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银行业信用建设摘要信用是市场经济的生命,建立银行信用是完善社会信用的核心工作。当前社会信用缺失现象已经引起各方关注,大力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作为“十五”时期金融工作的一个重点。针对目前我国信用秩序混乱、信用制度缺损提出应对措施,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战略决策。对于金融部门来说,加强信用制度建设,既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当务之急,也是改善金融运行环境的关键之举。关键词:银行信用征信体系风险管理2目录摘要……………………………………………………………………………1一、信用的概念和状况………………………………………………………3二、推进信用环境建设的意义………………………………………………4(一)信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4(二)信用是发挥金融在市场配置资源中核心作用的重要前提…………5(三)信用是投资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5三、推进信用建设对于金融工作的重要性…………………………………6(一)加强信用建设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必然要求…………………………6(二)加强信用建设是迎接国际挑战的必然要求…………………………6(三)加强信用建设是深化金融改革的必然要求…………………………7(四)加强信用建设是银行业特性所决定的必然要求……………………7四、银行业加强信用建设的对策……………………………………………8(一)银行业联合建立社会信用征信体系…………………………………8(二)完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制度……………………………………11(三)构筑和完善信用担保、保险体系……………………………………14(四)改进银行风险补偿机制………………………………………………15结束语………………………………………………………………………18致谢词………………………………………………………………………19参考文献……………………………………………………………………203从微观讲,信用是企业的生命;从宏观讲,信用是国家的生命。在社会信用体系中,银行信用是支柱信用和主体信用,是连接国家信用和企业信用、个人信用的桥梁,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中,具有先导和推动的作用。可以说,银行信用的正常化,是整个社会信用健全完善的重要标志,也是构筑强健金融体系的基石。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我们要建立一个“以道德为支撑、以产权为基础、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体系。这一方面反映出我国的信用环境问题已影响到经济金融的健康运行,已到了亟待治理的程度;另一方面也说明,社会信用环境建设问题事关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也事关我国经济金融的安全。因此,从完善银行信用体系入手,推进社会信用建设是一个需要社会各界共同探讨的迫切问题。一、信用的概念和状况。“信用”在《辞海》中的解释是能够履行跟人约定的事情而取得他人的信任。即遵守诺言,实践成约。信用体系是各种信用行为和信用形态的总和。从形态上,信用可分为商品信用和货币信用;从性质上,信用可分为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从主体上,信用可分为政府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和银行信用;从实现方式上,信用又可分为直接信用和间接信用。人言为信,人无信不立,信用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是我们几千年文化传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人的语言中,“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样注重信用的话俯拾皆是。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信用已不单纯是道德规范、社会学上的概念,而是经济交往的准则,是经济学的概念。银行信用是指银行作为金融企业,其在经营行为中本身诚信践约的水平,以及作为信用中介机构,建立的一套防范风险,提高效益,稳健发展的信用管理机制。不论哪一种信用形态以及整个信用体系的正常运行,都4离不开银行信用的支持,在目前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以银行信用为中介的间接融资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也就是说,储蓄向投资的转化,资金的筹集融通,资金资源的配置,以及金融服务提供等,都主要通过银行体系来实现。没有信用就没有金融活动,更谈不上现代经济的进步和发展。从金融信用发展情况看,我国曾出现了三次大的误区。一是80年代中期企业间的“三角债”问题,企业相互拖欠、互不信任,“逃债有理、逃债有利”的思想盛行,国家虽然采取了清理措施,但前清后欠,成效并不理想。二是90年代初、中期大量工商企业破产改制,采取了“大船搁浅、舢板逃生”等各种手段逃废金融债务,刮起了“假破产、真逃债”之风,给银行带来了大量不良资产,随之而来造成了企业贷款难和银行难贷款的问题。三是近年来假账假报表泛滥。影响最大的是上市公司,郑百文、银广厦等公司的假账问题,给股市带来了巨大波动,对我国经济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应当说,当前,信用缺失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严重阻碍了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二、推进信用环境建设的意义(一)信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现代市场经济是以信用交易为主的经济,是信用高度发达的经济形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交易必须以交易主体之间互惠互利、诚实守信为基础,没有信用作为中介和保证,市场交易就会中断,市场经济就不能发展。良好的信用环境,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交易顺利进行。因此,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命脉。社会信用的发展状况是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信用缺失现象相当严重,恶意逃债、合同违约、债务拖欠、商业欺诈、假冒伪劣等经济失信现象日益增多,大大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直接影响到市场体系的完善和资源配置效率。据5效成本占GDP的比重至少为10%至20%。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因为逃废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1800亿元;国家工商总局统计,由于合同欺诈造成的直接损失约55亿元,还有产品质量低劣和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种损失至少有2000亿元,由于三角债和现款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约有2000亿元等。因此,加强信用建设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二)信用是发挥金融在市场配置资源中核心作用的重要前提。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在市场配置资源中起着核心作用。