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22高三历史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你身边的高考专家【知识归纳】一.考点提示:1.近代化的含义:即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以工业化为中心,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等各方面的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2.主要领域及内容:经济领域:发展资本主义,在生产力上由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过渡,在生产关系上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政治领域:主要是实现政治民主化,由封建专制到民主政治;思想领域:传播西学,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和思想、政治制度;军事领域:创办近代军队和军事工业;外交领域:由传统的理藩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3.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原因、表现、影响、启示。)二.重点剖析:1.近代化与反帝反封建任务的关系1)二者交叉同步进行,互相影响:工业化为革命提供物质和阶级力量,革命为工业化的开拓道路;2)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取得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和保证,而近代化又是前者的最终目的。2、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1)起步阶段(1840—1895)1840发生鸦片战争以后,传统受到了现实的严峻挑战,中国人对近代化的探索开始了。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表明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清政府的近代化探索失败。表现1、经济上: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其间经历了从重工业到轻工业,从官办到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商办的过程;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认识: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域主要在经济领域,学习西方先进技术。2、政治上: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未将政治体制近代化提上议事日程。3、思想文化上:开始了“西学东渐”,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科技人才。(2)整体发展阶段(1895——1919)“整体发展”体现在近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全面展开,近代化内涵的全面体现和资产阶级在近代化过程中的主角地位的充分体现。表现{1、经济近代化:19世纪末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2、政治体制近代化: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实行君主立宪;革命派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激进派新文化运动极力推动民主政治建设。3、思想文化近代化:对旧思想的批判逐步深入,维新派与顽固势力论战,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新文化运动。认识: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中坚力量是资产阶级;最突出的领域是在政治领域;阶段性的成果,政治上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经济上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思想文化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曲折前进与新发展阶段(1919——1949)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近代化艰难地进行,同时,增加了新的内涵。表现1、曲折前进:经济上,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实行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经济领域近代化进程,但官僚资本的形成和垄断,又使民族工业的发展日益萎缩。抗战期间,原有的工业在日本侵略下遭到严重摧残。抗战胜利后,美国垄断资本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相结合,又把经济近代化事业推入绝境;政治上,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国民党建立的独裁统治,影响了民主制度的正常发展。2、新发展:经济,体现在无产阶级成为近代化重要角色;政治,近代化的政治内容由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转变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思想,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政治民主化的新发展提供科学理论。认识:本阶段说明了中国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任务,中国近代化进入全新发展阶段。3.中国近代化的特点1)从其产生来看,中国固有的资本主义萌芽被打断,它是在外来因素的刺激下开始的。2)阻力大,受双重压制,不仅受到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固抵制,还遭到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3)在阶级力量上,民族资产阶级存在革命性和软弱妥协性。4)后天畸形:地区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沿海、长江流域主要城市;轻工业为主;近代化主要发生在思想、政治领域,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较小。5)中国近代化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过程和历史地位(1)兴衰过程:产生(19世纪70年代)—初步发展(甲午战后)—进一步发展(一战期间)—日益萎缩(国民政府统治时期)—获得新生(建国初期)。(2)历史地位: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2)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3)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地冲击和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4)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也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5.中国近代化的启示1)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实现中国近代化的努力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完成反帝反封任务,近代化建设取得长足进展。由此可见,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和近代化前提。2)明清闭关锁国,导致中国愚昧落后,而中国近代化历程实际上是在敞开国门、不断向西方学习,不断融入世界的过程中进行的。由此可见,对外开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思想文化,是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是中国实现近代化的保证。