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2、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3、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孔子在汉城孔子在柏林1、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趋向瓦解封建制度正在确立,战乱频繁,新兴地主阶级急需强有力的手段来巩固新生的政权。儒家思想提倡“仁”、德治、维护周礼,这些主张无助于统一,不能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需求,必然受到冷落。2、西汉武帝在位时期封建国家强盛,为维护封建大一统局面,必须建立与之相应的思想体系。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主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大一统”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不仅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还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而“独尊”。3、汉到明清:儒家学说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符合了统治阶级禁锢士人思想、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受到统治者的千方百计的维护。4、明清: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5、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薄弱,资产阶级维新派由于自身政治上的软弱性,不敢公开同封建正统思想对立,因此把孔子装扮成托古改制的先师,借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制造理论依据,减少变法阻力,促进维新思想的传播。6、袁大搞“尊孔复古”逆流,封建复辟、专制思想泛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7、“文革”时期,“四人帮”反对周恩来解放老干部以及稳定社会秩序的努力,借“批林批孔”来影射周恩来。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标:1.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2.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教材结构:一、追求礼乐的一生二、开创儒家思想三、古代大教育家四、对后世的影响(生平)(重点1:政治思想)(重点2:教育思想、成就)(重难点:对中国、对世界)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私学的创始人。÷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是宋国贵族,避难迁鲁。他出生时,家世已经没落。年轻时做过季孙氏的委吏(管仓库)和乘田(管繁殖牲口)等。三十多岁到齐国,几年没有得到齐君的重用,又回到鲁国,聚徒讲学。五十多岁时,由鲁国中都宰(都城行政长官)升任司寇(掌管刑狱、纠察等事)。后又曾周游宋、卫、蔡、齐、楚等国。晚年在鲁国编订古代文化典籍《诗》《尚书》《春秋》等,教授门徒。孔子的弟子曾将他的谈话和他与门徒的问答,辑成《论语》一书,这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一、追求礼乐的一生自学礼乐创办私学,收徒讲学从政失败周游列国献身文教思考感悟:在孔子追求礼乐的一生中,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1)人穷志不短,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并终生为之奋斗;(2)忧国忧民,不畏权势,不贪富贵;(3)勤奋好学,活到老,学到老,为文化教育事业献身。二、承前启后——开创儒家思想1.产生背景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变革,礼坏乐崩;充满新旧矛盾。——天下无道久矣3.核心内容:(礼、仁、中庸)2.目的: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礼乐之邦”——周礼尽在鲁思想:“仁”和“礼”、“中庸”政治:“为政以德”改良政治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实事求是温故知新、坚持不懈学思结合、当仁不让二、开创儒家思想1、原因:(1)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充满新与旧的矛盾;(2)违背周礼行为司空见惯,人际关系紧张;(3)决心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目的)2、内容:(1)礼目的是改变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恢复周礼的权威,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求人们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一定社会的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是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礼:是孔子的重要思想•⑴“礼”的思想克己复礼;①含义:②地位:③方法:④评价:“周礼”,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立国立身的基础反映了孔子思想保守的一面,但有利于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不知礼,无以立也。——孔子对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对个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⑴“礼”的思想“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⑵“仁”的思想①含义:②地位:③方法:爱人(仁爱、关怀、体谅、容忍等一切美德)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忠恕”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子曰:仁者爱人。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⑶中庸之道①中庸的含义A.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能恰到好处;B.将各种正确的原则、思想等妥善加以调和,使他们互相补充,互相制约。③中庸与仁礼的关系A.要实行仁和礼,就必须遵循中庸之道B.中庸是划分君子和小人的重要依据(3)中庸之道②方法:“和而不同”思考感悟:仁、礼和中庸思想是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的主要内容。如何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1)仁是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希望通过仁爱来缓和阶级矛盾,实现社会的稳定;(2)礼在孔子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孔子主张恢复周礼,维护社会等级秩序,并将礼和仁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仁有礼的约束而不失于无序,让礼体现仁的精神而不流域形式,以此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3)孔子又提出中庸的思想以协调礼和仁的关系,避免过犹不及,实现礼和仁的和谐统一;(4)总之,三者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三、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成就①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扩大教育范围;②教育目标:不仅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成“君子”③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④教学内容:孔子晚年整理编撰出“六经”,是我国第一套完整的教科书,五经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的最基本的教材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有哪些对今天的教育仍具时代意义?(1)办学思想:有教无类,不分贫富贵贱,都有贫等接受教育的机会,这对我们今天普及义务教育仍有时代意义;(2)教学目标:孔子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们“成人”,要他们合乎礼数,合乎忠信,有仁爱之心,不仅加强自我修养,更要兼济天下,这对我们今天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仍有时代意义;(3)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举一反三、言传身教等方法对我们今天教育方法的改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仍有重大现实意义。四、儒学对后世的影响1.对中国:①政治:六经”是留给中国最宝贵的遗产,其中五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②思想: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②教育:改变了以往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为教育的推广创造了条件。私学的形式也保证了中国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影响,连续不断的发展下来。2.对亚洲: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⒊对欧洲:明清以后,孔子学说被传到西方,《论语》被译成拉丁文、英文等,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答:(1)倡导“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2)“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3)“和为贵”思想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4)“义利观”思想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5)“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思考感悟:如何认识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