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场综述2008年上半年上海商业经济运行情况(上)今年上半年上海商业努力克服罕见冰雪天气和消费物价快速上涨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积极采取多种应对措施,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努力组织应急商品,支援四川抗震救灾;抓住节庆消费新商机,加快商业结构和布局调整,保持了市场繁荣活跃、销售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顺利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为下半年超额完成全年4360亿元销售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主要特点是:一、消费成为推动上海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一)消费增速保持领先,拉动经济增势明显,呈现“四高两低”:四高是: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203.17亿元,同比增长16.7%,增速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创下1997年以来累计增速新高;同比增幅分别高于全市生产总值、第三产业生产总值(GDP均为现价)、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幅2.1个、1.8个、14.4个百分点,在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出口、消费、投资”三大主力中,消费规模和增速均超过了投资(见表一)。两低是:上半年全国实现零售额51043亿元,同比增长21.4%,上海零售总额名义增速低于全国4.7个百分点。由于上半年上海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同比上涨6.2%,使零售总额实际增速为9.9%,增速同比降低3.1个百分点。(二)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加快,服务全国作用发挥,呈现“三大三快”:一是进出口商品贸易规模扩大、增速加快,上半年上海口岸进出口商品总额实现2963.03亿美元,同比增长26.9%;增速同比提高9.6个百分点。二是商品流通规模扩大、保持快速增长,1-6月份,本市商品购进和销售总额均突破一万亿元大关,分别完成10012.12亿元和12681.08亿元,同比增长29.2%和29.7%,保持了去年以来的高速增长势头。三是市外商品流通规模和网点扩大、销售增速加快,促进了内地经济发展。上半年本市实现市外购进和市外批发销售891.58亿元、796.82亿元,同比均增长29.9%;增幅同比分别提高11.8个和6.1个百分点;主要连锁企业的市外零售网点突破5100家,同比增长6%;市外销售总额突破600亿元,同比增长21.1%。(三)经济运行“稳、快、好”,顺利实现“双过半”。一是实现了市场销售平稳、快速增长,1-6月份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除4、6月份因季节因素略有回落外,增幅在19.7%-15.5%区间波动上升,是全市主要经济指标中增速最为平稳的指标。其中:第一、第二季度分别实现零售额1092.25亿元、1111.92亿元,同比增长16.9%、16.5%。零售额峰值出现在5月份,在“五一”节庆消费推动下,创本市月度零售额历史新高(见表二)。二是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按照今年4360亿元、同比增长13.5%的销售目标,上半年实际完成计划进度50.5%,超额完成零售额23亿元。三是商业经济效益完成较好。全市4800余家限额以上商业企业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845.45亿元、利润总额193.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9%和20.5%。二、商业成为推动上海服务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第二十期(总第二百七十二期)2008年7月22日2(一)商业GDP保持稳定增长。1-6月份,全市商业完成增加值728.25亿元,同比增长7.6%,占全市和第三产业比重达到11.1%、20.9%。其中:批发零售业完成增加值616.37亿元,同比增长9.5%;规模和增速均保持第三产业行业第二,规模仅次于金融业,增速仅次于信息服务业。中心区商业实现增加值约占区域增加值的80%。(二)商业税收成为上海财政收入的主要税源。上半年上海全市和第二、第三产业分别完成税收3880.79亿元、1505.82亿元、2374.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4%、17.3%、36.5%,二、三产业分别占全市税收总额的38.8%、61.2%,其中:商业税收总额突破600亿元,达到621.60亿元,同比增长23.7%,分别占全市和第三产业税收总额的16%、26.2%;商业税收规模在全市所有行业中仅次于金融业,远高出房地产业税收达286.41亿元。其中: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分别完成税收596.51亿元、25.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3%、11.6%。批发业完成税收占批发零售业税收总额的82.3%。(三)商业对社会就业贡献增加。2007年上海商业从业人数达156.82万人,分别占全市和第三产业从业人数的17.3%和30.6%,其中: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从业人数分别达132.01万人和24.81万人。商业从业人数在全市仅次于制造业,是第三产业中提供就业岗位最多的行业。今年上半年本市新增就业岗位41.6万个,商业岗位逾三分之一。三、各类经济和区县商业发展加快,节庆消费扩大。(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形成,各种所有制商业销售全面上升。1-6月份,国有、集体经济商业实现零售额140.85亿元,同比增长11.1%,占全市零售总额的6.4%;非公、混合经济商业实现零售额2062.32亿元,同比增长17.1%。一是非公、混合经济商业成为推动销售的主力军。占全市零售总额比重达93.6%,其中:港澳台商、外商投资、私营商业、股份公司、个体商业销售全部实现两位数增长。二是港澳台商、外商投资商业销售增速领先。实现零售额333.20亿元,同比增长19.2%,增速居各类经济商业第一,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占全市零售总额的15.1%,占比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三是内资企业市场占有率领先。上半年各类内资企业实现零售额1868.97亿元,同比增长16.3%;占全市零售总额的84.9%。四是私营商业销售规模居各类经济商业首位。上半年实现零售额915.53亿元,同比增长18.8%,占全市零售总额比重达到41.6%。(二)节庆消费旺盛。一是上海春节市场销售增幅高于全国和北京。今年元旦和春节黄金周,上海360家商业企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0.95亿元、42.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6%、20.5%,均创调查户数、营业收入、销售增幅三项指标历史新高。据商务部和北京商务局监测,春节7天全国实现零售总额2550亿元,同比增长16%;北京133家大中型企业实现销售33.3亿元,同比增长19.4%。上海春节市场销售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北京4.5个和1.1个百分点。二是“五一”节平均日销售额创历史新高。全市354家商业企业节日3天(5月1日~3日)共实现零售额21.92亿元,同比增长22.02%。今年由于假期缩短,市民在沪过节和周边游客来沪增多,逛街消费集中,创下“五一”节平均日销历史新高,日均销售达到7.31亿元,比2000年“五一”节平均日零售额增长了4.3倍。上海“五一”节日销售增幅高于北京。据北京市商务局对124家商业企业抽样调查,全市节日3天实现零售额11.6亿元,同比增长16.6%;本市在调查户数、销售规模和销售增幅三个方面分别高于北京230户、10.32亿元、5.4个百分点。(三)区县商业繁荣活跃。经过近年来区县商业布局和经营结构调整,中心区时尚消费集聚效应突出,上半年实现销售1203.09亿元,同比增长11.5%,占全市零售额57.9%;郊区县的大型商业设施和旅游新景点建设加快,出行交通便捷,人口迁移增加,上半年实现销售875.58亿元,同比增长18.1%,占全市零售额的42.1%,郊区零售额增幅超过中心区6.6个百分点。(未完待续)(撰稿:陈宇先)主编:陈宇先联系电话:23112674传真:63580062责任编辑:罗宏联系电话:53857888传真:53857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