3)中国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中国近代化的启动和发展过程,充满着前进与倒退,革新与守旧的斗争。清除封建思想对近代化的消极影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由此可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4)英美等国近代化历程贯穿着三次科技革命,科学技术为工业化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发达的教育为近代化提供人才保障。由此可见,科教兴国,是实现近代化的科学决策。三、制约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不利因素1、缺乏资金、人才、技术:没有资本原始积累,缺乏机械化操作技术,缺乏现代化经营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历史原因。2、传统思想的束缚:重农抑商、重陆轻海、重义轻利等观念,都是发展近代工业的思想障碍。3、三座大山的压迫:即帝国主义阻挠、破坏,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4、决策失误:发达国家工业化一般从轻工业,而后延伸到重工业。同时,农业也相应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基础。而中国是从重工业开始的,农业一直是传统农业,拖了工业化后腿。5、缺乏政治前提:发达国家工业化之前,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为工业化提供了保证。而中国直到新中国成立,无产阶级才掌握政权,开始大规模工业化。这就限制了工业化的规模和速度。6、客观环境的制约:近代史上,战争、革命不断,社会动荡不安,不利于近代化的发展。思考题:结合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有关知识,说明制约中国近代化的不利因素是什么?四、近代化与民族民主革命的关系近代中国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完成民族民主革命任务,一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完成近代化任务。请思考:两者的关系怎样?两者是相互交叉互动的关系。1、民族民主革命是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民主革命的开展过程,是封建势力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及帝国主义在华走狗不断受到打击的过程,是中国由封建专制统治到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到人民民主专政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过程。2、工业化的发展为近代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力量,近代革命又为工业化的开拓前进扫清了道路。近代百年的历史证明: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和根本保证,实现近代化是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的最终目的。小结:中国近代化的启示讨论题:结合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及制约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不利因素,说明中国近代化的启示。1、农业是基础:必须解决农业问题,才能加快近代化进程,为近代化提供支撑。2、政治是前提:国家独立、政权巩固、秩序稳定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3、对外开放、兼收并蓄是各国历史发展的经验。实践证明,闭关自守导致落后。只有对外开放,放眼世界,国家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真正实现现代化。4、知识、人才是关键:欧美等国凭借三次科技革命为工业化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我们要抓住机遇,实施科教兴国,这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科学决策。5、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做出科学决策,才是近代化的正确途径。6、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近代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进步的社会思潮,而进步的社会思想推动了社会变革。要摆脱传统观念,解放思想,才能促进近代化的历程。体验高考(08)1.(08年广东单科,9)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做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解析:C自然经济逐步瓦解的过程是“纺与织”“耕与织”分开的过程,根据这个“原理”,查看材料,即可得出。2.(08海南历史,15)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A.垄断贸易的要求B.商品输出的要求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D.资本输出的要求解析:B注意题干的时间是指19世纪30年代。只有B符合当时的西方的要求,希望打破中国的自然经济的状态,实现商品倾销的目的。其余几个选项是19世纪晚期的西方侵略的要求。3.(08全国卷I,14)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采用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A.江南制造总局B.轮船招商局C.发昌机器厂D.耶松船厂解析:B根据题中信息判断此类企业应属于官督商办类型。A项是洋务运动时期官办军事工业,是洋务派创办的规模最大的军事企业;C项属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D项属于外商创办企业。B项是洋务运动的最早、规模最大的民用工业。4.(全国卷Ⅱ,14)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下列人物中,其主张与冯桂芬的观点相似的是A.龚自珍B.洪仁玕C.李鸿章D.严复解析:C材料含义为典型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中国之伦常”即中国传统的封建制度,此所谓根本,再“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即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显然属于洋务派观点,冯桂芬属于早期维新派,是从洋务派分化出来的,答案选C。此题迷惑性最大的是D项——维新派人物严复,不认真阅读材料就会出错。5.(重庆卷,19)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争辩,其核心是A.根本目的之争B.治国方略之争C.新旧道德之争D.政治体制之争解析:B。洋务派和顽固派的根本目的都是维护清朝统治,不同在于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顽固派主张原封不动的维护清朝统治,所以在治国方略上两者存在区别。新旧道德之争在新文化运动中,政治体制之争主要是维新派和顽固派之间关于在中国实行何种政治制度之争。6.(08年广东单科,6)某思想家在1925年提到世人对他的评价:“自戊戌以来,旧则攻吾太新;新则攻吾太旧。”该思想家是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胡适解析:A康有为(1858—1927)前期主张维新变法,在守旧派眼中是“太新”;后期是保皇党的代表,主张君主立宪,反对革命,主张保留君主,在革命派眼中是“太旧”。梁启超在袁世凯复辟帝制时,写了《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反对袁世凯,思想比较能“与时俱进”。D胡适(1891—1962),显然对不上“自戊戌以来”这几个字。7.(08宁夏,32)民国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1949年以后则以公历1月1日为“元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