通过金融市场在价值规律和价格杠杆的作用下,资金将会向效益好、有前景的产业和企业集中,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从而加快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金融在市场配置资源中发挥核心作用,是以良好的信用为前提的。因为,银行经营的基本特征就是以比较少的资本金来运营大量的负债,需要以良好的社会信用为支撑。只有保持了良好的社会信用,确保资金循环的链条不中断,金融才能在市场配置资源中发挥核心作用。因此,健全的信用体系是金融体系的基础,是社会资源配置的平台。当前,信用环境不健全和信用的缺失,使信用作为支付手段的功能被削弱,降低了资金的分配效率,使银行信用的调节和再分配的作用难以发挥,也使得银行对企业的授信活动过于谨慎甚至收缩,从而制约了扩大内需等宏观调控措施的有效落实。(三)信用是投资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有效投入。而增加投入是以资金的安全性为前提的,也就是需要有良好的投资环境。投资环境不仅包括投资的硬环境,更包括投资的软环境。社会信用环境是投资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社会信用己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投资环境的重要标志。但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一段时期,一6些地方的信用建设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主要表现在对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宣传不够,认识不到位。有的把欺骗、不讲信用作为发财致富的手段,从假烟、假酒、假食品、假服装,到假学历、假合同、假公章,假冒伪劣影响到社会方方面面。由于假冒伪劣和制假贩假,给一些地方烙上了不守信用的印迹,严重损害了当地的投资环境。三、推进信用建设对于金融工作的重要性。(一)加强信用建设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必然要求。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而信用风险是目前我国银行业的最大风险,从目前我国金融状况看,信用风险主表现为:一、不良贷款比例很高,借款人资产信用能力低下。绝大部分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在20%以上,而银行所计提的呆帐准备金仅为贷款余额的1%。二是企业逃废债问题严重。到2000年底,在四大银行开户的6万多家改制企业中,有51%的企业有逃废债务行为,逃废银行贷款本息达1851亿元,占其贷款总额的32%,借款人主观还款意愿低,说明信用道德水平低下。三是信用风险引致流动性风险,使得银行机构不能履行债务合同一一及时兑付存款和偿还其他债务。这几年一些中小金融机构发生支付危机,几乎都是由于信用风险累积到一定程度爆发的。令人忧虑的信用风险主要是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银行信用规模快速扩张,信用制度不规范、不健全造成的。(二)加强信用建设是迎接国际挑战的必然要求。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给银行业带来了许多机遇,也使银行业面临着诸多挑战。世界贸易组织是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组织,规则的基本原则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体现了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活动最基本的“游戏规则”。不守信用的银行机构将在国际市场难以立足,不能真正融入国际经济主流。信用秩序的混乱,同时会危害融资环境,大大减弱我国银行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积聚较大的信用风险将7会使中资银行竞争力受到削弱,在与外资银行正面交锋中不能获胜。因此,加强信用制度建设,完善信用体系,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趋利避害的必然选择。(三)加强信用建设是深化金融改革的必然要求。推进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综合改革是全国金融工作现阶段的重要工作。我国信用制度缺失的表现之一是信用体系不健全,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和个人信用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瓶颈”。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只能依存于国家信用(产权优势)来发展银行信用,兼有公共信用特征。随着治理结构的日趋完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公共信用的特征逐渐淡化。没有信用制度的支持,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要么信用规模萎缩,要么信用膨胀无序,要么信用风险急剧上升,这都与改革的目标背道而驰。所以,为了建立真正规范的银行信用体系,保证体制改革取得预期效果,建立健全信用制度非常必要。不健全的信用制度还大大制约了信用工具的创新、信用功能的增强,抑制了银行业务发展。如,这几年消费贷款发展缓慢,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个人信用记录。我国银行信用工具单调,压缩了业务发展空间,是竞争力弱化的表现。由于信用制度缺失,这几年我国银行机构对于传统的信用工具过于慎重地使用,在一些地区,贷款增长速度缓慢,减少了收益来源。加强信用制度建设,为金融创新提供了保障,降低了创新成本,有利于提高整体竞争力。(四)加强信用建设是银行业特性所决定的必然要求。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对于银行信用的破坏,具有较大的示范效应和扩散效应,终将会动摇整个社会信用基础。首先,银行经营的是货币和信用,提供的是公共产品和最普遍的金融服务。如果银行不能维护好债权人和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就会直接威胁到银行体系的信誉和社会公众对信用体系的信任。其次,银行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8最主要的信用提供者,也是信用标准的主要建立者和维护者。如果银行片面追求资产规模、市场份额和盈利增长而放松对信用风险的控制,降低对客户的授信标准,就会导致企业和个人信用意识的淡化,助长企业和个人逃废银行债务,助长道德风险,严重危害社会信用环境。再次,银行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其自身能否恪守信用,认真履行承诺,将直接关系到公众对信用体系的信心。如果银行不能及时、足额偿付存款本息,那么整个社会信用就会遭受严重的破坏。如果银行发生信用危机,就可能引发社会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危机,甚至导致一个国家的金融危机,威胁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安全。四、银行业加强信用建设的对策。建立和维护社会信用环境,银行业承担着重大而特殊的责任。信用制度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1997年以来,我国信用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商业银行内部,采取各种措施,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近几年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和余额出现“双降”的良好势头。同时以地方政府为领导,以金融部门为主导,创建金融安全区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打击企业逃废银行债务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尽管如此,还远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