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第二章学前教育研究设计学前教育研究设计学前教育研究设计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你的教师走上研究这条幸福之路上来。——(苏)苏霍姆林斯基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选择研究课题第二节提出研究假设第三节决定研究变量第四节下操作定义第五节选择研究对象第六节研究的信度与效度学前教育研究设计第一节选择研究课题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他认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一、选择课题的意义课题一旦选定,整个研究的目的、意义、对象、范围、方法以及研究可能的成果和成果的价值等,在某种程度上就已经决定了。课题选得好,研究往往事半功倍。选择课题是教育研究的开端,好的选题意味着教育研究已经成功了一半。举例说明二、选择课题的原则、标准(一)价值原则一是应用价值,一是理论价值1、以重大的现实问题为主2、立足现实又关注教育发展的新动态和趋向3、注意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联系(二)创新性原则①新颖性课题:前人未曾研究过的问题,即填补空白。②发展性课题:前人虽有研究,但需要充实和完善,或提出新的依据和认识,即有所发现和补充。③引进行课题:国外已有,需要结合我国实际进行的课题,即填补国内空白。④移植性课题:引进移植,即把其他领域的先进技术,经过消化、吸收,引进到教育研究领域。⑤跨文化课题:将国内和国外不同外文化背景下的教育作比较研究。(三)可行性原则①主观条件。涉及研究者自身,包括知识基础、科研能力、实践经验、专业特长、研究兴趣等。②客观条件。包括研究规模和范围、占有资料的程度、时间、经费、设备、技术、人力等。③时机条件。涉及与研究有关的理论、工具、技术手段的发展程度等。案例说明三、选择课题的思维策略研究者的科研能力体现在能否发现问题,能否在别人认为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新问题。这要求研究者:1、必须对研究的领域有一定的了解2、经常关注研究动态的发展,了解前沿研究。3、研究者应具有不安现状、求变革的心态。4、应勤于思索,在学术上有主见,不盲从。选择课题的思维策略,主要有两条:(一)怀疑怀疑要有依据,对怀疑的检验,一是实践,二是逻辑。例如“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论断的逻辑性。通过怀疑,结果有二,一是证实研究者的怀疑,二是否定怀疑,证明原有结论是对的。(二)变换角度四、课题的形成路线确定课题有两条路线:一条是归纳的路线,一条是演绎的路线。(一)采用归纳的路线形成课题:①把教育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转变为课题;②在教育实践的矛盾、困惑中发现课题;③抓住思想的火花形成课题。④凭个人的教育教学经验发现课题⑤从有争议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上选择课题四、课题的形成路线(二)采用演绎的路线形成课题:①承袭已有的研究成果发展课题;②在理论空白处挖掘课题;③在学术观点的争论中寻找课题;④以反其道而行之来开拓课题。⑤在阅读理解、审视理论的过程中构思研究课题案例说明:五、选择课题的过程及方法(一)初步确定课题的范围(二)课题聚焦——即对初定的课题进行分解,缩小课题的范围。(三)决定研究方法(四)确定课题名称(五)课题论证课题论证首先要写出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又称科研项目申请书:①课题名称、所属学科、申请人、所在单位、申请日期等;②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的简况和任务分工,包括姓名、职称、年龄、专业、外语程度、分工情况,以及近年来与本课题有关的主要研究成果等;③课题研究的目的、性质、立题依据,国内外研究概况、水平、发展趋势,研究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以及应用前景;④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对象、方法,预计有哪些突破;⑤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计划,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具体步骤、进度计划、阶段目标等;开题报告内容⑥完成课题的条件分析,资料准备情况,人员结构;⑦成果形式,包括阶段成果和最终成果形式,成果的预计走向及使用范围;⑧经费概算,包括申请资助的总金额以及各项费用的具体金额,如,图书资料费、调研费、上机费、成果打印费、小型会议费、仪器设备费等;⑨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和信誉保证;⑩上级主管部门对是否立项的审批意见。