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届高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课件1高三历史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及国统区政治经济危机抗战结束后,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代表的国民党政权,坚持独裁统治,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大规模内战。(1)由于准备尚未完成,采取了“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策略。在重庆谈判中,拒不承认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在政协会议上坚持“军令、政令统一”,先“军队国家化”,后“政治民主化”。内战准备就绪后,撕毁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发动全面内战。(2)为了把独裁、内战、卖国合法化,1946年秋召开了国民党一党包办的伪国大,并制定了伪宪法。遭到全国人民的一致谴责,在政治上陷于空前孤立境地。(3)在国统区,疯狂破坏反内战民主运动,先后制造了“一二·一”血案,“较场口血案”、“下关惨案”、“李闻血案”、“五·二O”血案,镇压台湾人民的“二·二八”起义,镇压民主党派。(4)为求得美国援助,进一步出卖中国主权,1946年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从中攫取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各方面的特权。(5)全面内战爆发前后,国民政府把大量社会财富消耗在战场上,军费激增,赤字惊人。国民政府加紧剥削人民,苛捐杂税多如牛毛,还滥发纸币,造成物价上涨,生产破坏,国统区处于经济崩溃状态,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考点详解•考点2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⒈原因:•(1)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2)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渴望得到土地•(3)巩固根据地政权,支援解放战争•⒉《中国土地法大纲》•⑴时间:1947年全国会议制定:没收,废除,实行,按农村人口。•⑵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团结,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⑶结果:农民分到了土地•⑷土地改革意义:激发,成为保证。(巩固后方)。二、解放区的战略反攻(1947年6月——1948年8月)•⒈条件:•(1)必要性:•①主动反攻,可以减轻陕北和山东战场的压力,减轻解放区财力、物力的消耗;为解放区土改创造条件。•②可以把战火引向国统区,加速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为争取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创造条件。•(2)可能性:•①战略防御阶段: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国民党的机动兵力大大减少;•②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为解放战争的迅速胜利提供了保证;•③国民党统治危机加剧:人民反抗运动高涨。⒉主攻方向:中原地区原因:①中原历史上是决胜天下、夺取江山的必争之地,自古有所谓“中原逐鹿”、“问鼎中原”之说,这是由中国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等诸多因素所决定的。②当时国民党集中兵力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地区,形成两头粗、中间细的态势,中原地区防务松懈,是国民党军队兵力空虚之地。我军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间突破。③中原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大别山雄峙于武汉、南京之间的鄂豫皖交界处,是国民党战略上最敏感最薄弱的地区,占据它可东慑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瞰制中原。④有秦岭、大别山等崇山峻岭山地地形,便于建立根据地和开展斗争。有大运河,陇海、京沪、京广铁路横贯其间,水陆交通发达,控制这一带可严重威胁国民党的交通运输。影响:①政治上,中原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占领它能极大地鼓舞全国人民的斗争,震撼南京国民政府,加速国民党统治的瓦解。•②经济上,可切断国民党对陕北、山东进攻的物质补给;•③军事上,将国民党兵力实行分割,为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奠定基础。⒊反攻的基本方针:主力到外线作战,打到国统区,其他部队在内线作战,收复失地。⒋概况:外线作战:三大主力挺进中原,打破了国民党的中原防御体系。(1947年6月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鄂豫皖根据地;陈、谢开辟豫陕鄂根据地;陈、粟开辟豫皖苏根据地。)内线作战:聂荣臻解放石家庄;林彪、罗荣桓解放东北广大地区;彭德怀、贺龙收复延安。⒌意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它扭转了全国的战局,是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转折点。也是蒋介石反动统治由发展走向灭亡的转折点;是帝国主义在中国近百年统治由发展走向灭亡的转折点。西安延安孟良崮豫皖苏南京武汉豫陕鄂两翼牵制三军配合太岳兵团刘邓大军华东解放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挺进中原示意图全国性大反攻解放石家庄两区连成片华北聂荣臻西北彭贺收复延安三军挺进中原陈谢兵团豫陕鄂陈粟主力豫皖苏刘邓大军大别山东北林罗内线作战外线作战使敌孤立发动攻势内线:解放区战略防御外线:国统区战略进攻返回三、战略决战•1、战略决战的条件(时机成熟)•(1)军事力量上:敌我双方的对比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解放军已增长到280万人,武器装备大为改善,兵种增多,军政素质和战略战术水平亦大有提高;国民党军队下降至360万人,且机动作战兵力很少,士气低落,战斗力不强,蒋介石被迫实行重点防御,尤其对东北地区是撤是守,举棋不定。•(2)经济上:解放区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生产发展,后方更加巩固;国统区通货膨胀,物价狂涨,经济已处于崩溃的边缘。•(3)政治上:解放区广大农民积极参军参战,支持解放战争,共产党组织得到巩固发展,统一战线更加巩固扩大;国民党则因发动反人民的内战,遭到广大人民的强烈反对,处境十分孤立,国民党内部也矛盾重重,陷于分崩离析的困境之中。首战选在东北在战场的原因:第一,东北地区是我军超过敌军的唯一战场;第二,东北敌军被我军包围在几个大城市中,补给非常困难;第三,东北工业基础雄厚;第四,歼灭了东北敌军,人民解放军可以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战场的作战。战役名称时间作战部队和指挥员战役特点战果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1948年9-11月各个击破1948年11月~1949年1月1948年11月~1949年1月东北解放军林彪罗荣桓中原解放军华东解放军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东北解放军华东解放军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瓮中捉鳖关门打狗解放东北,歼灭和改编敌人47多万人。解放长江以北中下游地区,歼灭和改编敌人55万多人。解放华北全境,歼灭和改编敌人52万多人。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⒉概况:沈阳黑山锦州长春北平张家口新保安碾庄陈官庄天津辽沈战役关门打狗平津战役瓮中捉鳖淮海战役各个击破三大战役示意图双堆集徐州⒊意义: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分析三大战役的胜利原因。①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决策英明,领导正确;②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③解放区人民的大力支援;④国统区中共地下党和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徐州高考链接(2008·广东文科·25)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A.抗日战争的胜利B.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C.三大战役的胜利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D(2008·四川·20)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是A.继续实行减租减息B.实行土地公有制C.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D.保留富农土地C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