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未来学校》心得体会榆林市第十小学叶军军前段时间拜读了朱永新老师的《未来学校》一书,书中朱老师就现代学校制度现状和所存在的内在缺陷做了分析,大胆对未来教育发展趋势做出了预判,熟读之后受益匪浅。现代学校制度,是人类伟大的创造,提升了全社会的文化素养,它把人类几千年创造的知识用高度浓缩、集约化的方式,按照学科专业分门别类地传授给未成年人,是传承人类文明最重要的机构。但同时,现代学校制度强调效率优先,用工厂化的生产方式“生产”人才,用整齐划一的教育模式安排教育生活,除了统一的入学时间和统一的上课时间,还用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进度和统一的考试评价来培养年龄相同但个性迥异、能力水平不一的人。他举了古希腊神话中的普洛克路斯忒斯之床的例子,据说恶魔普洛克路斯忒斯有一张铁床,他热情邀请人们到家中过夜,但是只有身体的高度和床一样长的人才被允许睡觉,否则比床长的人要被砍掉腿脚,比床短的人则要被强行拉到和床一样长。这张床,就类似于现代学校制度的标准,我觉的很形象。我们用这个标准要求所有学生,所以学生学习得很累、很苦,每个人的个性得不到张扬,潜能得不到发挥,这正是现代学校制度的内在缺陷。鉴于现代学校制度存在的这种缺陷,朱老师大胆对未来教育发展趋势做出了预判,认为今天的学校会被未来的学习中心取而代之。未来的学习中心可以是实体型的,也可以是网络型的。实体型的学习中心,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一个小学生或者一个中学生,甚至一个大学生,他可以在这个学习中心学习数学,在那个学习中心学习艺术,然后在另外一个学习中心学习科技,而且学习中心可以是跨区域甚至是跨国界的。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为网络型学习中心提供了条件,学生再也不需要整齐划一地出现在同一个校园、同间教室,学习的时间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的内容完全由学生自己选择,没有固定的教室,可以在家、在社区,也可以在大学校园、在校外培训机构,未来的学习中心,没有统一的教材,全天候开放,没有周末、寒暑假,没有上学、放学的时间,也没有学制。孩子可以8岁上学,也可以5岁或者12岁上学,15岁的孙子可以跟75岁的爷爷在同一个课堂上同样的课;年轻的父母也可以与自己的孩子学习同样的内容。未来的学习中心,教师角色将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陪伴者,一部分教师将变成自由职业者,“能者为师”,今天的教师资格证也将变成历史。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研判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对于今日教育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下面就朱老师对未来教育发展趋势做出的预判谈谈我个人的几点拙见。一、信息技术在未来教育中应用将会更加广泛。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能够充分提高教育效率,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一是教育资源的供给方式,从单一的专业教育机构提供资源扩展到互联网企业和社会教育机构。二是能够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让更多的学生同时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三是学校和互联网企业合作,对接线上、线下的教学资源,让技术和教师的教学需求能够无缝对接。正如朱老师在书中提到的,慕课、私播课、超级慕课、深度学习慕课、移动慕课、大众开放在线实验室等广泛应用,可以预见信息技术在未来教育领域必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二、学校的办学模式将发生改变。未来学校的办学模式开始进入了追求个性的时代,将从千校一面到个性发展。适应每个学生特点的教育,人们会选择更加符合学生特点的个性化学校去学习,这必然要求学校向更加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只有更加具备个性的学校才能够满足人们对更好教育的需求。正如朱老师在《未来学校》中的预判,学生根据自身喜好可以在这个学习中心学习数学,在那个学习中心学习艺术,然后在另外一个学习中心学习科技,而且学习中心可以是跨区域甚至是跨国界的。三、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将发生变化。教师角色将由现在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陪伴者,更有一部分教师将变成自由职业者,“能者为师”,除了面授,教师的讲课视频将通过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广泛传播,满足广大学生的需要。针对学生的需要进行指导,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可以预见,未来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将不可避免的分化和迁移。四、教育培养目标将向能力培养转变。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很多工作都可能被智能机器人取代,同时也将出现许多新职业。面对未来职业的改变,作为培养人才的教育领域必须及时调整,更加注重培养人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更加注重培养人机合作的能力。可以预见未来的教育,学生的培养将更加个性化。五、民办教育机构将可持续发展。近年我国民办教育机构逐渐发展壮大,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的学习和兴趣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我国政府对民办教育的发展采取了鼓励的态度。《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提出国家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的方针。朱老师在《未来学校》一书中也提到,未来的学习中心可以是学校、社区和校外培训机构,所以可以预见未来民办教育机构将迎来大发展,总而言之,未来教育发展趋势将打破学习年龄的限制,学习形式的限制,学习时间的限制,学习地点的限制,师资力量的限制,学习文凭的限制,职称的限制,大大的解放人的学习力。当然这个变革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如同一个人从年轻到年长一样,你天天盯着看,看不见他有何变化,但是,它却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