课题计划或方案内容:①课题名称②课题提出的缘由及其意义③课题的具体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④主要研究人员及其分工⑤研究对象及选择方法⑥研究方法及实施要点课题计划或方案内容:⑦研究资料的处理方法⑧预期研究成果⑨研究进程及安排⑩参考文献及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课题论证的形式:1、课题论证会(开题报告会)2、课题评审3、自我论证技能训练选择一个研究课题,写出开题报告,并进行自我论证。第二节提出研究假设知识要点1.掌握假设的概念、组成与特点。2.理解假设的作用及其假设的最终结局。能力要求1.会举例说明假设的特征。2.能区分假设的类型。一、什么是假设◆假设又称假说,是研究者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所研究的问题预先赋予的某种答案,是对研究结果的预测,是对课题涉及的主要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设想。●假设通常由论题、关系陈述、推论三个要素组成。假设的基本特点一是科学性假设不是凭空造出来的,而是建立在一定理论或事实的基础之上的,经逻辑推断或经验归纳而提出的,并且假设应该是可以致检验的;二是假定性假设所陈述的关系和基本预言尚待证实,假设毕竟不是事实.是猜测。任何假设都含有一定的合理陛和不确定性,二者是辩证的统一。案例说明二、假设的作用1.假设是研究的核心在有假设的研究中,整个过程都围绕假设验证展开2.假设能更明确地说明和规定课题有假设的研究,内容更具体,方向更明确3.假设是通向理论的桥梁从假设到理论是科学认识发展的必经之路。三、假设的类型(一)按变量关系变化的方向,可分为:1.条件式假设。如“父母离异,则可能造成儿童心理、学习、行为等方面的问题.”2.差异式假设。如“教育措施不同,幼儿的合作能力会有差异”3.函数式假设。如“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其自控能力会得到发展”(二)按假设的性质可分为:1.特定假设。2.一般假设。3.虚无假设。案例四、假设的特征1.设想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期望关系。2.假设应当用陈述句形式简洁明确地描述。3.假设应当是可检验的。技能训练技能训练1.某幼儿园园长对甲班儿童进行了2天的观察后,做出了这样的假设:①甲班儿童中,男孩的侵犯性行为比女孩多。②男孩的侵犯性行为比女孩多。③男孩的侵犯性行为和女孩的侵犯性行为一样多。你认为哪一个是虚无假设?请说明理由。2.在教材案例《4-5岁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中,找出其中的特定假设、一般假设和虚无假设。第三节确定研究变量知识要点1.掌握研究变量的概念,理解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2.了解调节变量和中间变量。能力要求1.能够区别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2.学会给变量下定义。一、什么是研究变量研究变量指研究者感兴趣的、所要研究与测量的、随条件和情境变化而变化的因素。即,变量就是会变化的、有差异的因素。变量是相对于常量而言的,常量指在一个研究中所有个体都具有相同的特征或条件,而变量则是指在一个研究中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特征或条件。在教育研究中,常量不是要研究的内容,研究要探讨的只是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二、变量的类型(一)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是教育研究中最重要的、应用最广泛的变量。1.自变量,又称刺激变量,是引起或产生变化的原因,是研究者操纵的假定的原因变量。2.因变量,又称反应变量,是自变量作用于被试后产生的效应,是研究者要测定的假定的结果变量。3.无关变量,也称控制变量,是指与特定研究目标无关的非研究变量,即除了研究者操纵的自变量和需要测量的因变量之外的一切变量,是研究者不想研究、但会影响研究进程的、需要加以控制的变量。案例在推断自变量和因变量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要同时满足的三个条件:共变关系、具有时间顺序关系、对无关变量的控制。