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的高考专家秦至元时期(二轮复习用)[考试说明]1.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秦朝的中央机构、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郡国并行制、唐朝三省六部制、元朝的行省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3.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主张,汉朝儒学成为正统思想;4.宋明理学:程朱理学、王阳明的心学;5.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6.汉字与书画:汉字的起源与演变、中国的书画;7.文学成就: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成就;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8.京剧:京剧产生与发展的历程。[内容标准]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特点。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4.概述古代中国科技成就,认识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5.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书画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了解京剧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6.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文学特色。[学习要求]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了解秦朝的“三公”制度。2.知道郡县制建立史实。3.结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4.体会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意义。5.唐朝三省六部制,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6.列举汉代郡国并行制和元朝行省制度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7.知道汉代儒学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太学等手段,逐渐成为正统思想史实。8.体会汉代儒学“大一统”的精神价值。9.列举程颢、程颐、朱熹、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10.感受理学中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的精神价值。11.概述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外传。12.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13.体会古代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感受古代人民的科学创造精神的价值14.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15.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16.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17.了解元杂剧、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及艺术成就。18.感受祖国戏剧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树立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教学建议]1.用图示法去建构中央集权制的形成(皇帝制度、秦朝的中央机构、郡县制。)并加以延伸:如中国古代中央宰相制度的变化、郡县制度对后世的影响等。2.运用讨论法去认识秦始皇所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秦朝和后世的影响。3.分析中央集权制的影响1.帮助学生从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政治制度两个方面做纵向的概括,以把握历史演变特点。4.制作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对元朝设置行省制的知识可以通过对照地图理解。5.可以引用唐太宗和明太祖对宰相作用持不同看法史料,分析明太祖废宰相目的及影响。6.联系必修Ⅰ·专题一“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汉代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政治方面的原因。7.以列表的方法,掌握宋明理学家的主要内容。8.联系必修二·专题5“新航路开辟”、必修三·专题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等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分析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外传的影响。9.以列表的方法,归纳造纸、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等古代中国重大科技成果的内容。10.帮助学生梳理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指导学生整理汉字的演变过程。11.帮助学生梳理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脉络,提供“文人画、山水画”等主题12.以列表的方法,整理古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成就。[两套版本的共同点]1.皇帝制度的建立2.三公九卿制度建立3.郡县制的推行4.人教版阐述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汉朝郡国并行制度,人民版教材并无阐述。唐朝三省六部制元朝的行省制度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主要在人教版教材中有阐述。5.汉代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6.宋明理学创立及程朱理学、阳明心学的内容。7.四大发明8.汉字的、绘画的起源与发展9.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10.京剧的产生发展(人民版讲述较少且零碎,人教版讲述较完成详细明确)[考点归纳]一.秦至元的政治制度(一)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1.建立背景:(1)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瓦解;(2)秦的统一后巩固统治的需要。2.建立过程:(1)皇帝制度的确立:①皇帝称呼由来:秦始皇自以为功德超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②皇帝的地位及权力: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③皇帝制度建立的影响:皇帝制度的建立使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对他有所制约成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定律,在这样的政治体制下,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的君主理念,往往影响着政治决策,影响着立法、行政和司法。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是一个人的政治。(2)中央机构——三公九卿制度确立:①三公九卿制度:各负其责、听命于皇帝。②三公的职责:丞相:协助皇帝助理万机;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系统。③九卿职责:了解即可。(3)地方政治制度——郡县制的推行:①郡县制的建立: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②郡县制的内容及特点:“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掌行政、兵事、监察职责;“县”隶属于“郡”,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同级地方行政机构称为“道”,县下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的“亭”;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调动任命,不得世袭。