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的高考专家专题五:古今中外重要的改革【命题趋向】1、本部分内容历来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内容,所以对本部分内容一定要熟练的掌握并能做到知时间的融会贯通。2、面对2008年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大海啸,各国纷纷出台相应的政策来应对危机,由此可以联系古今中外的一系列的应对危机的措施,所以本部分内容在09年的高考中会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复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基本史实,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改革、商鞅变法、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中国当代的改革开放、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苏联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东欧社会主义改革等。2、能够结合内容分析上述改革发生的特定历史背景、特点,能够科学地评价历次改革的历史作用,认识到其历史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全面地正确地评价重要的历史改革人物。3、认识到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演进过程,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多样性,改革始终与社会的发展进步相伴。积极地支持改革,投身到改革中去。认识到改革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曲折性。以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为例,列表比较中、日两国近代化道路的异同。第一部分:基本知识框架改革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从本质上讲,改革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其背景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不相适应。从适应程度来看,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整体适应,局部不适应的改革,这种改革是不触动根本制度前提下对具体制度或政策的局部调整,是改良性的改革。(王安石变法、洋务运动)二是整体不适应,必须从根本上改造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使之与生产力、经济基础相适应,这种改革是革命性的改革,必然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商鞅变法、俄国农奴制改革)从社会性质来看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社会主义的改革一、封建主义的改革1、主要代表商鞅变法:背景、指导思想、措施、影响。王安石变法:背景、措施、影响。洋务运动:历史条件、过程、失败原因、评价。2、几点认识(1)性质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地主阶级所进行促使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转变的一场改革运动。王安石变法是北宋中期为挽救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对其内部政策的调整。洋务运动是由地主阶级洋务派实行的学习西方先进军事和生产技术的一场运动,就整体而言,是清政府为了应对内忧外患而在内政外交方针所作出的调整。(2)目的建立或巩固封建地主阶级政权。(3)影响商鞅变法是比较彻底的一场改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王安石变法不久被废除;洋务运动失败是必然的,但它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二、资本主义的改革1、主要代表1861年改革:背景、内容、影响。日本明治维新:背景、措施、成功原因、影响。罗斯福新政:背景、内容、特点、影响。戊戌变法:背景、内容、进步意义和局限性。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比较。2、几点认识俄日改革使两国发展为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戊戌变法没有成功,依然处在封建统治下;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几次重要调整,总体上使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采取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并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新模式显现一定成效。三、社会主义的改革1、主要代表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赫鲁晓夫、勃涅日列夫、戈尔巴乔夫改革东欧:照搬苏联模式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的改革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革2、几点认识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并为东欧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所效仿;1956年以后东欧和中国的改革主要内容是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利用市场积极作用发展经济等,但未能摆脱苏联模式,成效有限;20世纪中期开始的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改革没有能够成功,最终导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中国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巨大成就;改革的成败表明,能否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具体的国情相结合,能否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具体的政策是改革成败的关键。第二部分高考回放•1(2008年广东高考28题)到1986年,我国长期使用的数十种票证大多被取消。这反映我国当时•A.已经建成市场经济体制B.已总体达到小康水平•C.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D.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2(2008年四川文综19题)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争辩,其核心是•A.根本目的之争B.治国方略之争C.新旧道德之争D.政治体制之争•3(2008年天津文综14题)王安石变法解决“积贫”的指导思想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此他制定的新法是()•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免役收庸法④方田均税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2008年全国卷14题)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采用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A.江南制造总局B.轮船招商局C.发昌机器厂D.耶松船厂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改革运动,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的进步。1、战国时期,推动各国国君进行变法的直接原因是A、壮大新兴地主力量B、称雄天下的欲望C、缓和阶级矛盾D、推动生产力的发展2、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最主要依据是A、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B、抑商末,奖励耕织C、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D、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3、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A、内容相同,性质相反B、都改变了所在国家的社会性质C、都壮大了本国进争霸斗争的实力D、结果都废除发奴隶制确立了封建制4、“商君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A、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B、变法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C、变法顺应了从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需要D、变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北宋中期出现了一系列统治危机,王安石变法试图解决这此危机。5、王安石进行变法的主要原因是(1)北宋统治的黑暗腐朽(2)财政危机的困扰(3)地方割据势力的威胁(4)阶级矛盾的突出A、(1)(2)(3)(4)B、(1)(2)C、(3)(4)D、(2)(4)6、王安石变法诸措施中,以限制官僚地主特权,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为目的是A、保甲法B、方田均税法C、青苗法D、募役法7、王安石设想其变法应是在不增加人民负担的前提下,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为此他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政府向农民贷款获得利息B、向有特权的官僚地主征收免役钱C、引种占城稻以增加粮食产量D、清查为逃避赋税而隐瞒的土地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出现,洋务运动兴起,中国近代化起步。8、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部分为洋务派与顽固派,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1)阶级属性(2)对农民阶级的态度(3)对传统文化的态度(4)对外来事物的态度A、(1)(2)(3)B、(2)(3)(4)C、(1)(2)(4)D、(1)(3)(4)9、慈禧太后采取暂支持洋务派的策略,主要是因为A、洋务派支持慈禧太后执政B、洋务派在中央势力强大C、洋务派得到了外国列强的支持和赏识,并在地方上有较强的实力D、顽固派对慈禧太后的不信任10、洋务运动的失败,从根本上说是因为A、中央政府支持不力B、外国列强技术封锁和竞争C、洋务派中缺乏经营人才D、没有与政治变革相结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1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是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B、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C、坚持社会主义制度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2、19世纪末的门户开放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对外开放最本质的区别是A、开放的领域不同B、开放的对象不同C、开放的方式方法不同D、开放的前提不同13、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是A、乡镇企业异军突起B、农村劳动力转向城镇C、农村牧副渔业全面发展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世纪中晚期,中国和日本都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结果却不同。14、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百日维新一成一败,导致这一差异的众多原因中,客观条件的最大不同是A、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水平高于中国B、日本资产阶级力量强于中国C、前者发生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后者发生于帝国主义阶段D、明治天皇励精图治,而光绪皇帝却懦弱昏庸15、两国改革最根本的相同原因是A、民族危机严重B、国内阶级矛盾尖锐C、资产阶级软弱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16、与中国相比日本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是A、天皇有实权B、资本主义发展充分C、武装倒幕成功D、民族危机没有中国严重为巩固苏维埃政权,发展经济,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人不断调整其政策。17、1921年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A、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逐步战胜资本主义B、是苏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长期方针C、恢复了自由贸易和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D、是苏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成熟的表现18、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和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的相似之处是(1)面临极为困难的经济形势(2)国家颁布政策法令强制干预经济(3)最主要内容是调整和复兴工业(4)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来恢复农业A(1)(2)B(1)(3)C(2)(3)D(2)(4)19、苏维埃政府实行的经济政策,措施中最符合当时社会情况的和客观经济规律的是A、实行余粮收集制B、废除配给制,实行自由贸易C、实行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D、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和东欧国家先后进行改革。20、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和波兰哥穆尔经济改革的相同点是A、废除计划经济体制B、实行市场经济体制C、扩大企业的自主权D、加强国家对经济计划的指导21、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东欧各国出现了改革的浪潮,其主要原因是A、帝国主义和平演变的政策的影响B、苏联霸权主义政策的干涉C、东欧各国强烈要求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D、东欧各国脱离社会主义阵营22、20世纪50、60年代东欧各国经济改革的共同做法是A、变革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变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C、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扩大企业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