、教育观念、理论知识,科研能力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培养和提高学前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科研素养是教师实施素质教育所必需。•当前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教学方式相对滞后,必须加强教育领域的各项改革。而进行教育改革,必须教育科研先行,这就需要学前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素养,因此教师的科研素养是实施素质教育所必须。2、教师的科研素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是教师。教师素养的高低,决定素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21世纪所需要的教师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的科研素养既是一种实践能力,又是一种创新能力,也是教师素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决定着一位教师是否能从事教育改革的科学研究,是否能开创性地高效性地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3、科研素养是二十一世纪专家型教师所应具有的素质。•从教师自身的发展来说,二十一世纪的新型教师不再是一个教书匠,而是一个真正的教育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