郡县制的特点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与分封制的最大不同)③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对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后世所延续,对巩固国家统一和维护社会稳定起到积极作用,影响深远。3.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积极:①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并不断完善和加强。②有利于国家统一政令,集中力量完成一些重大工程和实施一些重要措施,从而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的进步。③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政治的稳定。④有利于国家统一决策,提高行政效率。(2)消极:①中央集权制度下形成的君主专制,容易导致暴政和政治腐败,激化社会矛盾。(秦末农民起义)②为维护君主专制而推行的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往往会摧残文化,如焚书坑儒。③中央集权制度在发展中日益僵化,成为导致近代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二)汉代政治制度——汉承秦制1.西汉初的郡国并行制:①西汉初年,刘邦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大封同姓诸侯王,实行郡国并行制;随着诸侯王的势力不断增强,割据一方,开始形成分裂势力,威胁中央集权;②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维护了统一;③汉武帝为强化皇权,巩固中央集权,采取了建立中朝、设置刺史和颁布“推恩令”等措施,最终解决了地方分裂势力。(人教版)(三)唐代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1.三省的名称、职责、运作顺序:中书省(负责草拟文件)——门下省(负责审批文件)——尚书省(负责执行)[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宰相权力一分为三]2.六部的名称与职责:礼部(主管礼仪)、吏部(主管官吏)、户部(主管户口)、工部(主管工程)、兵部(主管军事)、刑部(主管刑法)3.影响:唐朝三省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和监督,分散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四)元朝的行省制度1.行省的设置:元朝以行中书省作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的制度,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行省),即陕西、甘肃、辽阳、河南江北、四川、云南、湖广、江浙、江西、岭北行省。[此外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即中书省(直辖“腹里”)和宣政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2.行省与中央的关系:①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的名称,行使权力时受中央的节制。各行省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央诏旨,行政官员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不得调动军队。②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③为保证行省官员尽职尽责,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3.行省制度的意义: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五)从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1.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中央日益集权于皇帝)史实:①汉武帝设立“中朝”,实际削弱了丞相权力。②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后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也等同于宰相,实际上分散了相权。③宋朝曾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相以分割相权。2.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特点: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地方日益集权于中央)史实:①西汉初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后逐步削弱王国势力,解除诸侯王军政大权;汉武帝后期分全国为13作为监察区,设刺史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②元朝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使权力受中央的节制(民政、军政、税收);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二.秦到元的经济与科技(一)秦:重农抑商;铁犁牛耕推广;加强对市的管理;统一货币、度量衡,等(二)两汉:重农抑商;铁犁牛耕逐渐推广到全国、并出现一牛挽犁的耕作方式;加强对市的管理;盐铁官营;冶铁技术进步,西汉以煤炭做燃料、东汉出现水排等新的鼓风设备;纺织业发达,起绒锦技术、开辟“丝绸之路”;陶开始发展到瓷;西汉发明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商业都会有长安、洛阳、广陵等。(三)魏晋南北朝:在离城镇较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政府设“草市尉”进行管理;东晋《抱扑子》中有关于火药的最早记载。(四)唐代:1.手工业方面:(1)纺织业:A随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私营纺织作坊兴起;B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C当时的织品主要供上层社会消费。(2)唐代陶瓷业的成就:A美术陶制品“唐三彩”风行一时;B越窑的青瓷盛名全国: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C邢窑的白瓷制作精美:天下无贵贱通行之;D江西景德镇和四川大邑的白瓷也名列前茅。(参考人民版课本13页的诗)E唐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并把绘画诗文用于瓷器装饰。2.商业方面:(1)唐代“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商业交通发达,客舍、邸店、车坊,“俞大娘航船”,等;商业都会有“扬一益二”之说。3.科技方面:(1)造纸术外传(2)唐末宋初,战争中已经使用火药箭。(3)公元868年,雕版印刷的《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五)北宋到元:1.手工业方面:(1)棉纺织业的发展;(2)宋代陶瓷业的成就: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闻名天下。2.商业方面:(1)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政府不再直接管理;出现了比较完善的饮食、娱乐服务设施;(2)商业交通发达;(3)商业都会:汴京(《清明上河图》)3.科技方面(发达):(1)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2)火药运用在北宋时除了火药箭外,还发明了火炮、火球、火蒺藜;《武经总要》记录了当时三种火药配方。(3)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盘。(4)火药、印刷术在元代开始外传。三.秦到元的思想和文化(一)秦:“挟书律”,“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到重大挫折;文字上出现小篆和隶书,著名书法家有李斯。(二)两汉:1.思想上:(1)董仲在儒学上主张“天人感应”和“大一统”思想;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这一主张为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