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浅议语文学科的认识人教版新课标语文科作为一门课程还有一些概念是含混不清的。因为这些概念的不清晰,因为课程体系的不完善,造成了语文教学的左右摇摆而且效果很差。关键不是在中小学语文教师的问题,而在课程研制的层面的问题,是课程内容不能教材化的问题。其他学科都有自己的专业,也就是相对完整而独立的学科体系。而语文没有自己的专业。高校教师可以把“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甚至“九十年代文学现象”等作为自己的专业。那中小学教师以何为自己的专业呢?因此,实现语文专业化的前提是语文教师要有自己的“专业”。也就是要有语文教师可以拿来教的语文课程,可以拿来用的语文课程,而这些至今还没有放在语文教师手中。“我们还揭示出,语文课程内容刻板僵化与随意性过大并存、语文教学花样百出与知识含量的极为贫乏共生,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严重问题。而问题的根由,是我们在语文课程具体形态层面存在巨大的空档;或者说,我们一直只有‘选文集锦’的语文教材,很大程度上不曾有过严格课程论意义上的语文课程。”(王荣生《语文课课程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中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是“杂乱”的教材和“听说读写”的活动,教学的“混乱”也就在所难免。一些自觉的教师可以凭借自己的思考进行有意识的探索,但是多是教学方法层面的改良,其课程论的意义还是微乎其微的。学生只有碰到一个好的老师,才有可能受到好的语文教育,否则就很难饶有兴趣地学习本来很有生趣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一些基本目标进行了设定,但是教材编写并没有根本突破,没有编写出符合课程标准的高质量的教材(实验教材虽然在选文等方面有所改善)。还不能保证,一个语文教师拿到语文教材以后,不用过多思考就可以保证所教的是语文科课程而非其他科课程。那语文课程究竟是什么?“语文科其实并没有严格对应的‘学科(discipline)’,它所对应得是听、说、读、写以及言语作品;或者说,它有许许多多的对应学科,凡与听、说、读、写,与言语作品相关的,都是语文科(subject)对应的学科(discipline)”。(王荣生《语文课课程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语文课程所包含的层面是比较多的。即对应着言语材料,又对应着“听、说、读、写”等语文活动。或者说,凡是能够发展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材料(文字的、音像的等)都可以算作语文课程的内容。这绝对不是把语文课程泛化,而恰恰从另一个视角审视语文课程。语文课程的内容与语文课程的目标哪一个更重要,当然是目标重要。只要达到语文课程的目标,使用什么样的材料都是可以的。从这个意义而言,语文课程是什么,不是最重要的问题。语文课程做什么?语文课程怎么做?就成了课程界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这就自然转到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语文课程,教师怎样实施语文课程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