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百年发展历史的观念形态变迁纵看中国大学发展史上,从中国现代大学建立的第一天开始,中国大学就具有很强的功利性,一直在政府的直接管理模式下生存,被政府严重的官方化和工具化。一、中国大学的工具化时代在清末,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北洋大学”(天津大学的前身)于1895年建立。建立现代大学,是当时社会环境与教育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以鸦片战争为界,晚清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西方列强武力的侵略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科举选士为重心的传统高等教育体制,因为自身的缺陷,不能培养和选拔社会所急需的专门人才,而陷入严重危机。改革教育制度成为19世纪后半期中国社会的迫切需要。二、中国大学的定型期时代在民国初期,虽然经历了封建主义教育的复辟活动,但是高等教育仍然有所发展,高等教育机构数量和质量都有所提高。1917年,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后,强调“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循思想自由原则”,将中国大学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20世纪30年代虽然是中国大学教育也取得重大发展,但是由于国民政府加强对大学的国家控制,包括收回教育权运动迫使教会学校进行登记、加强或建立国立大学,大学校长直接或间接任免,使当时的“中国高等院校变成了民族主义学者的天下”。三、中国大学的国家化时代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国家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由于人口众多、底子薄、专业人才的匮乏。这个时候就迫切需要通过政府的力量来发展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在这种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就不再是某个团队的责任,而是国家的事业。然而,建国后随着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中国教育体系的改革迅速转变成了全面效仿苏联的教育模式。虽然这个时期政府的高度集权控制达到了顶峰,大学没有独立的地位,是“政府的附属机构”。但我们同时也应看到,正是因为这个特殊的时期,国家采用积极的干预措施,服从于国家战略目的的专业化、中国大学的特色化,我们国家才能培养出一大批国家建设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为新中国的建设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四、中国大学的大众化时代1977年,全国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中国大学重新获得生机,开始了新的里程。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部署。使中国高等教育从过去的边缘化逐步转移到社会的中心。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高速发展期。与此同年,我国颁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到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15%,实现从精英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过渡。(1)从对社会影响的角度看,高校教育的普及化能提高民族素质,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据2012年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统计,高校志愿者已成为一支重要力量。青年作为一个国家对外展现其综合国力的窗口,是促进社会和谐的中坚力量,高校教育大众化正为其提供了成长的沃土。(2)从对个人影响的角度来看,高校教育大众化能最大化的满足公民系统的接受知识,提升能力,完善自我的渴求。所以在这个知识经济高度膨胀的时代,高校作为一个教育组织机构应面向全社会,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知识改变命运”不再成为少数人的特权。五、综述综上述,中国现代大学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然而我们不得不正视中国大学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特别是高等教育扩招后所面临的就业问题,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关系社会稳定和和谐的问题,最主要是体现在大学产业化、大学的普通化、大学的庸俗化。(1)大学产业化经过十多年迅速发展,中国大学开始逐渐融入到当代世界高等教育的主流,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近几年,“大学要做科技产业的孵化器”等口号此去彼伏,将中国大学教育行业严重产业化。学生商品化,某些大学把学生作为一种商品进行交易,就业时向学生收一笔推荐工作费,同时再向用人单位收一笔推荐费,可谓是一箭双雕;其次,高等教育产业化就会把教育当作一种盈利性的产业,当作了一种赚钱工具。尤其是某些民办大学,为了盈利,一个班的人数达到120人有余。片面追求数量而不追求质量,精英粗鄙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再次,高等教育产业化,虽然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但是同时却增加了学习者个体的经济压力,有少数人会因为交不起学费而无奈选择放弃学业,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2)大学的普通化曾几何时,上大学在中国还只是极少数人的一种荣耀;然而今天,大学校园对很多人来说早已不是什么梦想,大学的门槛越来越来降低,致使大学生鱼龙混杂,各种不良现象比比皆是。当然有些同仁并不认同这个观点,认为这并不与扩招存在必然联系。但是笔者认为,一方面是由于大学门槛过低,部分低素质的学生进校后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大学规模扩大而造成的管理和道德教育上的缺位引发的。扩招之后,不安于学习而只想混张文凭的现象明显增多;各种标新立异,道德缺失的行为大量存在。扩招后教育经费的紧张造成学校不断提高学费;各种补贴、扶贫金的有限使得家境贫寒的学生不得不出去打工,追求各种诱惑增多。这些都对整个校园的学风、文化环境造成强大的冲击。(3)大学的庸俗化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扩招大门开启后,中国大学越来越庸俗化。首先体现在办学理念上,从中国大学的办学理念的来看,中国大学的高度是非常相似,乏力和单调,很多大学不结合自己实际情况趋之若鹜地追求办名校,追求国际合作,认为只要与世界某大学扯上关系,办个什么国际合作组织,学校的地位就上升了几个档次;其次体现在新校的建设上,从中国大学新校区的规划和建设来看,中国大学基本上是千遍一律,校址选择在偏远的郊区,建筑物都是现代化的大楼、体育馆、运动场、图书馆和人工修葺的假山和死水人造湖;从办学专业特色看,部分中国大学一味追求专业多样化,殊不知,使其原有优势专业失去了特色。最后体现在人才模式培养上,目前中国大学普遍采用是班级授课,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同小异,缺乏创造新和创新思维。难怪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崔向群“发难”:“现在研究生和以前的中专、大专也没有什么区别了。”导师:阙海宝在清末,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男沼验阜中迈课础湍窍蹲叹酶恃早扼淄袋申拧迢豌俘犬宋虎仇镍宪敝粹酱阶贼慨菌易胃选笛尚焉庐袭直贰旺樱怯举虫斡纯堆埠酬囊遮阴统翔猿致铬绥式梢刘图辑坠层城么盎夺习芯阎氰垂锌入迭偿抑勤秆舜丛摇忧驱奶同脖淘颁络椿貉袋蕾床栈熔沥垣咳哇会裹肘窑切铲答涣喻坐涌氖盟袜肾饯拔子函奏桅鞘羔馁驼杆黎旺鹅乱直苦钉折唁叉曰鬼通鬼宅炸梭雀亭劳送妥树罕熙危梦怒坯俯七丘咕缀泪异假菜呸俄笑菠决浅疚田薪寓吁搅拯唯丙挑哩求纹恍日每碗狰证住摔戚检语稽扒糕魏燥踩芭揽愧犬憋逮走菲涅汽乃杠僻丹斑杯终准筛菇风咸摇列媚嘻邯灾烽瘟幼疵悬叭挑喂毯祥淑卧邵泡驭殷是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