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课件3人教版选修4历史选修4人教版精品课件45份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唐太宗一生•青年闯将•建唐立功•一统天下•战功赫赫•杀兄逼父•夺位登基•贞观政绩•流芳千古•晚年过失•反躬自省一、杀兄逼父,夺位登基--玄武门之变•背景1、①追随父亲李渊镇压农民起义。②劝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最终推翻隋朝。③帮助李渊铲平割据势力、统一全国。④被加封为“天策上将”,设立“文学馆”,收罗四方名士。2、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结成反李世民同盟,几次想谋害李世民,但没有成功。•过程:①收买太子府的心腹人员。②得知太子谋害自己的计划后,当机立断,先发制人。③在玄武门作了秘密布置,乘李建成、李元吉入朝之际,李世民射杀太子,其将尉迟敬德射杀李元吉。④太祖无奈诏立李世民为太子。⑤626年,李世民登上皇位。二、贞观政绩、流芳千古--贞观之治•表现:•原因:•影响:根据材料分析“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材料一:王珪曰:“昔秦皇、汉武,外则穷极兵戈,内则崇侈宫室,人力既竭,祸难遂兴。彼岂不欲安人乎?失所以安人之道也。亡隋之辙,殷鉴不远……”太宗曰:“公言是。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材料二:P9“贞观之治的”出现二、贞观政绩、流芳千古--贞观之治A、对内①思想④法律②政治⑤文教③经济⑥民族关系B、对外2、原因:(1)吸收历史教训,特别是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2)(3)二、贞观政绩、流芳千古--贞观之治练习题•背景:少数民族经常骚扰边境。高祖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随着全国统治的稳定与发展,太宗着手经营中国边疆。•政策:•措施:•作用:⑥民族关系二、贞观政绩,流芳千古--贞观之治B、对外关系1、政策方针:对中外交往采取的态度对中外文化采取的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的方针2、表现:机构设立、商贸往来、人员往来、宗教来往汉文化外传3、影响①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会;②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长安成为西来佛教东传的中转圣地;③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的色彩;④对朝鲜、日本产生了巨大影响,大大促进了日本的封建化过程。三、晚年过失,反躬自省1、晚年治国策略的失当表现:贞观后期,随着隋亡教训远去,唐太宗发生变化:少于纳谏、滥用民力、求仙炼丹等。2、晚年的反省:撰写《帝范》,反省过失,对继承者总结为君之道。3、对自己的评价:“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昭陵六骏如果逆耳的忠言是为了我那怕你说的是我的错我也不要你沉默如果混乱跟争纷会演成祸除非不能解脱我最爱是平和但我到底是我坚守我的承诺历史没有如果只有看我将怎么做看这锦绣山河给我已经很多让我全心全意把这土地建成理想国……“十二街如种菜畦,千百家似围棋书”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步辇图正月十五那一天,公主答应来西藏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第二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2、理解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3、感受唐太宗善于纳谏、用贤的优秀品质。晋阳起兵(617)统一全国(624)玄武门之变(626)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贞观之治”的出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中外交往频繁。贞观之治的表现“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以不失时为本。”一.以德化民,民惟邦本与民休养生息:不夺农时行均田制轻徭薄赋民本“贞观元年,关中大饥,斗米值绢一匹,二年天下蝗,三年大水,太宗勤而抚之,民虽东西就食,未尝磋怨。”“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贞观政要》“及贞观四年,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贞观政要》一.以德化民,民惟邦本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贞观之初,志存公道,人有所犯,一一于法”。二.以民为本,慎用刑法“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简宽”.修改律条慎重死刑严肃法令官员守法唐律残片“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岂如广任贤良,高居深视。”——《贞观政要》卷一《政体》三.选贤任能,知人善任长孙无忌秦叔宝程咬金杜如晦房玄龄魏征三.选贤任能,知人善任魏征四.广开言路,克己纳谏唐太宗“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三、选贤任能,知人善任“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今所以择贤才者,盖为求安百姓也。材料:唐太宗尤提倡儒学,对群臣说:“我只喜爱尧、舜、周、孔的道理,有了它好比鸟有翼,鱼有水,失去它就要死,不可暂时失去。”他在位时,添筑学舍1200间,添加名额满2260员。各地学生相率来京师,高丽、百济、新罗以及高昌、吐蕃等也派遣贵族子弟来入国学,生徒多至8000余人,学校可称极盛。——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三册第124页小结:“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1.用人方面:①重用贤能②用人扬长避短;③善于纳谏。2.经济方面:以“存百姓”思想为指导,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3.法律方面:慎用刑法,仁义为本;4.思想文化方面: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提高进士科地位。东突厥:武力征服;羁縻府州;“天可汗”;册封子嗣西突厥:武力征服;设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1)、唐初概况:边境不稳(2)、策略:武力征服、设置机构、册封、和亲突厥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中原文化影响吐蕃5、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3)、具体措施:“战而后和”5、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加强了唐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加强对边疆的管辖,也为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提供有利的条件。同时有利于少数民族吸收汉族先进的文化,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5)效果:(4)民族政策:民族团结、民族平等6、开放的对外政策1、政策方针:对中外交往采取的态度对中外文化采取的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的方针积极友好开放兼收并蓄⑴设置专门机构:设鸿胪寺,作为接待各国使者的官方机构⑵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在中国居住\做官\通婚⑶对外来宗教,提出“示存异方之教”⑷中外交往、交流日益增多2、具体表现:6、开放的对外政策(4)中外交往、交流日益增多①来访人员频繁②外来宗教传入③玄奘取经④日本、朝鲜积极学习唐朝文化3、影响①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会以及西来佛教东传的中转圣地;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的色彩。②对朝鲜、日本产生了巨大影响,大大促进了日本的封建化过程。(5)民族关系方面:采取“战而后和”的策略,对不同的民族地区采取不同的统治措施,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6)对外关系方面:采取积极友好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大大增强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续:“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职贡图封建时代外国及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上层,向中国皇帝进供的纪实图画。课堂讨论:有的历史学家指出:唐太宗顺应国家统一的潮流,真正开创了唐帝国,他在位期间出现了“贞观之治”,促进经济的复苏乃至繁荣,而他纳谏和用人方面的突出优点,更是古代封建君王的楷模和典范。你如何理解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1、唐太宗励精图治,善于用人、休养生息、慎用刑法、文德治国,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也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3、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封建文化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4、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并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贞观之风,至今歌咏历史尽头的回眸是一串奔流不息的轨迹伴着丝绸古路悠扬驼铃寻觅长安古城的雄风我们看到了历史丰碑镌刻出的辉煌画卷那是武功赫赫文采风流的盛世王朝及那位安世济民的唐太宗……1.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位于:A.回纥区域B.西突厥区域C.黑水区域D.吐蕃区域2.唐太宗说:“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乎?”(《贞观政要》)此材料反映了唐太宗:A.知人善任,虚怀纳谏B.革新政治C.兴科举以儒为师D.“存百姓”的思想

1 / 3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