(二)调节变量和中间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以外的一切变量均属于无关变量。1.调节变量,又称减缓变量。2.中间变量,又称中介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调节变量都是具体的,可观测的变量,而中间变量则是假设的、潜在的概念变量。案例练习第四节下操作定义一、什么是操作定义操作定义并非只有一个,而抽象定义只有一个。(一)抽象定义下抽象定义的方法通常有3种。(二)操作定义下操作定义的三种方法焦虑:抽象定义:操作定义:1、笔试的分数2、勉强的表情3、无关动作的数量4、睡眠的质量有意注意:抽象定义:操作定义:1、在意志努力下,进行的图形辨识操作(对幼儿材料驱动加工方式的测试)2、在意志努力下,完成图形的译码操作(对幼儿概念驱动加工方式的测试)二、下操作定义的注意事项第五节选择研究对象——抽样知识要点1.掌握总体、样本与抽样的概念2.理解抽样的基本要求能力要求学会抽样的基本方法一、总体、样本与抽样的概念总体:研究对象的全体。凡是某一性质相同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当它成为统计对象时,就叫做总体。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有一定代表性的部分集合。如,医生诊病,要求病人验血,通过抽取几滴血的检验结果去推断病人的病情,这几滴血就是抽取的样本。抽样:一种选择调查对象的程序和方法,是依据一定规则从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研究的过程。二、抽样及其基本要求1.确定研究总体范围。2.抽样的随机化。指总体中的每个个体被选入样本的概率不为零。每个个体入选的机会均等。3.样本的代表性。样本应具备总体的性质或特征,能在较大的程度上代表总体。4.合理的样本容量。三、抽样的基本方法(一)概率抽样每个研究对象被抽取的概率是已知的,抽样方式是随机的。1.简单随机抽样。(抽签、摇号机、随机数字)练习2.系统随机抽样(等距抽样、机械抽样)是把总体中所有的个体安某种顺序编号,然后依固定的间隔抽取样本。练习3.分层随机抽样是将总体按某一属性或特征分成若干层次或类别(字总体),然后以各层或各类在总体中所占比重,按比例随机抽取样本。例如:对伊宁市各少数民族学前班幼儿汉语水平的调查。研究设计:例如总共有560名少数民族学前班幼儿,拟抽取60名幼儿作研究。练习4.整群随机抽样以自然群体(学校、班级)为单位,从较大的群体中随机抽取样本(样本是群体不是个体)。例如:从全市幼儿园中随机抽取20所幼儿园进行一项新的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再如:从全国各地抽取部分幼儿园进行科学识字试验。(二)非概率抽样每个研究对象被抽取的概率是未知的,抽样方式不是随机的,样本是按研究目的而选择的。非概率抽样常被用于定性研究或小范围的非正式的研究中。1.偶遇抽样2.立意抽样3.完全抽样4.异质取样抽样技能训练放松一刻第六节效度与信度一、效度指研究结论与现实相符的程度,或侧量结果与所测的事物属性之间的符合程度。(一)内部效度的影响内部效度主要因素1、实验情景以外的事件影响了实验条件的效应,使自变量作用混淆不清,难以断定它与因变量的关系。2、儿童的自然发展与成熟影响实验的效果,使自变量的作用难以区分。3、测验效应与练习效应。4、分组误差5、失去被试(二)外部效度影响外部效度的主要因素是研究取样的代表性(被试、时间、情景等取样)外部效度与内部效度很难兼顾。(三)结构效度影响结构效度的因素:“霍桑效应”、好被试心理、测验焦虑、评价担忧。二、信度信度的取得:1、在相同情景条件下所测得的结果的一致性2、不同研究者用同一种测量同时测得的结果的一致程度3、同一研究者用同一种测量在不同时间内测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4、同一被试在不同时间内对同一测量的反应的稳定程度(一)重测信度某种测试在不同时间内结果的可靠性与稳定性(二)复本信度用测量同一行为变量的两个假定等值的测验(如A卷和B卷),对同组被试在最短时间内测量两次,计算得分的相关系数,以估计该两测验形式内容的一致程度。(三)内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同一测验中的内容、项目之间的一致性。(四)评分者信度各观察者或评分者之间评分的一致程度。两个观察者,则可计算令人所评定的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两个以上评分者,可计算肯德尔和谐系数等等。以此来确定其信度。三、效度与信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